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麗
開朗的笑容下,隱藏著一顆痛苦的心
小雅(化名)在同學的陪伴下來到咨詢室。“她是一個很特別的女孩子,超級有耐心!超級開朗!超級學霸!”陪小雅來的女生興奮地給我介紹。看著同學眼中“超級開朗”的女孩不斷地搓著手,我收到的是她渴望交流的訊息,于是,我建議她的同學先回去,準備和小雅單獨談談。
我一關上咨詢室的門,小雅就變得緊張和急切,她告訴我她的媽媽有多么煩人、她和媽媽關系有多緊張……她的語速非常快,不斷敘述著和媽媽的種種矛盾。
在耐心的傾聽結束后,我和小雅共同確立了咨詢的目標:尋找和媽媽溝通的好辦法。同時我也告訴小雅,作為心理咨詢師,我需要了解她成長的情況,以及她生活中有沒有大的生活事件發生。為了避免在下次咨詢前和媽媽產生矛盾,我們想了個辦法:發生矛盾時把對媽媽的憤怒寫下來,不要吵架。
在第二次咨詢中,我了解到小雅的成長經歷:小雅父親是成都人、母親是新疆人,她出生在烏魯木齊。這個可愛的女孩從小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好景不長,快樂的生活在她4歲時戛然而止:父母離婚了,媽媽給了爸爸很大一筆錢(據媽媽說是一次付清的撫養費),爸爸把她帶到了成都。5歲時,父親再婚,當時她非常喜歡繼母。小雅6歲時,繼母懷孕了,有一次不想再給她梳頭,就強行把小雅的頭發剃光,招致小朋友的嘲笑,這給小雅的內心帶來很大傷害,直到現在,無論誰建議她剪頭發,她都會和對方大吵;小妹妹出生當天,小雅爸爸需要在醫院陪護,小雅被送到爸爸朋友家里,她突然開始怕黑,直到現在,還是非常怕黑;三年級時,小雅洗澡后因為穿錯妹妹的內褲,被繼母暴打,離家出走,后被爸爸送到新疆媽媽家,在烏魯木齊上完小學。小學時,小雅的學習成績很好,交了很多好朋友;初中時因為她考到普通班,而和她學習差不多的好朋友考到了尖子班,被媽媽埋怨,小雅和媽媽吵了一架,后來,小雅就常為小事和媽媽吵架,和媽媽吵架的次數越來越多,而且說話都非常難聽。
小雅說自己非常愛媽媽,她不想和媽媽鬧成這個樣子,所以來到咨詢室。兩次咨詢間隔的三天里,小雅一共有五次差點和媽媽吵起來,她按照約定把所有憤怒的想法都寫了下來。在咨詢之前她看了一下,小雅發現,其實都不是什么大事。雖然小雅意識到把憤怒寫下來可以暫緩矛盾的出現,但她還是希望能夠更好地和媽媽溝通,所以我們約定:回去繼續用寫憤怒的方式避免矛盾,下次尋找溝通的方法。
坐上空椅子,讓委屈“飛”一會
第三次來到咨詢室,小雅告訴我,這次咨詢中間隔了七天,但她只寫了四次“憤怒日記”,因為她覺得沒有那么生氣了(這說明小雅已經基本找到控制沖動情緒的辦法)。為了讓小雅尋找到和媽媽更好的溝通方式,這次,我們使用了空椅子技術。
我本來設計的是擺兩張空椅子,由小雅模擬某次矛盾發生后,和媽媽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并嘗試模擬媽媽和自己進行交流。
讓我意想不到的是,小雅坐在代表她位置的椅子上,描述著和媽媽吵架后的痛苦和擔心,不斷陳述她是多么離不開媽媽,多么擔心媽媽不要她。空椅子對話持續了整整26分鐘,由預設的“他人式對話”轉成了“傾訴式宣泄”,小雅不斷訴說著被媽媽責備學習不努力時的不滿,被媽媽不停嘮叨時回憶起繼母嘮叨時的憤怒,還有被媽媽誤解時回憶起被繼母“陷害”的痛苦,更有聽見媽媽說送自己回爸爸那里去時的害怕……
在小雅的抽泣中,我坐在“媽媽”的椅子上,告訴小雅:“媽媽已經知道你有多愛我,知道你受了這么多委屈,決定加倍愛你,這一切都不是你的錯,媽媽永遠愛你……”
在“媽媽”的安慰下,小雅開始平靜下來,她看著我,突然問:“我可以把我今天說的話回去和媽媽再說一遍嗎?”我表示完全可以。
小雅似乎變得堅定起來,停住了哽咽,告訴我,下個星期一就會給我好消息。
探索冰山,掘出炙熱親情
第四次咨詢,小雅如約來到咨詢室。她害羞地告訴我,那些話她沒有跟媽媽說,因為覺得不好意思說,但她告訴我,這個周末和媽媽相處得非常愉快,也沒有發生任何爭吵,希望永遠這樣,可她還是擔心矛盾再次出現時自己控制不住情緒,不會處理。
我覺得探索小雅內心力量的關鍵時刻來臨了,于是,決定帶著她一起走一趟“冰山”。
我們從和媽媽吵架這個行為談起,小雅告訴我每次和媽媽吵完架自己的感受:憤怒、害怕、痛苦、傷心、委屈,就像上次坐在空椅子上一樣,只是上次“媽媽”理解自己,好希望媽媽永遠這樣。
當我鼓勵小雅假想“你期望和媽媽怎樣相處”時,小雅說,希望媽媽不要再逼迫和責備她,希望能和媽媽好好相處。她渴望就像自己愛媽媽一樣,媽媽也愛她,相信她。我很好奇,她怎么會擔心媽媽不愛自己?小雅想了一會,說:“好像總會把媽媽和繼母比,覺得她們做了同樣的事情:訓我、嘮叨我,就是和繼母一樣,不愛我,折磨我。”
在放松狀態下,小雅畫了兩張肖像畫—媽媽和繼母。畫完后,我們把兩張畫放在一起,仔細地觀察,然后再一起分析,繼母和母親對相似的事情作出同樣的行為(如做錯事后訓斥),她們行為背后對小雅都有怎樣的感情。小雅逐漸沉靜下來,說:“媽媽和繼母原來完全不同,即使做同樣的事,她們對我的感情也截然不同。”
看到這一點,小雅舒了一口氣,露出了我從未見過的燦爛笑容。她突然說:“我知道怎么搞定媽媽了!”
我睜大眼睛好奇地等她說出答案。
“以后她一嘮叨我,我就說:謝謝您的關心,我的親媽!她一定就消氣了。”
“然后呢?”
“然后,我要和她說出我的想法,還要告訴她我永遠都不想離開她!”
我笑著說:“相信你能做到!”
知識小鏈接
“冰山”實際上是一個隱喻,又稱為“薩提亞冰山理論”,它指一個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樣,我們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為,而更大一部分的內在世界卻藏在更深層次,不為人所見,恰如冰山。心理治療師需要做的工作往往是透過來訪者的表面行為,去探索來訪者的內在冰山,從中尋找出解決問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