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儀三 居平

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簡稱。向西三片稱“坊”,向東七條稱“巷”,自北向南依次為:“三坊”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此街區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筑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坊七巷地處福州市中心,總占地面積38.35公頃,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保存較好的明清古建筑計159座,其中包括全國重點保護單位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被譽為“明清建筑博物館”“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厄運降臨三坊七巷
福州歷史悠久,始建于公元前200年的漢代,唐末王審知稱閩王,建閩王城,宋元時代成為對外通商口岸日趨繁盛,經濟發達,人口眾多,近代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福州百年文化昌盛,歷史上李綱、文天祥、陸游、朱熹等,在這里留下許多墨跡詩章。近代還有林則徐、嚴復、鄧拓等在這里駐足,可謂是名人輩出。福州城內遍植榕樹,“綠蔭滿城,暑不張蓋”,有榕城之稱,又是著名的僑鄉。福州山川秀麗,風光宜人,人文薈萃,海濱鄒魯、文儒之邦,確符名城之實。
1986年福州成為第二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990年福州市委托我來做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規劃。這本身不是件壞事,可是后來發生了變化,一方面原來主管此事的主要領導調走了,市政府與港商合作進行城市開發,覺得名城保護增加了許多麻煩,就把我們剛編制好的福州歷史名城保護規劃擱置一旁,對古城區進行大規模的破壞性建設。
典型的例子如福州市舊城中心區的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兩處歷史街區地段被破壞。福州的三坊七巷以橫向的三個坊區和七條縱向的巷道組成,原是福州老城區著名的歷史街區,在唐宋時已初步形成。
這里保存有大量明、清房屋,以及眾多深宅大院和名人故里,如林則徐祠堂、鄧廷楨故居、陳寶琛故居(清著名學者,宣統皇帝師傅)、嚴復故居、近代作家冰心故居和鄧拓的故居等。房屋大都良好完整,建筑裝飾細膩考究。如黃巷有著名的黃家花園,坊口有高大的券門,坊門里立有石碑,上刻光緒年間的坊規,在巷頭、巷尾有土地菩薩壁龕、古樹上有樹神神龕、古井,保持著完整的歷史傳統風貌。當地居民民間風俗依舊,古風盎然,夏日夜晚巷口街場排滿凳椅,聽書唱戲,消夏納涼,極具情趣。
福州的名城保護規劃雖然是我做的,并且也通過了省建委組織的專家評審,但始終沒有得到正式批準,原因就是我劃定的保護范圍,不符合當時片面的城市開發要求,但其主要內容已被列入到福州市的城市總體規劃內,該規劃已經國務院審批。
陳藉剛退出了三坊七巷改建規劃
1993年港商來福州進行大規模房地產開發,看中了三坊七巷這塊區域,他們聘請了香港著名的建筑師來做這個改建規劃。規劃一出臺得到了福州市政府的贊賞,實際上這個局部改建規劃完全不符合福州市歷史名城保護總體規劃,為了滿足港商的開發要求,保護的事便擱置下來。
當時,福州市文管會和文物局的領導把他們做的方案拿給我看,他們認為這個方案做得很好,因為把已確定的要保護的明清民居全劃出來完整地保留,而把其他的民宅全部拆除。規劃在坊巷四周蓋了一圈38層的高層住宅,小區中央設計了一幢巨大的中央商場,其他是綠化用地。
這個方案把整個三坊七巷的格局和文脈全都破壞了,只留下了一幢幢的文保單位,非常牽強。文物失去了環境特別是民居類的古建筑,就完全失去了意義,這個方案是滿足開發商出房率的要求,是不懂歷史街區保護的規劃方案。這個方案后來也給王景慧、羅哲文、鄭孝燮、郭旃等專家看了,都認為非常不妥。
