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倩





喜歡看電視的觀眾,對王建一老師都不會陌生,她是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一一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EAP簽約心理師、心理測量師;她是北京電視臺《誰在說》、《選擇》欄目簽約心理專家,也是CCTV熱線12心理專家;并在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電視臺、省市衛視等多檔節目中出任心理嘉賓;她還是王建一心理沙龍的主理人。她有著10余年職場與婚姻家庭心理工作生涯,被譽為職場、情場心理問題的“雙場專家”。這期雜志我們就都市焦慮情緒問題采訪了王建一老師,聽一聽她的解讀。
《北上廣不相信眼淚》這部電視劇還在電視熒幕上如火如茶地熱播著。之所以這樣的題材會受到觀眾的熱捧,正是因為它道出了生活在大都市下的人們真實的情緒狀態。因為這個環境不容許你流露眼淚和脆弱,所以,很多人像陀螺—樣的不停地旋轉、旋轉……你怕你—旦停下'就與社會脫節,與同事、競爭者拉開距離。就像在高壓之下的蒼穹,我們始終屏住呼吸,不敢一刻松懈,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各個城市,焦慮就像冬日里濃厚黏稠的霧霾一樣,噎在你的喉頭,深入你的肺臟,在整座城市蔓延著。
采訪是在王建一老師的心靈沙龍工作室進行的。與建一老師相遇是在一個陽光滿溢的早晨,早晨的陽光穿過厚厚玻璃窗溢到窗臺,把一盆盆綠色的植物滋養的生機勃勃。
來之前我—直好奇心理學家身份的老師,在日常中是怎樣的?他們在電視上、著作里,總是扮演著那個教人如何去做事情、處理問題的角色,懂得那么多道理,能看得清這許多的人世的糾葛與情緒的來源、起落。而現實中,身處其中,他們又真的都能做到那么清醒的透徹?
我按過門鈴,開門的時候,除了那張親切的笑臉,記不得她身上都穿了什么顏色。正常而言,人是視覺動物,首先映入視線的都是聲色,我卻記不她的外套是什么顏色,鞋子是什么款式。反正什么顏色我都記不得了,什么聲音也沒聽到,記住的,就是那一抹臉上暈開的微笑,就像生命在無聲的歲月長河中靜靜流淌,從容不迫,一如她身后靜靜灑落在窗臺的陽光,格外的安詳又清澈。
能讓人穿越聲色,直接抵達神采的光華。我想,這是一種境界。
坐下來閑聊,我問她,“你喜歡什么顏色?什么花?”
并不都需要開門見山似的直切主題,問題的前面總是先站著人,真實、生動的人。
她坐在靠椅上,頭歪在后背,“我喜歡紅色”,用手指了指我的背包,“就像那樣的大紅色,因為那是自信的顏色。”
“花呢,我喜歡一種特別罕見的花,俗名叫‘什錦花’。”
“那是一種我在祖母家的時候就看到的一種花”,王老師給我看了保存在手機上的圖片,樸質淡雅的小花一朵又一朵爬滿了枝椏,略帶溫馨的歡欣卻并不清寡。
女人都是敏感的,哪怕是專家,無論我們采訪的焦點是何種領域?哪個問題?人,始終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很多問題的思路或解答從一個人身上本身就能得到一種指引、一種回答。理論是抽象的,人卻是直觀的,她的處理方式、她的態度,本身就是一種啟示。
心理科學知識助我緩解焦慮
《時尚北京》:您平時工作之外都有哪些愛好?
王建一:我喜歡聽聽音樂、也不固定必須是某個藝術家或某種風格,只要我認為是美的、協調的旋律我都愿意去仔細聆聽。除此之外還喜歡旅游,每年會有幾次外出旅游的時間。其實工作本身已經成為我的愛好,在我的心理沙龍工作室,平時我會跟學員們講課、聊天,有時候我們會做一些心理小游戲。我的工作讓我很快樂。能把工作做成一種愛好,讓我感覺很幸福。
《時尚北京》:作為一名心理咨詢師,您會怎么處理生活中自己的情緒?如果您感到焦慮了,會采取什么方法去緩解呢?
王建一:心理咨詢師也是人、正常的的人。是人,就會就情緒問題,會感到焦慮、痛苦等各種負面情緒。首先我們要承認它們的存在是很正常的,這些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心理咨詢師與普通人相比不同之處可能是我們學習過系統的心理學知識,更容易看到這些情緒的的起源和本質,從而以一種更加理性的態度幫助自己梳理隋緒。情緒焦慮的時候,我會選擇聽音樂、看書、運動、看電影或去會朋友。
《時尚北京》:您是怎么了解那些存在心理問題患者的心理狀態呢?我一直覺得心理問題似乎都是很龐雜而又是很神秘的。您是怎么發現這些心理問題的呢?
