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方權(黑龍江聯合產權交易所,哈爾濱150028)
?
春天里,產權市場的新使命
◎ 李方權(黑龍江聯合產權交易所,哈爾濱150028)
3月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的民建、工商聯委員,并在聯組會議上指出:“要著力引導民營企業利用產權市場組合民間資本,培育一批特色突出、市場競爭力強的大企業集團”,這是一個新的使命。在此之前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我國的產權市場的工作范疇一直是以國有產權交易為主,解決國有資源的錯配問題。如今,在2016年的春天里,產權市場擁有了第二條起跑線,為民營企業與民間資本的組合提供私有產權交易服務,解決經濟疲軟與資本避險造成的資產配置荒問題。要完成這一使命,產權市場需要進行一場改革創新,方能實現轉型升級。

2015年11月4日,哈爾濱股權交易中心成功舉辦“資本來了”——哈爾濱股權交易中心路演會
“錢不找物,物不值錢”,這就是當前蔓延全球,持續與動蕩的“資產配置荒”。我國當下面臨經濟產能過剩,回報率低下,市場出清任務重等問題。現金為王,資本為避險往往惜投惜貸。而民營企業與民間資本見面機會少,合作成交的并不多。今年1月份,我國突然釋放出將近4萬億元人民幣的流動性,但由于不是實體經濟的需求,這些資金仍然在股市、債市、匯市、大宗商品以及樓市間尋找機會,并迅速推升起一線城市的房產價格,且造成持續上漲。原因就在于這些房產價格的漲幅能跑贏大多數投資品種。反推之,抑制房價非理性上漲的最好辦法,就是讓資產端提供回報率高于房價的產業投資項目。
通過資本市場將資本導入實體經濟,這就是市場解決資產配置荒的核心任務。產權市場或許就是一個新的、有效的工具。
在資產端,產權市場將為民營企業對接包括國有產權在內的社會資源。地方政府需要通過市場向社會推出具有供給優勢的資源清單,提供投資機會;政府在地方債、公司債、企業債的剛性兌付方面力量不足,需要借助市場處理僵尸企業;企業想要去產能、去庫存,通過轉型升級來提供更優質的消費品,也需要通過各類市場的運作來降成本、補短板。尤其是在需要被處理的僵尸企業中,可能還含有部分優質資產,按慣例,會吸引俗稱“白武士”的企業來做“接盤俠”。但是,“白武士”不會真像俠客那樣總在危機時刻出現,它更需要一個規范的市場平臺來提供透明公正的信息和交易程序。從產權角度看,僵尸企業多是國有企業,“死”在那里或許不出問題,可是一處理就會出現涉及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因此同樣需要有一個講規則、能免責的市場存在。

在資金端,產權市場能夠為民間資本提供專業、理性的交易機會。金融去杠桿的實質是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融資成本,同時,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普惠金融服務,更廣泛地支持創業創新。政府為此建立引導基金、民間資本也形成各種風投創投、商業銀行、保險資金,通過市場準入與資本市場參與國企混改、PPP項目等。但是,縱觀當前資本市場,平臺清淡,品種寥寥;股市剛傷元氣,債市難荷重負,匯市貨幣戰爭,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低迷;人民幣一年期存款利息目前已經降至1.5%,這一基準利率是錨定價格,把貸款利率、國債利息、理財產品年化率、P2P平臺收益、萬能險收益、信托收益統統拉低至個位數,資本缺乏激情;很多個人加入了兌換黃金、美元隊伍,但由于國內缺乏美元理財工具,手持美元的個人不一定能跑贏其他投資品。如此看來,亟需增加一些特殊的平臺,向各類資本發出新的市場號召力,重樹投資者信心。
時至今日,美國的私人資本已經射向宇宙進行深空探測,我國的資本下鄉還很難進入青紗帳。因此,讓民營企業與民間資本有更大的組合自由度,具有釋放生產力與新動能的重要意義。習近平主席的講話給產權市場提出了新的使命與硬任務。
產權市場是中國獨創,經營物權、股權、債權及知識產權的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等各級次眾多品種。在全國產權行業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產權市場的交易規則、交易技術、模式業態都已規范成熟,特別是能夠較好地處理產權轉讓中的公平與效率關系,成為從源頭治理腐敗的陽光平臺,并創新發展成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一部分。產權市場促進了產權界定、產權登記、糾紛調處、清產核資、財務審計、資產評估、產權轉讓、收益收繳、產權保護等上下游鏈條環節的嚴密連接,使中國特色的產權管理體系更加完整。產權市場也為社會非公資源交易服務,盡管尚是一種市場創新業務,但已經對國有產權業務形成了豐富與補充。
產權市場經過二十多年的探索和發展,在國有產權交易方面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也在非公產權交易中涉足深入,這些經驗在今后促進民營企業與民間資本的交易中將得到行之有效地應用。這是產權市場走向更寬廣未來、履行新使命的現實基礎,是產權行業扎實穩固地承擔起私有產權交易的實力。
在改革的大潮中,產權市場同樣正在面臨著壓力,需要從體制、機制、技術等方面積極應對。