當時,香港著名建筑師陳藉剛先生是港商的首席顧問,我們和他交換了意見,并把董鑒泓先生和我寫的一本書《名城鑒賞與保護》給他看,書里有一章將福州名城保護規劃作為實例,陳先生是有素養的,過了一天,他就來找我,他認為這個方案確實有問題,是不理解福州的歷史,不了解歷史名城的保護。
他問我怎么辦,我說你很難做下去。按港商要求,要通過開發獲得他的商業利潤,靠修改方案達不到保護文物的目的。因為這里是福州的歷史精華,誰來開發,誰就要負破壞歷史遺存的責任。他完全理解了我們的意見,陳先生很聰明,他很快退出了設計,不再參與此事,從此以后,他和我等結為知交,并努力為中國的城市歷史保護提供幫助。
但是港商仍然堅持要做,陳藉剛不干了,就找別人干,還是按原方案實施,當時許多專家學者聯合發出呼吁,“救救三坊七巷”的文章在《光明日報》等報上以頭版頭條刊載,但并未能阻止福州市對三坊七巷的破壞性建設,一坊、二巷拆掉了,建了一圈高層建筑,這些高層也由于缺少資金只蓋了八層,變成了不倫不類的街區,充滿福州歷史風貌的三坊七巷成了二坊五巷,從此失去了原有的風采。
崔永元的“實話實說”很給力
2000年3月福州市又打算對古城區中的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兩塊歷史街區進行拆遷改造。原來是港商投資的,現在港商認為賺不到錢不干了,國內的房地產商經過核算認為可以干,但還是要把老房子基本拆光,蓋成高層樓房才行,這樣一來剩下的兩塊歷史街區也就全部完蛋了。
當時我正在福州,就會見了主管的林副市長,市長說這件事你不用來管,上級領導部門已經定了,沒法改變了。我再次強調此事不妥,會給福州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福州古城原來的三山兩塔相互輝映,現在已被高層建筑所阻斷,許多文物古跡遭到破壞,僅存的兩處歷史街區,在全國來說也是極為珍貴的,如果僅是為了房地產開發就太得不償失了。
可是,市里領導根本聽不進我的意見。就在這以后不久,中央電視臺“實話實說”節目組找到我做現場直播節目,標題就叫“阮教授的戰斗”。節目主持人崔永元問我,你說你在保護古城上屢戰屢敗,你不是在平遙古城和周莊古鎮都打了勝仗,而敗仗是哪些?說給我們聽聽。我就舉出了福州三坊七巷的例子,說至今還保不住,說不定馬上就會被拆除了,福州市長也沒有辦法,可以想象金錢的力量是多么厲害。
這個節目是在2000年4月30日播出的,到6月1日建設部打電話給我,請我6月3日到北京參加一個重要會議。我去了,原來是建設部的部長專門請福州市和福建省建設廳、文化廳的領導來具體商談福州古城三坊七巷保護的問題,說是中央主要負責同志看了崔永元的“實話實說”節目,很關注福州三坊七巷保護的事,指示建設部來管一管,今天就是專談這件事。福州市的領導匯報了情況,主要的理由是這地方的居民居住條件太差,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改建是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其次這塊地已與港商簽訂了協議,預付的款項已經支用,不開發房地產無法還債,所以勢在必行。
我發表的意見是:三坊七巷是福州的也是全國的寶貴遺產,這樣完整的歷史街巷實屬珍稀。這些明清民居,50年來從未修繕,當然破敗,改善居民環境應該說是政府的責任,現在有錢蓋高樓,卻沒錢修國寶,高樓何處不能蓋,為什么一定要拆了歷史街區,根本原因是利益驅動。
后來建設部副部長趙寶江拿出了福州市總體規劃的文件以及國家文物法和城市規劃法,說:城市規劃中已經劃定了三坊七巷是要保護的歷史街區,這個規劃已經國務院審定、批復,福州市現在的做法是違法、違規的,是有法不依,阮教授的意見希望你們認真地思考,不能單純從經濟利益出發,要重新研究三坊七巷的保護與更新的具體方案。
福州的三坊七巷借助了媒體的力量,逃過了這一劫。
(圖文均摘自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留住鄉愁:阮儀三護城之路口述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