王建一:普通人一般依靠自己的人生經歷和生命體驗去推測別人的情緒反應,這樣難免過于片面化,使得很多真實的東西被隱藏起來,看到的東西成為自我內心的一種投射。而心理學家本身有一套科學完善的體系,我們利用心理學的科學系統的方法,通過測試、催眠、問答等多種途徑和方式來進行科學的、客觀的、有效的診斷,幫助人們了解自己,找到問題的根源并指引他們走出困境。
《時尚北京》:您怎么看待時尚呢?自己平時會怎么選擇服裝?
王建一:作為一名女性,我跟得上生活的潮流,平常也會關注社會熱點,看看當今流行的話題和作品,使自己可以及時的和身邊的人、跟身處的這個世界保持聯系。在穿衣上,我會適當參考一下今年的流行趨勢,令自己看起來具有現代時尚氣息。同時,我認為對待服裝衣服,比起是否潮流,適合自己的身份和氣質是更重要的。我認為時尚是一種態度,一種與時俱進的態度,我們不必排斥潮流,但也不能盲目的隨波逐流,要在大時代背景下找到屬于自己的風格。
焦慮是把“雙刃劍”,并不可怕
《時尚北京》:到您的心理咨詢室來咨詢焦慮問題的人多嗎?這些人當中那個年齡階段、哪個層次的人比較多?這些人通常為何而焦慮呢?
王建一:來我的心理沙龍咨詢各種問題的人都有,焦慮問題也是咨詢中比較常見的問題。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產生焦慮的原因,有的因為工作,有的因為愛情,有的因為婚姻,有的因為人際關系,比如婆媳關系、同學關系、親家關系、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等等,產生焦慮的來源特別廣泛。關于焦慮,有這樣一句話:“現在的中國是一個普遍焦慮的時代”,我認為也有幾分道理。
《時尚北京》:根據您的心理咨詢經驗,總的來講,您認為產生焦慮的根源是什么呢?
王建一:現在社會生活緊張,人的工作壓力特別大。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所以必須去把錢賺來,把技能提高,讓自己更優秀,導致這社會競爭的壓力、來自比較層面的壓力都很大,在各方面人們所受的考量比鉸多。
《時尚北京》:您認為緩解焦慮的方法都有哪些呢?
王建一:緩解焦慮的方法很多,心理咨詢是緩解焦慮的方法的一種,除此之外,日常中大家可以通過朋友聚會、聽音樂、旅游,練瑜伽、跳廣場舞等多種活動形式來緩解焦慮情緒。其實大家現在大家對焦慮這個詞都不陌生了,采用的方法也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要來進行選擇,加入女友會,音樂群,一些聊天的貼吧等,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和平臺等進行減壓。
《時尚北京》:如果以心理咨詢的方式來治療焦慮,焦慮情緒一般需要多長時間可以完全緩解,治愈率高嗎?
王建一:治療焦慮情緒的治療期長短因人而異。我的咨詢方法來講是:“不約第二次”, 不是說不需要第二次,是為了給他們的情緒一個空間來找到一個出口。比如來訪者因為焦慮情緒來咨詢心理咨詢師,如果咨詢師告訴他“哇,你好嚴重!”,你告訴他你一周后要來,三個月后要來,一年后還要來,這在無形中又助長了他們焦慮情緒的滋生。這種方法表面上看是對來訪者很負責,其實是為他們增加了另一層焦慮。所以,我寧愿自己減少這方面的收入,也不為來訪者增添額外的壓力。
每次我都對我的來訪者說,“按照我的方法試試去調理,如果需要,您可以再跟我約時間聊。”這樣聽起來很輕松,也在無形中緩解了他們對焦慮的恐懼。
《時尚北京》:您覺得我們應該怎么來面對焦慮情緒呢?焦慮情緒只是一種負面情緒嗎?
王建一:我想首先我們應該用正確的態度來面對焦慮情緒。
我們在感到焦慮的同時,也表達了一種“求好”的積極態度。自甘墮落、破罐破摔的人不會感到焦慮,通常只有那些對自己有更高要求的人會感到焦慮。正是因為這種焦慮情緒的存在,我們努力看到自己的短板、不斷突破自我,塑造成一個更優秀的自己。
焦慮情緒本身是一個客觀存在,是每一個人在正常生活中都會遇到的—種隋緒反應,就像傷心你會掉眼淚,感到幸福你會微笑,有壓力你就會焦慮。焦慮并不可怕,它只是我們正常情緒中的一部分。
面對這些普通的焦慮情緒問題,你要讓自己從一團亂糟糟的情緒中跳離出來,把自己像一株植物那樣靜靜地擺在那,你要像觀察葉子的脈絡那樣仔細梳理自己,看看是哪個環節讓你感到了壓力。發現自己的問題,并正視焦慮情緒的存在,才能找到問題的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