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新聞檔案是新聞傳媒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并經過立卷歸檔的報道稿件和各種文字、照片、圖表、聲像等不同形態的歷史記錄。它從不同角度真實地記載著本地區各個歷史階段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社會發展情況和不同時期民眾生活的發展變化狀況,反映當地的歷史發展面貌。這些檔案不僅對本單位工作有直接的查考作用,乃至在本地區范圍內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為研究社會政治、文化等方面情況提供重要的依據。這些檔案是死的,如何使這些珍貴的檔案活起來,為今天的讀者服務。近年來,十堰日報社對報社歷年來的新聞檔案進行了挖掘利用。
新聞檔案的現實價值
1.史料價值大,是今天的讀者了解歷史的窗口。
新聞檔案具有重大的歷史參考意義。“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報紙上所刊登的文字和圖片資料反映了本地區各個時期重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事件,能夠對該地編史修志工作起到重要的參考作用。特別是今天的讀者,她對一個城市的歷史和某項工作的歷史過程知道的只是局部。因此在適當的時候將一些歷史資料重新讓今天的讀者了解意義重大。如十堰市建市30周年之際,十堰晚報推出了《城市記憶》特刊,利用歷史資料將城市的發展呈現在城市的新的建設面前,該特刊除隨訂戶發行外,社會各界反響很好,一時洛陽紙貴,加印上萬冊,人們做為歷史資料珍藏。2015年10月全省扶貧攻堅會在十堰市召開《十堰日報》推出了《使命》扶貧攻堅特刊,總結了十堰市20多年同貧困做斗爭的經驗。在會上受到廣泛關注。
2.新聞檔案對媒體自身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新聞檔案往往是以往經營方針和策略的具體體現,決策者可以通過總結和分析經驗教訓,根據形勢的變化對其進行相應調整.讓自身的發展始終緊跟時代的步伐。近年來,十堰日報利用這些歷史檔案結合各個節點適時推出了20余期紀念特刊,為不同行業提供了珍貴的歷史資料。與此同時,也極大的提高經營效果,創下一期特刊創收360萬元的歷史,累積特刊創收過千萬元。
3.能夠為隊伍建設提供快捷途徑。
組織新員工對新聞檔案進行學習,可以盡快熟悉新聞工作內容,掌握新聞工作規律,明確新聞工作重點,掌握新聞工作技巧,快速提升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報社將歷史上獲得省以上好新聞匯編成冊,成了新員工入職的第一本教科書。
隨著同行業的交流擴大,眾多媒體已認識到了新聞檔案的重要性,那么如何管理好新聞檔案呢?筆者認為在當前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下,首先是加強新聞檔案的信息化建設,用數據庫技術、數據壓縮技術、掃描技術等技術手段,將紙質文件、聲像文件等傳統介質文件和已歸檔保存的電子檔案,系統組織成具有有序結構的檔案信息庫,信息化的檔案具有規范性、安全性、效益性等特點。將新聞檔案信息化后,檔案管理更多的是體現在自動化、實時化、網絡化,檔案的檢索與查詢只需要通過網絡就可以實現即時的查詢,操作方便,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繁重的手工勞動,也便于長期保存,方便隨時調取需要的資料。
新聞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內容
新聞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內容包括:基礎設施建設、應用系統開發、檔案信息資源整合、標準規范以及安保體系等四個方面。
1.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系統開發。
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基礎設施涉及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
(1)應用系統的開發作為軟件支持存在,其基本要求是軟件操作簡便,易于廣泛推廣,具備組卷、分卷、維護以及查詢等多種功能;管理界面友好;軟件可及時更新,修補漏洞;較高的兼容性。
(2)硬件建設需要提高存儲電子文件的硬件配置及備份。
2.檔案信息資源整合。
檔案信息資源的整合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收集并歸檔已有的電子文件,及時錄入信息數據庫,避免資源的流失。
