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兵
作為“第六屆沈陽中外音樂文化交流展”系列活動的組成部分,2016年5月29日晚,來自美國芝加哥表演藝術學院的亞斯弦樂四重奏在沈陽音樂學院音樂廳舉行了專場音樂會。亞斯弦樂四重奏是由美國芝加哥表演藝術學院的4位優秀研究生組成,分別是:阿特姆·克勒索夫(小提琴)、約翰·赫弗南(小提琴)、張雨帆(中提琴)、提提菈尤·阿揚蓋得;同時,為本次音樂會他們還邀請了華裔小提琴家許鳴歡和加拿大籍華裔鋼琴家蔡耘之共同為沈城觀眾獻上了兩部分別來自于俄國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和法國浪漫主義作曲家肖松的經典作品。
普羅科菲耶夫的《F大調第二弦樂四重奏》(OP.92),創作于1941年,正值其歸國后的創作高峰期。樂曲共有三個樂童:稍慢的快板;柔板;快板——行板——很快的快板。在這首弦樂四重奏里,普羅科菲耶夫既運用了民歌主題,又保留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其中的民歌特征體現在對彈撥和打擊樂器的模仿,以及發音效果的巧妙使用。尤其第二樂章中的伴樂還有對高加索弦樂器的模仿。亞斯弦樂四重奏將普羅科菲耶夫的獨特的和聲風格表現得十分到位,對彈撥樂器音色的模仿也表現得淋漓盡致,將作曲家富于民族風格的獨特音樂語匯準確地傳達給觀眾。
法國作曲家肖松的《D大調鋼琴、小提琴和四重奏的協奏曲》(OP.21)是一首非常獨特的作品,為一架鋼琴、一把小提琴和弦樂四重奏而寫。在演奏中,弦樂四重奏主要是作為一個背景,獨奏鋼琴和獨奏小提琴占了很重要的成分。作品有四個樂章,格調優美,充滿感情化色彩,是一部形式新穎、音樂語言富有法蘭西魅力的作品。小提琴演奏家許鳴歡流暢的演奏,鋼琴家蔡耘之剔透的音色與亞斯弦樂四重奏柔美的音色完美地演繹了法蘭西式的浪漫。當最后一個音符落下,音樂還在廳堂中回響,頂燈慢慢開啟,音樂會在經久不息的掌聲和此起彼伏的歡呼聲中緩緩落下帷幕,觀眾久久不愿離場,亞斯弦樂四重奏多次返回舞臺鞠躬致謝,音樂會圓滿結束。
此次音樂會不但是“第六屆沈陽中外音樂文化交流展”系列音樂會的一部分,同時也是亞斯弦樂四重奏中國巡演活動中的一站,意在進一步拓展芝加哥表演藝術學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他們這次的精彩表演,為大家獻上了一次酣暢的聽覺盛宴,也讓沈城觀眾領略了芝加哥表演藝術學院優秀學生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