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寧
新型抗精神病藥物
新型抗精神病藥物,又稱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其命名是相對于傳統抗精神病藥物而言的,主要用于治療精神分裂癥、情感障礙及其他精神疾患的精神病性癥狀。
目前,我國常用的新型抗精神病藥物主要包括氯氮平、利培酮、9-羥利培酮、奧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齊拉西酮、氨磺必利等,多數藥物的劑型在我國主要為片劑,少數藥同時具有口服液、緩釋劑、針劑及長效針劑等劑型。一般而言,新型抗精神病藥物的療效與傳統抗精神病藥物相當,但在常規使用劑量下較少產生肌張力增高、面容呆板、動作遲緩、肌肉震顫、伸舌、坐立不安等錐體外系反應,耐受性也優于傳統藥物。
聯用(合并使用)
合并用藥或聯用是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藥物治療疾病。
精神科藥物聯用的情況較為復雜,可分為同種類藥物聯用及不同種類藥物聯用。一般而言,不提倡同種類藥聯用,但在治療難治性患者或在處理某些藥物的副作用時,可能會聯合使用同種類藥物。
不同種類藥物聯用的情況相對普遍一些,比如在治療雙相情感障礙時,會聯合使用抗精神病藥物及情感穩定劑;在精神分裂癥或抑郁障礙治療早期,合并使用鎮靜催眠藥物快速緩解激越及失眠;聯用抗膽堿等藥物處理抗精神病藥物的副作用等。
總之,聯用藥物的目的是充分發揮不同藥物的療效,規避同時使用所產生的副作用。
副作用與不良反應
老百姓常說的副作用,其實是指藥品按正常劑量服用時可能出現的與藥品的藥理學活性相關、但與用藥目的無關的作用。
考慮用藥目的后,所謂副作用都是相對的,比如某些抗精神病藥物存在鎮靜作用,一部分患者在使用后出現嗜睡,可稱為副作用;但另一部分患者未出現嗜睡,反而緩解了失眠癥狀,這種情況則不應稱為副作用,而稱為療效。
不良反應相對副作用的涵蓋范圍更廣,它包括副作用,同時也包括變態反應、毒性反應、后遺效應等復雜情況。
依從性
依從性是指患者按照醫生的規定進行治療的行為,一般指對于藥物使用的依從性。依從性分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及不依從等。
精神疾病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對疾病預后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一般而言,影響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因素主要包括:⑴藥物副作用較大,不易耐受;⑵患者自知力較差,否認有病,拒絕治療;⑶社會支持較差等。
對于依從性不佳的患者,需要有針對性地解決,決不能放任不管。
藥物依賴(成癮性)
藥物依賴是由于藥物與機體產生相互作用造成的一種狀態,表現出一種強迫性的連續或定期使用該藥物的行為。藥物的依賴性也稱為成癮性。
依賴可分為心理依賴和生理依賴,一般而言,所有能產生依賴的藥物均有心理依賴性,而部分產生依賴的藥物并沒有生理依賴性。在精神科常用藥物中,一般鎮靜催眠藥較容易產生依賴性,而突然停用某些抗抑郁藥物或抗精神病藥物后產生的不適多屬于撤藥反應,不屬于藥物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