(2)對將要接收的電子文檔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包括組織、技術和人員上的準備,統一接收和管理各部門信息資源,開通檢索服務。
(3)標準和規范的制定。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職能之一是制定和完善標準、規范,其依據為《檔案法》、《電子公文歸檔管理暫行辦法》等相關政策法規。建立的規范和標準需要滿足實際需求,能夠科學的指導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全過程,確保信息化建設、管理和運作過程有章可循,保證規范化、標準化以及制度化的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大方向不變。為檔案的電子文件信息采集、管理、存儲格式標準、執行細則等標準與制度的建立。制定電子文件歸檔、整理、公布、利用的格式要求和工作規范。建立和完善電子文件保管、存儲及安全利用的制度等。
(4)信息安全系統的建設。信息安全是檔案管理工作首先需要確保的重點之一。信息安全體系的建設主要包括計算機網絡等硬件安全系統的建設,同時還包括內外網隔離、網絡防火墻、文檔加密、訪問控制、用戶訪問認證以及網絡密鑰的管理,確保數字檔案系統信息傳遞的安全。通過信息安全體系的建設,確保信息的可用性、保密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確保系統的可靠性、可控性和穩定性。
十堰日報社檔案管理應用系統采用“集中+分布”的方式,部署應用系統。系統總體上由兩個部分組成:C/S(Client/Server)部分和B/S(Browser/Server)部分。
C/S部分:主要實現對檔案數據的采集、移交以及系統管理。Client/Server結構是20世紀80年代末提出的。這種結構的系統把較復雜的計算和管理任務交給網絡上的高檔機器——服務器,而把一些頻繁與用戶打交道的任務交給前端較簡單的計算機——客戶機。通過這種方式,將任務合理分配到客戶端和服務器端,既充分利用了兩端硬件環境的優勢,又實現了網絡上信息資源的共享。 由于這種結構比較適于局域網運行環境,因此逐漸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
在Client/Server結構的系統中,應用程序分為客戶端和服務器端兩大部分。客戶端部分為每個用戶所專有,而服務器端部分則由多個用戶共享其信息與功能。客戶端部分通常負責執行前臺功能,如管理用戶接口、數據處理和報告請求等;而服務器端部分執行后臺服務,如管理共享外設、控制對共享數據庫的操作等。這種體系結構由多臺計算機構成,它們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協同完成整個系統的應用,從而達到系統中軟、硬件資源最大限度的利用。
B/S部分:主要實現報社和二級單位對檔案信息的利用。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在任何地方進行操作而不用安裝任何專門的軟件,只要有一臺能上網的電腦就能使用,客戶端零安裝、零維護。系統的擴展非常容易。B/S結構的使用越來越多,特別是由需求推動了AJAX技術的發展,它的程序也能在客戶端電腦上進行部分處理,從而大大的減輕了服務器的負擔;并增加了交互性,能進行局部實時刷新。(包括各單位的檔案查詢系統、統一檢索利用平臺,通過結合J2EE體系架構,充分利用了XML和Web Service先進的數據交換技術,發揮了C/S架構和B/S架構各自的優點。[2]
提升檔案管理應用水平
首先,要不斷提高檔案的管理查詢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檔案的信息化建設不僅是檔案管理現代化的客觀要求,也是提升檔案信息服務水平的需要。我們必須加快檔案的現代化管理進程,不斷促進檔案管理工作的進步和發展,實現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標準化、制度化、科學化。
其次要建立并完善檔案綜合管理制度。新聞單位需按照國家有關新聞檔案管理的法規、制度,結合實際情況和特點,針對新聞檔案管理工作制定專門的規章制度,明確檔案部門的職責,確保檔案工作有規可依、有章可循。
第三要配備高素質的檔案管理人員。做好新聞檔案工作需要較高素質的檔案管理人員。新聞檔案管理人員不僅要具備檔案管理知識,同時還要掌握相關的新聞專業知識以及檔案現代化管理手段,切實管理好新聞檔案。
新聞檔案管理工作已經成為新聞單位不可或缺的工作,其重要性日益顯現,我們需要結合新聞工作的特性和檔案管理工作的特點,利用信息化技術,更好的做好新聞檔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
注釋:
[1][2]均據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