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娟
精神病與精神疾病
精神病與精神疾病,一字之差,內涵是不同的。如果把精神病與精神疾病看成一回事,把人群精神疾病患病率、人數等同于精神病的患病率、患病數,無疑與實際情況不符,會出現理解上的困惑。
精神病,也稱精神失常,指嚴重的心理障礙,患者的認識、情感、意志、動作行為等心理活動可出現持久的明顯的異常,它是一種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癥、情感障礙等。
得了精神病的人,現實檢驗能力顯著受損,既不能客觀評價處境和環境事物,也不能把主觀世界的內心活動清楚地與客觀現實區別開來,甚至以病態的體驗歪曲客觀現實,如妄想和錯認、現實解體等;患者不能恰當地料理自己的生活和家務,或者明顯妨礙了勞動、工作和學習;患者不承認自己有精神病,對精神癥狀如幻覺、妄想無辨別能力,不能配合治療。
精神疾病是相對軀體類疾病而言的,是一類疾病的總稱。隨著社會的發展及精神醫學的變化,醫生注重重性精神病診治的同時,更加關注整體精神疾病的診治與研究工作,各種特色門診、病房、服務機構相繼成立,服務內容更加廣泛,越來越多的因酒精濫用、煙草依賴、焦慮、情緒困擾、睡眠障礙、心理創傷、成長等非精神病性問題而尋求幫助的人走進醫院。他們是精神病人嗎?不是,因為他們患的不是精神病,只是遭受心理痛苦,充其量是伴隨某種精神心理問題或障礙而尋求幫助的人。
精神病與神經病
在醫學學科分類里,精神病與神經病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學科。
神經病,指的是神經系統發生的病變;精神病,是指主要表現為精神活動障礙的疾病。容易混淆的主要原因,是兩者在癥狀上常常有交叉的地方,某些神經病患者也會出現精神活動障礙,比如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在疾病中晚期,會逐漸出現人格改變和情感障礙等癥狀。神經病主要表現為運動與感覺方面出問題,它會引起人身體上的不適,比如三叉神經痛、癲癇,還有前不久因“冰桶挑戰”而備受關注的肌萎縮側索硬化。
醫學發展至今,醫生可以使用儀器來診斷大部分神經病,比如給大腦器質性病變患者拍頭部CT或磁共振,片子上常能看到明顯的神經系統的影像學改變。許多精神病患者往往沒有大腦的器質性病變,缺乏特異性檢查項目,像絕大部分抑郁癥或者躁狂癥患者的顱內磁共振和正常人是一模一樣的。診斷精神病需要醫生依靠詳盡的病史、癥狀以及各種評定量表并進行深入的精神檢查來綜合判斷。
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
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兩者并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但它們的服務對象是不同的。心理咨詢的服務對象是有心理困擾的正常人,而心理治療的服務對象是心理異常的病人。
人的心理正常與異常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如果把心理正常比作白色,把精神病比作黑色,那么,在白色與黑色之間有一個巨大的“灰色區”。灰色區可謂非器質性精神痛苦的總和,又可進一步劃分為淺灰色區和深灰色區:淺灰色區只有心理沖突而無人格改變,是心理咨詢的對象;深灰色區是各種變態人格和神經癥,是心理治療的對象。
另外,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的內容不同。心理咨詢主要解決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如學習問題、工作問題、婚姻問題、家庭問題和人際關系問題等;心理治療主要診治某些病人的異常心理,如焦慮障礙、強迫癥、疑病癥、性變態、人格障礙、行為障礙以及心身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