文吳銘
?
王矢
黨殿志的明不宣:移傳思堅想守陣地
文吳銘

人們敬畏天地,虔心向和
【人物名片】王殿明,1953年7月出生,1970年12月入伍,1973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河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委員、河北省和諧文化研究會會長、中國公益事業發展聯合會副會長、河北省人大文化交流促進會副會長。
王殿明十幾年如一日,致力于“和”文化的弘揚、傳承與創新,自覺為黨的輿論宣傳推波助力;他把“和”文化送到校園、社區、農村,讓“和”融入千家萬戶,努力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文化支撐;他深入挖掘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開發主題文化景區,高歌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積極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基地。

萬和宮中華傳統美德十二德石碑
2001年7月,王殿明從解放軍白求恩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軍務處長崗位上退休后,創辦了民營企業——河北青華苑高校服務有限公司,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并以此為經濟依托,開始了傳承“和”文化的奮斗之旅。
2006年初,王殿明利用家鄉的廢棄地,開辟了一個以“和”為主題的文化景區,通過注入精神元素,引領經濟發展,將其命名為“萬和宮”,旨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萬和宮建有儒學文化區、佛學文化區、道學文化區、民俗文化區、幽默文化區,以及萬和碑林、萬和碑廊、中華孝道園、中華傳統美德碑、祈和殿、名人苑、文化站、講和堂、感恩堂、民族園、家庭展館等景點。2007年開放以來,累計接待游客數百萬人,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與好評,被譽為“中國首座和諧文化宮”。
接著,王殿明相繼開發建設了文化站、講和堂、新民居、敬老院、農貿集市、特色關愛教育等項目,擴大了文化旅游景區,帶動了農村經濟發展,使萬莊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形成了集文化產業、觀光旅游、教育基地、生態農業為一體的新農村。上海社科院蔡豐明博士還把這種“文化立村,文化惠農”的現象總結為“萬莊模式”。萬莊村成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典范,河北省政府研究室《調研內參》以《建設和諧新農村的一個范例》為題向省委、省政府做了匯報。
黨的十八大召開后,萬和宮的建設定位又做了進一步調整,提出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使命,以傳統文化的“和”為基本內容,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和”文化支撐。圍繞這一定位,萬和宮相繼開發建設了以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為主要展示內容的景點。如古二十四孝群雕、新二十四孝事跡浮雕、十二德碑、四美公園等,有力地推動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大地的宣傳教育。
萬和宮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贏得了社會的認同、支持與鞭策。十年來,《人民日報》《中國文化報》《中國新聞出版報》《環球人物》《中國新聞》《共產黨員》等報刊,人民網、新華網、新浪網、鳳凰網等網站,中央電視臺、陽光衛視、旅游衛視等,對萬和宮及王殿明本人做了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的報道。萬和宮還成為河北師范大學、石家莊市和平東路小學等學校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基地。
王殿明對社會上信仰缺失、道德滑坡、拜金盛行的消極現象憂心忡忡,總想傾盡自己微薄之力,搭建宣傳教育平臺,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廣普及和文化,促進思想道德建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008年,河北省和諧文化研究會正式成立,這是全國第一家對“和”進行專題研究的社會文化團體。研究會擔負著“和”學理論研究與“和”學社會實踐的雙重任務,為“和”的理念普及和道德重建提供智力支持。2010年,研究會編輯出版了首部《中國和學年鑒》,至今已連續出版五期。《中國和學年鑒》是第一部系統、全面、翔實介紹本年度和文化研究現狀、發展動態、機構活動、成果成就的大百科全書,填補了和文化研究領域的空白,被中國知網收錄。研究會編輯整理了《史伯文獻研究輯要》,系統梳理了“和宗”史伯的思想及后學研究成果,是和學領域的重要文獻。另外,還陸續出版了《華夏和諧文化第一村系列叢書》《和千問》《和之說》《中華新二十四孝》《和美人生三六九》等“和”學普及讀物。
圍繞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凝聚力量、形成共識、助推中國夢,王殿明又傾其所有,把精力、物力、財力全部投入到北戴河圓夢園的開發建設當中。
北戴河圓夢園始建于2014年4月,是以“傳承中華傳統和文化、助推民族復興中國夢”為主題的人文景區。一期占地120畝,投資5000萬元。目前,除了主題標志性建筑——中國夢碑之外,還興建了中國夢館、領袖館、人民館、思想家館、圓和藝術館、圓夢藝術館、和文化館、和尊、大同碑、美夢園、木屋別墅、釣魚臺、第四個蘋果、玻璃屋、中國知青園、三農文化館等景區及配套設施。2015年6月開園以來,已累計接待游客數十萬人,并多次舉辦以“傳播正能量,共圓中國夢”為主題的文化活動,有力地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圓夢園展示的主題文化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中的“和”。在5000多年的文明發展中,中華民族一直追求和傳承著和平、和睦、和諧的堅定理念。北戴河圓夢園把優秀傳統文化的要素與當今時代的主題有機結合、融會貫通。在二期規劃和設計中,圓夢園還將繼續突出“傳承中華傳統和文化、助推民族復興中國夢”的主題,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基地建設,傳承中國文化,展示中國形象,傳達中國精神,宣傳中國道路。
萬和宮、圓夢園、宣教平臺傾注著王殿明多年的心血與追求——用文化的影響力,陶冶和教化民眾,激發正能量;用文化的軟實力,推動國家的富強與昌盛。由于表現出色,王殿明曾榮獲CCTV2008年度新農村建設杰出貢獻獎、CCTV2009年度“十大三農人物”提名獎、2010年度環球慈善人物獎、第八屆感動中國十大新聞人物獎、2013中華兒女年度人物獎、2013和諧中國年度人物獎。

北戴河圓夢園
河北政協人物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