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騰韻
現在的社會越來越需要與人交往,這其中語言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而這些的形成關鍵期就是2—5歲,因此,培養孩子想說、敢說、會說等尤其重要。如何讓孩子愛說會講就成為學前教育最為重要的課題之一。我運用個案研究方法,分析本班一名幼兒的語言發展緩慢的原因,并對其進行一段較長時間的跟蹤觀察,通過對他的成長經歷、家庭教育等資料的收集與分析,探索有效方法,從而幫助克服語言遲緩障礙。
一、捕捉生活片段,洞悉“小金口”心理
4歲,本是個愛說愛笑的年齡。可是當他卻金口難開,不愛說,也不會說,只能用簡單的只言片語表達,他就是本文的研究對象——云寶寶,一名語言發展遲緩的幼兒。云寶寶說話斷斷續續,表達能力相對同齡幼兒來說較差,會說的詞語很少,也不怎么喜歡說話。通過觀察我明白,這個孩子在言語表達方面存在嚴重問題。這便引發了我對他的個案觀察與分析。
(一)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
(二)研究對象的基本表現。
據語言學家研究,一般幼兒在一歲時就能說話了,只是語詞數量比較少。一歲半以后能將詞語結合起來,出現雙詞句和多詞句,如“媽媽來”。三歲末出現語法,能夠使用簡單句和部分復合句,并且逐漸完善。相比之下,目前已經4歲的云寶寶語言發展水平只相當于2、3歲的幼兒水平。在和他母親的交流中,我們了解到:云寶寶到三歲才學話,叫爸爸媽媽,一個字一個字地蹦出來,還不是很清楚。
觀察1:初次見到他的時候,我問他:“云寶寶,你知道我是誰嗎?”他說:“我是劉老師,你是云寶寶。”
觀察2:活動課上,要用紅色,黃色、綠色、紫色等油畫棒進行涂色,他剛好少了紫色油畫棒,就直接找旁邊的小朋友拿畫筆,可那孩子正好在用。這時云寶寶就開始“拉警報”了,大聲的“啊啊……啊”從嘴里毫無顧忌地發出。
觀察3:這天畫立交橋,他的畫面特別豐富:一座神氣的大橋上,駕駛著許多汽車,橋邊有一些高樓、山,還有小朋友正在爬山,橋底下有一些穿著漂亮衣服的小朋友、車輛,花草……于是我利用這一契機,讓他向大家介紹自己的畫面,顯得特別困難,盯著自己的畫面,半天才說出“橋”、“車”、“小朋友”,然后也說不出其他什么了。
像這樣的例子,在一日中時常發生,云寶寶的世界其實豐富多彩,但是因為詞匯短缺,他無法清楚表達,著急的時候,他就用尖叫發泄。長此以往,別人讀不懂他,就更不愛表達,漸漸地就更不懂如何交流了。
二、分析成長經歷,找尋“小金口”問題根源
云寶寶的母親曾帶他到醫院檢查過,結果表明他的聽覺、視覺、發音器官、大腦發育等方面都很正常。這就引起了我的思考:云寶寶身體發展狀況正常,為什么語言水平會如此遲緩呢?有哪些因素會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這與他的生活成長環境有沒有關系呢?
