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鳴


2016年5月22日晚,“王識君肖邦專場鋼琴獨奏音樂會”在沈陽音樂學院音樂廳舉行,本場音樂會為“第六屆沈陽中外音樂文化交流展”系列活動之一。作為鋼琴專場音樂會,王識君的演奏吸引了大量鋼琴專業的學生及愛好者前來觀看。參加本場音樂會的還有王識君博士的導師、現任沈陽音樂學院藝術學院院長張東盾教授及部分沈陽音樂學院教師。
王識君博士曾就讀于沈陽音樂學院附中,師從張東盾教授。2006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2012年在美國伊斯曼音樂學院繼續深造。曾獲2010年Crescendo國際鋼琴大賽第一名以及最受觀眾歡迎獎;2002年獲第65屆斯坦威青少年鋼琴大賽特等獎;同年獲第8屆德國Ettlingen青年鋼琴家大賽特等獎。他先后在十多個國家,近50個城市舉行過音樂會,包括德國、法國、挪威、中國、墨西哥、日本和美國。他曾合作過的樂團有曼哈頓室內交響樂團、圖爾撒交響樂團,美國西岸交響樂團等。合作過的著名指揮包括Andrew Grams,NicholasPalmer,Barry Epperley。他的演奏獲得國外媒體和觀眾的廣泛好評。
音樂會其分為上、下兩個半場進行,上半場為肖邦創作的12首《練習曲》(OP.10),肖邦的鋼琴練習曲在強調練習性之外,同時也強調音樂的思想性,是鋼琴專業學生所需要涉獵的作品之一。而正因其練習曲具備非常強的旋律以及可聽性,導致肖邦的練習曲具備非常廣泛的受眾人群,常常作為音樂會曲目進行演奏。下半場演奏的作品為2首《夜曲》(OP.9NO.1&OP.9 NO.2),這兩首《夜曲》都是肖邦夜曲創作中的代表之作,肖邦在“夜曲”這一體裁上的創作充分體現出浪漫主義初期的音樂風格特征,雖然一定程度上,肖邦的夜曲作品常被視為菲爾德夜曲創作的延續,但相比之下,肖邦的夜曲能夠表達更具戲劇性的突破與轉變,和聲更為復雜豐富,情緒的對比性也更為多變,注重人的內心情感的抒發。4首《瑪祖卡》(OP.33)抒發了演奏者同肖邦一樣的思鄉之情,因此,對于《瑪祖卡》的演奏,一方面能夠看出肖邦創作歷程中的成長與轉變;另一方面也抒發了演奏家對于自身學習鋼琴經歷艱辛不易的感動之情。除此之外,演奏家對于《瑪祖卡》的演奏頗為精準,瑪祖卡作為波蘭的一種民間舞曲,其音樂特點為中速、三拍子,重音常落在第二、三拍上,而王識君博士正是如此演奏的。《輝煌的圓舞曲》(OP.18)是肖邦圓舞曲中最為著名的一首,氣勢恢宏,場面壯大,節奏性很強,在王識君博士的演奏下熱情奔放,充滿了活力。《波蘭舞曲》(OP.53)是一首充滿戰斗力量和英雄氣概的作品,演奏家通過高超的演奏技術將肖邦的愛國情懷與英雄情結抒發得淋漓盡致,強弱對比明顯,半音化級進上行干凈利落,節奏把握張弛有度,實為對肖邦英雄情結與愛國熱情的完美詮釋。
在王識君博士將安可曲《第2諧謔曲》最后一個音彈下,伴隨著全場雷鳴般的掌聲與鮮花,本場音樂會完美謝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