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雨婷 張寶林 白歌 邊語涵
摘 要:現代企業的迅速發展,與古代文化的影響密不可分,本文將從現代企業建設對古代文化的傳承與反思的兩方面來探討中國古代文化對現代企業的影響。
關鍵詞:古代文化;企業建設;傳承反思
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博大精深。企業建設與中國古代文化之間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企業管理者為了更好的建設企業,對古代文化中的優秀精神、優秀思想等進行傳承,對其中不符合現代經濟發展之處進行反思,為企業健康向上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條件。
一、現代企業建設對古代文化的傳承
(一)以人為本的企業思想
所謂以人為本就是指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中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以人為本”思想,它貫穿我國古代文化始終,為后世發展奠定了基礎。春秋時期的齊國名相管仲,在《管子》一書中寫道:“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本理則國固,本亂則國危”;孟子在《孟子》中說道: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此類言論比比皆是,雖然大多是指治國之道,但對于經濟發展也有其合理適用的方面。
現代企業就繼承了這一重要思想,并且將其應用到企業建設中。這一思想可以指導企業管理人員尊重、愛護員工,在企業中營造出平等和諧的工作氛圍,創造出良好的工作環境,提高員工工作效率。除此之外,“以人文本”的企業思想還會讓企業管理者理解、了解員工,為管理者和員工之間搭建一架溝通的橋,提高整個企業的凝聚力。“以人文本”的思想可以提高員工自身的工作素養,提高企業的經濟實力,為企業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股份制的組織形式
現代大多數企業為股份制企業。這種組織形式傳承自古代商業文化,其中,主要以晉商為主。
晉商早在先秦時期就有出現,清朝達到鼎盛時期,股份制的實施使晉商發展迅速,成為了清朝最雄厚的商幫。而現代部分企業延續晉商文化的就是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即企業所有者聘請有豐富的經濟知識和營銷能力的人。這種方式為那些擁有資產卻不能更好的使用和那些懂得經營卻沒有資金的人都提供了一個發展的機會,實現雙方共贏,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并不是說這種方式就不存在弊端,它自然也有其缺點,即經營者有可能利用這個機會謀私利,損害所有者的權益。但是從總體上來說,它的利大于弊。
(三)廣告宣傳
現代企業的發展,廣告宣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傳承于中國古代的招幌文化。招幌,是“招牌”和“幌子”二者的復合式通稱。招幌在隋唐時期就已經盛行,它既是傳統的商業和傳統店鋪的標志,又是中國傳統工藝在商業上的重要體現。在古代,商家通過幌子來為顧客提供店鋪信息,從而讓顧客了解店鋪所售賣的東西。甚至是走街串巷的小販也會用有自己特色的吆喝聲來吸引顧客的眼球,起到了宣傳的作用。
現代企業同樣注重宣傳的作用。在現今社會中,營銷手段層出不窮。多媒體普及讓我們置身于廣告的海洋,商家在廣告上花費相當多的錢財和精力。他們會使用一些廣告語,比如近年來出現率較高的OPPO手機的廣告語: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準確明晰的表達了產品的特點。再比如M&M巧克力的廣告詞為:只溶在口,不溶在手。它既反映了M&M巧克力糖衣包裝的獨特,又暗示M&M巧克力口味好,以至于我們不愿意使巧克力在手上停留片刻,會引起人們的好奇心,更好的達到了宣傳的作用。我們通過廣告了解產品,甚至是整個企業。
二、現代企業建設對古代文化的反思成果
(一)不能過分依賴情感的作用
現代企業還有許多的家族企業,他們的管理人員都是自己宗族的人們,這些企業過分依賴了情感作用,會削弱企業管理的制度意識,與以前的徽商有所相似。我國南宋時期開始出現徽商,元代逐漸發展,明代后期到清乾隆末年是徽商發展的黃金時代。徽商得以迅速擴張的原因之一是它是以血緣和地緣為基礎構建起來的極具凝聚力的商幫,他們的商業伙計都是自己的族人,管理者借助宗法關系來控制商業伙計。這種家族企業不僅會讓家族以外的企業員工沒有歸屬感,讓他們缺乏安全感,而且還會過分的重視情感,忽視了制度建設和管理,雖然這種形式下,企業內部人際關系融洽,但這對其他外部的工作人員不公平,容易造成企業內部秩序失調。家族企業大多為子承父業,忽視了個人的才干和品行,有可能使公司發展受到阻礙。所以,過分的依賴情感,會對企業產生負面影響,打亂企業的運行秩序。
(二)生產商應面對消費者
在古代,在生產制造方面,生產商面對的是零售商而不是消費者。例如古代的藥材種植者及采摘者就是我們所說的生產商,他們種植或采集藥材后,會將它賣給醫館、藥鋪,也就是我們所提到的零售商,然后再由醫館、藥鋪轉賣給病人,也就是消費者。這種方式不利于生產商了解消費者需求、不利于聆聽消費者的評價和建議,也不利于消費者之間互相溝通。但是現在,網上購物已經成為人們普遍的購物方式,在各大網上購物平臺上,生產商可以直接面對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無門檻的進行溝通交流,聽取消費者的建議與評價,甚至消費者之間也可以交流,這種方式很好的改善了以前的方式的弊端。
三、結語
中華民族發展至今,古代文化中有利有弊,對于現代企業來說,應該傳承古代文化中有益的、適用于現今企業建設的思想,對那些不適用的進行反思,加以改進。促進企業建設,增強我國經濟實力,提高我國經濟地位。
參考文獻:
[1]馬英凡,楊柳.中國古代文化對企業文化建設的積極影響[J].南都學壇(哲學社會版),1994,4:48-50.
[2]黎紅雷.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企業文化[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1,4:38-41.
[3]秦璽平.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應用:[碩士學位論文].內蒙古大學,2013.
[4]羅懿.從“以人為本”視域看我國企業文化的建設:[碩士學位論文].吉林大學,2010.
[5]白璐.淺析儒家文化對現代企業文化的影響.文化論苑,2014,1:62-64.
作者簡介:
汪雨婷(1996—),女,遼寧沈陽人,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2014級本科生,漢語言文學;
*張寶林,通訊作者(1972—),男,黑龍江綏化人,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文學院講師,漢語言文字學;
白歌(1994—),女,遼寧遼陽人,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2014級本科生,漢語言文學;
邊語涵(1996—),女,遼寧遼陽人,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2014級本科生,漢語言文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大學生創新項目《中國古代文化對現代企業的積極影響》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