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超口述,本刊記者雷露整理
我叫王超,我為“蓉漂”代言
■王超口述,本刊記者雷露整理

【人物名片】王超:陜西西安人,畢業于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網絡工程專業,先后在百度、騰訊等公司任職。目前是紅帽法律聯合創始人兼COO,同時也是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的創業導師。
成都,自古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水旱從人、富庶一方,宜人、宜居、宜商、宜業。這個坐落在中國西南的美麗城市,像是一位歷經了千年歲月變遷的老者,見證了歷史的斑駁與繁華,以一種寵辱不驚,閑看花開花落的胸懷包容著所有敢于創新勇于拼搏的年輕人。
在這里,所有稀奇古怪、驚世駭俗的想法都可以被接受,因為創新始終與這座城市的發展相生相伴。近年來,成都喊出了“創業之城,圓夢之都”的口號,讓不少深陷迷茫的年輕人看到了曙光。
我有一顆不安于現狀的心,喜歡追求新鮮的事物,希望去更遠的地方,看更美的風景。高考給了我走出去的機會,順利考上了遠離老家西安,位于東部城市安徽的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在這里度過了四年大學生涯。
2009年,大學畢業。不少朋友都勸我留在安徽,東部城市發展機會多,而且老師同學都在,大家可以相互照應。可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理想中的生活應該是波瀾壯闊,充滿挑戰的,所以我毅然決然去了北京,正式成了一名“北漂”。
剛到北京,起先進入百度公司,從一名實訓生做起,領著3000元的月薪,做著一成不變的工作,這與我的初衷相去甚遠,所以我離開了百度公司。之后也由于一些個人原因進入了親戚的公司,從事管理工作。身邊像我這樣的年輕人很多,都想在這拼出一番天地。但微薄的薪水不能支撐我的生活開銷,北京快節奏的生活壓得我有點喘不過氣。2011年,一次生病再加上失戀,這對當時的我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在北京兩年,生活比較迷茫,感覺自己一無所有,我曾經懷疑過,這樣的“北漂”生涯于我是否有意義?我的出路在哪兒?
在最迷茫的時候,我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沒有告訴任何人,我獨自一人乘火車去了西藏,在藍天白云下,思考著未來路,也是對過去的告別。
我想過回西安,但回西安前,我萌生了去成都看看的念頭。因為在陜西一帶自古就有“少不入川”的說法。可以說我叛逆,也可以說我無知,總之越不能去的地方越想去。
這一來,我被成都的生活節奏和城市環境深深吸引。左思右想之后,決定留在成都,正式成為了一名“蓉漂”。
初見成都,就感覺這里和北京、西安、杭州、合肥不一樣,這是一座人情味兒特濃的城市。從2011年到現在來成都已經有5年了,從來都沒有“外地人”的感覺,這里讓我有家的感覺,就是人們常說的歸屬感。尋尋覓覓中與成都邂逅,這是一種緣分。
2011年8月,只身來到成都的我人生地不熟,想要立足,首先要找份工作,讓自己穩定下來。
在接下來的兩個月中,我走遍了成都大大小小的科技公司,可是我總被拒之門外。兩個月的時間花光了所有的積蓄,無所事事的我只能在出租房里邊看電影邊等面試通知。在那段日子里,我將《當幸福來敲門》這部電影來來回回看了無數遍,直至今日依然能回憶起里面的某些場
景。我相信,我的幸福只是遲到了,但是它終究會來。

王超與他的創業合伙人
直到10底月,我接到了成都全搜索的面試通知。由于準備充分,面試很順利,面試官當場就表態,我被錄用了。我那一瞬間就懵了,幸福來得太突然。就在和面試官約定好第二天直接入職后,我接到了一個來自騰訊成都分公司的人事部打來的電話,對方通知我被錄用了。
我記得此前去騰訊成都分公司面試時,狀態并不理想。一共有四輪面試,我的表現一輪不如一輪,而和我同時競聘的對手又是那樣的專業、優秀,以至于我一度以為這是一個詐騙電話。“怎么就選中了我?”我問。當對方確切地說,“就是你,并且只有你”。我心中的激動無以名狀,那是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幸運。
此時我面臨兩個選擇。一是去騰訊,二是去成都全搜索。最終我選擇了騰訊,從事WAP前端開發工作,月薪近萬。我清楚地記得進騰訊成都分公司的日子——2011年11 月11日,在這里我待了近4年。這一段時間里我重新認識了成都,這是一個能夠為你的理想買單的地方。
我是越來越離不開這座城市了。在這里我有體面的工作,在27歲的時候,還收獲了家庭,成為了“成都女婿”,現在和妻子一起經營著我們的小家。
都說“成都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我也深刻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分量,我在不知不覺中適應了成都,徹徹底底地愛上了這里的生活、文化,當然還有這里的美食。
我說過我是不安分的,我的生活絕不能局限在一個圈子里,我期待外面的世界。
在成都,總能聽到有關創業的聲音,而且這樣的聲音現在越來越高亢。成都有很好的創業氛圍,在創業政策、經濟基礎、人才積累還有技術力量方面都有保障,我的創業只欠一個契機。
2014年春天,我和一個律師朋友聊天,他告訴我律師普遍缺少獲得案源的穩定渠道,普通人在需要時無法及時獲得法律幫助,雙方信息不對等。知道這個現狀后,我就想能不能做一款類似于“360衛士”那樣的產品,在律師與客戶這兩個人群之間搭建一個平臺。理工科出身的我,對法律很陌生,但我可以將這個問題向我熟悉的領域引導。
我把想法說出來后,朋友和我一拍即合。一番波折后,我們組建成了“紅帽法律衛士”初創團隊。我白天在騰訊工作,每晚到“紅帽”通宵加班,雖然辛苦,卻讓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情。為了全心思地投入創業中去,2014年9月,我考慮再三后從騰訊了辭職,以聯合創始人的身份加入“紅帽”,開始了我的創業之旅。
在我正式加入紅帽一個月后,公司推出了“紅帽”上線測試版,這是一款為所有用戶與律師提供免費的法律服務APP。很快,我們順利拿到首筆天使投資,2015年7月底又獲得了1000萬天使+輪融資。我們的規模隨之擴大,新的辦公區也已經成形,還逐步組建了一個近50人的新團隊,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目前紅帽在全國擁有2000多家初創企業用戶,和數十家投資機構、近百家孵化器達成了戰略合作;在西南地區,紅帽已與成都、重慶孵化器協會達成了全方位合作。
我在成都生活5年了,這座城市的創業熱度和創新力度讓我震驚。上至市長領導、下至普通市民,都可以圍繞創業說出一番獨到的理念。成都是一個適合初創企業生存的城市,留在這里生活、創業是我做得最正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