(一)“寵”出一個“小金口”。
該幼兒為剖宮產,從而使他觸覺學習不足,而在成長過程中,由于父母上班忙,沒空照顧他,就把他送到老家給爺爺奶奶照顧,老人的教養觀念是只要讓孩子吃好喝好,就是把孩子照顧好了,而且老人特別寵愛這個孩子,對他的行為習慣從不約束,經常讓孩子待在家里,極少和其他孩子接觸。孩子的成長中,缺乏良好的語言交流環境。時間一長,“小金口”就這么誕生了。
(二)“玩”出一個“小金口”。
這里的“玩”可不是普遍意義上的無拘無束的游戲,而是云寶寶特有的一種在家的獨自“玩”。3歲后,云寶寶雖然回到父母身邊,但成長環境沒有很明顯的改善。父母忙于工作,和孩子缺乏交流溝通。孩子在心理上依舊很孤獨,父母沒有真正意識到孩子的問題,只是將孩子的表現視為不聽話,愛吵鬧,因此他們就盡量少帶云寶寶外出,讓他自己在家玩,有點通常說的“圈養”成分。因為沒有積累豐富的聽覺經驗,所以當他想說話的時候,就沒有能輸出的語言。
三、家園共同教育,開啟“小金口”
針對該幼兒的情況,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教育措施對其進行調試,旨在讓“小金口”和同伴們一樣,變得想說、敢說、會說。
(一)充分調動家長主動性,改變舊環境。
“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小金口”之所以產生,很大問題來源于家庭,因此,我們的首要任務是改進家長育兒觀。
1.推薦書籍,豐富家長的早教知識。
通過與家長交流,讓家長明白孩子在語言發展方面確實存在一定問題,比同齡人遲緩。這些問題的存在和孩子先天的生育方式及后天的家庭教育都有關系,但是通過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努力,孩子的狀況會得到較大改善,如果沒有及時糾正,則會影響孩子將來的發展。并且建議家長閱讀一些關于孩子感統失調和語言發育遲緩的書籍,既讓家長知道孩子存在問題,又了解孩子存在問題的原因,并對改善孩子的現狀抱有信心,這樣家長才會在老師指導下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工作。
2.引導親子溝通,豐富幼兒精神世界。
建議家長每天與孩子進行一定時間的溝通與交流,家長可以每天安排一個時段和幼兒討論一些幼兒感興趣的事情。這種交談過程應該是輕松的,能給他帶來快樂的體驗的。這就要家長以平等的身份,在融洽的氣氛下和幼兒交談,在交談過程中發展他的語言能力。家長還可以為幼兒準備一些兒歌、童話等文學作品的磁帶,這些優秀的文學作品能夠給幼兒提供生動優美的語言,幼兒可以從中學到大量詞匯、句型和語法規范,對豐富他的聽覺刺激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3.親近大自然,擴寬幼兒知識面。
建議家長多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學習語言。大自然是語言發生的源泉,是豐富幼兒詞匯的最佳環境。且讓幼兒置身大自然當中,心情愉悅,精神放松,為其學習語言創造一個輕松和諧的環境。當孩子走到大自然中時,能真切地看到、聽到,在與成人的交流中擴大幼兒的知識面,豐富幼兒的視聽覺表象經驗,讓幼兒對語言能夠有具體理解。
(二)循循善誘,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
1.創造輕松的環境,豐富詞匯量。
輕松的語言環境是幫助孩子解除語言障礙的前提。云寶寶剛入園時,說話斷斷續續,有時還被小朋友嘲笑,因此有時都不愿開口說話。為此,無論在課堂上還是生活中,我都盡量做到輕聲慢語、親切平和地與他交談,絕不斥責或否認他,讓他始終保持愉快和輕松的心情。這樣,從根本上解除了云寶寶的心理壓力,使他愿意開口與我交談。接著從云寶寶喜歡區角活動時間閱讀圖書入手,和他一起閱讀圖書,講書中的故事給他聽,幫助他獲得更多詞匯。
2.提供講話的機會,給予表達空間。
通過云寶寶喜歡畫畫為突破口,嘗試在美術活動中以鼓勵、贊賞、指導,使他感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自信心,培養語言表述能力。從該幼兒的繪畫中,可以感覺到他觀察能力很強,而且內心世界很豐富。我便鼓勵他在全班面前大膽地講述作品內容,并及時表揚使他獲得自信,從而提高組織語言能力。除了畫畫外,班級的“小廣播員播報”也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開口說話的機會。每次輪到他播報,我們都提前和他媽媽溝通,事先幫他熟悉播報的圖書內容,在家練習播報,然后到幼兒園播報給全班孩子聽。通過這個形式,進而逐步提高語言表達的技能技巧。
3從游戲著手,循序漸進地加強訓練。
先從訓練短句開始,在玩的過程中,有意結合游戲情景教他說短句。比如,他不擅長說“我要……我想……”這些句子,我們有意地和他說“我想和你一起玩,我要和你玩貓捉老鼠”等,在游戲過程中我們有意地使用這些句型,給幼兒做示范。在游戲中他會用省略語,我們故意裝作不理解,促使云寶寶不得不說出完整的句子。
四、效果與反思
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關懷幫助下,云寶寶變了,早上來園時,總能在班級門口就聽到他響亮的一聲:“老師早上好!”上課時,總能看到他主動舉起小手,露出想回答問題的眼神;繪畫課,他能自信地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小伙伴們……各種游戲活動中,都能看見他和小同伴進行簡單交流。雖然他的語言表達還是比較欠缺,語調沒有明顯點伏變化。但是現在的云寶寶語言水平逐步接近同齡幼兒,只要老師和家長堅持以愛心、耐心、精心對待成長中的每個孩子,不管步履多么“蹣跚”,我們都一樣能讓他們漸漸邁出穩健的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