迎面而來的就是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的壓力。今年上半年,要在全國范圍內完成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的整合工作。如果產權市場消失在一個靠財政撥款吃飯的事業單位里,用的完全是一只“政府之手”,何談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因此,保留住產權市場的獨立法人地位,發揮產權市場獨特的杠桿作用至關重要。從目前了解到的信息看,以信息平臺方式整合的方案占多數,而且還有企業性質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產權市場在其中成為主角,這是值得欣慰的。
國資國企改革為產權市場帶來的也不全是商業機會,同時也有機制變化的壓力。目前以事業單位性質存在的產權市場也許會改制成國有企業;做為國有企業的產權市場又很有可能被分類為公益型企業。這意味著,在總部層面不能搞混合經濟,不能開展各類所謂的改革,特別是在市場機制建設方面,幾乎不能帶來更大的激勵動能。在此,需要國企領導人堅守一種情懷,為事業、為理想而戰。此話不僅是高遠境界,也是現實要求。
目前產權市場真正的壓力還來自市場。互聯網技術徹底顛覆了傳統的交換方式,沖擊與消滅著不適應現代經濟的各類市場。信息被免費共享,不能創造更多的神秘傭金;小眾消費也迅速被拓展成大眾消費,消費型社會來臨;“買時代”比的是秒殺與掃貨,比的是更加便捷;實體店在消亡,拍賣行與產權市場空間被嚴重擠壓。基于對國有產權的強調和公共資源的特殊性,并且借助反腐題材,產權市場還能抓住一批壟斷資源。但是,貨架上的商品是需要出售的,產權市場必須利用新型手段加強營銷。
產權市場亟需進行一次創新轉型,使自己真正具備服務于全社會資源配置的市場功能。轉型方向包括三個方面:金融化、普惠化、網絡化。
第一個轉型方向是做出金融屬性。產權市場在金融這條線上,應構建起產權交易市場、金融資產交易中心、股權交易中心、眾籌交易中心等四個層次的市場框架,具備為民營企業、金融企業、中小企業、產品與項目及股權眾籌服務的功能。現在全國各地大部分的產權市場都內設有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涉足銀行、保險、證券三大金融領域幫助處置金融資產。從數量上看,金融資產交易額已經是全國大部分產權市場的重頭戲,要更深地耕耘這片藍海。要利用二級子市場積極參與有關網貸平臺等建設,參與開展互聯網金融。在把控風險的前提下,產權市場可以廣泛吸納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融資租賃公司、PE、VC等金融主體,拉長市場產業鏈與豐富市場生態圈。產權市場體系中,還需要擁有一個私募證券市場,也就是俗稱“四板市場”的股權交易中心。在股市有風險、債市風險更大的情況下,區域股權交易平臺提供的非標準化資本品,由專業人士理性進行交易的方式,逐漸有了更大的吸引力。國內大部分產權市場都控股、參股股權交易中心,今后應加大力度搞好這個市場。產權市場做的眾籌交易平臺,應該是邊際效用最大化的。眾籌平臺是模糊了股東與消費者身份的、以股權或項目或產品為主發起一次直接融資行動的市場方式。這個新生的、充滿各種可能的模式與業態,說不定哪天會掀翻一個“大塊頭”。
第二個轉型方向是做成政策資源的普惠基地。產權市場要率先制定保護促進各類產權交易的規則制度。與國有產權背后的一堆規章制度不同,民間資本是有“主人”的,因此依靠人的行為而形成的決策往往是非標準化的。產權市場需要有法可依、遵章辦事、認賭服輸,才能承接私人資本、各類細分的產權品種進入。國家提出供給側改革后,各地將不斷出臺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政策,從而形成大量的政策性資源。產權市場要與各部門積極協調,力爭使各項政策通過市場落地,使資源的供給面向社會公平普惠。比如,產權市場可以為國資部門提供國企混改、增資擴股服務;為民政部門提供養老產業企業改制、招商引資等服務;為科技、工信部門提供科技創新類企業與青年創業類企業的融資服務。這些服務中的核心作用是將這些部門手中的種子基金、天使基金、創業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新興產業引導基金等,通過產權市場有目標、有節奏、公平有效地引導到優質實體企業。
第三個轉型方向是建立全國性的網絡產權市場。問題的關鍵在于,中紀委與國資委能夠為產權市場聚攏國有資源,但私有產權資源則必須由產權市場自己去搜尋。產權市場首先被發現,才能發現資源、發現投資者、發現價格。由于網絡交易現場已被處理成“觸屏式”,無需地標式的建筑物,意向者的目光盯著電腦,因此,未來的產權市場一定要虛擬進入網絡之中,要在網絡中發光發亮,建立更大的主體市場。那么,全國產權市場的統一就顯得尤為重要,由于“去現場化”,有“互聯網+”做支撐,產權市場靠信息系統進行全國性網絡統一成為可能。除了資金結算或納稅分成必須考慮本地化,其他的市場分割已經沒有意義。統一的市場有實力為私有產權提供免費服務,先期搞價值最大化,增值部分再實現利潤最大化。產權行業應該重視與推行全國網絡產權市場建設,盡管這是個涉及面極廣的復雜任務。
資本無眠,創富動能永不衰竭。與彌漫在經濟發展中的一些悲觀氣氛不同的是,如今的產權市場上看到的風景是,各家基金、券商一天都沒閑著,地毯式梳理著投資項目;創業者熱情高漲,不斷地進行路演,企業家們不停地尋找并購對象。但是由于種種不對稱信息的原因,兩者的對接和速配還是鮮有順利成功的案例。產權市場的新型平臺應該借改革的春風,積極轉型,加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解決資產配置荒的難題,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步入良性軌道。
(作者為黑龍江聯合產權交易所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