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園

毋庸置疑,江老師是一位創新型老師——當工作遇到困難時,她能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敢為人先,敢于實踐,以“平分獎金”之舉贏得學生擁戴,大家齊心協力爭獲“文明班”的榮譽。
我不禁要為江老師的行為點贊,一贊其舍棄小利贏大局的管理觀念,二贊其一心為教育,以學生為先的可貴精神。
就眼前效果而言,把獎金作為班級活動經費的激勵作用是明顯的,學生感受到了老師對他們勞動成果的尊重,感受到了合作、分享的快樂。但是,金錢獎勵固然效果明顯,但是有副作用——它可能會讓學生養成“唯利是圖”的習慣。
所謂凡事欲速則不達,治班得先治心。如何治心?治心要有載體,有情境,有契機。江老師制定了獎金分配制度,并且初見成效。我認為,可以在此基礎上“借題發揮”,讓屬于班級的獎金,發揮更大的作用。例如,作為節日活動經費,吃喝玩樂,大家小小痛快一番;作為班級衛生工具的添置經費,添置掃帚等;作為獎勵經費,為優秀學生購買獎品等,如此使用,未嘗不可。
如果想讓這筆經費更有意義,還可以效仿某高校的做法,將獎學金劃為兩份:有榮譽象征意義的一元錢發給學生,剩余部分則存入“扶貧助學基金”賬戶,用來幫助相對貧困的學生,為他們添置學習用品,給他們帶去溫暖,這樣是不是更有意義呢?
再者,學校評選“文明班”,是為了培養學生文明的行為習慣,是為了形成良好的校風班風,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成長。把“文明班”的獎金用作班費,雖然是用之于集體,但是每人都有份,這只是停留在“為己”的層面;要是把獎金用于貧困學生身上,那就是“利他”,這樣一來,不僅獎金的意義提升了一個高度,更重要的是班級的“文明”程度也提升了一個層次——學生用獻愛心的方式踐行著“文明”,而得到關愛的困難學生也會從中感受到溫暖,并懂得感恩。
獎金可分,但要在“分”中融入濃濃的愛。
(作者單位:湖北省麻城市龜山中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