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曉華
摘 要: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在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中金融工具創新發展,商業銀行的會計信息披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逐漸顯露并且越來越復雜。商業銀行傳統的會計信息披露工作受到了極大的沖擊與挑戰,商業銀行會計信息披露急需進一步的改革與創新。現文章主要針對會計信息披露的相關問題與對策進行思考。
關鍵詞:會計信息披露;商業銀行;監督管理體系
信息披露行為是開展市場監督管理的重要工作,是維護市場經濟環境公平公正的基礎,是政府對商業銀行開展監督管理的重要工作。商業銀行的會計信息披露能夠使得金融市場更加公平公正。因此,針對商業銀行會計信息披露的相關問題進行思考對于營造健康的金融市場環境,實現金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
1商業銀行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1.1商業銀行會計信息披露法規缺陷
當前我國商業銀行會計信息披露的相關法律法規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監管法律法規不健全。目前我國對商業銀行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的相關規則中缺乏明確性,并且沒有相應的有力規則來進行約束。雖然在相關辦法中對商業銀行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進行了法律規定,但是沒有具體指出哪一部法律適用于監督管理,也沒有具體的操作流程與規定。同時,對于商業會計信息披露責任方面法律的規定依然存在空白,即使使用當前的金融違法法律規定,其法律效率低、執行無力,十分不利于對商業銀行會計信息披露的保障。第二,管理辦法中的規定不夠完善。在商業銀行會計信息披露暫行的管理辦法中,雖然明確指出了商業銀行需要在會計年度最終的四個月內進行會計信息披露工作,如有特殊情況可在獲得相關部門批準后適當延后。但是辦法中沒有明確規定商業銀行如果無法在四個月進行會計信息披露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以及最后的會計信息披露時間限定[1]。
1.2風險管理體系有待完善
當前我國商業銀行在風險管理中尚未建立其完善的體系,在信用風險方面我國商業銀行的會計信息披露大多均為風險控制政策、業務類型等方面,鮮有針對風險暴露的相關情形進行披露。在市場風險方面,目前,國外商業銀行大多使用VAR模型來對風險進行統計分析,并且根據市場經濟環境與需求來判斷商業銀行的經濟價值與獲利能力。但是這一風險評估模型在我國商業銀行中并未得到普及使用,從而導致信息披露不足。在操作風險方面,銀行雖然針對銀行高層管理、董事、監事等相關信息進行披露,但是仍未針對風險損失等情況進行詳細的披露。
1.3商業銀行治理結構不健全
當前我國商業銀行普遍存在治理結構不健全的問題,直接影響到了會計信息披露工作的進行。第一,治理結構不健全,管理機制不夠完善。當前我國商業銀行的企業屬性薄弱,法人治理情況復雜,內部運作機關化現象嚴重,商業銀行高層領導行政色彩濃厚,不具有商業銀行管理層的市場能力與創新能力。第二,銀行業務考核體系不科學,沒有形成健全的激勵制度。在當前商業銀行的運行機制下,銀行經營管理人員與銀行的經濟收益之間沒有必然的聯想,銀行的獲利水平與經營者的利益不存在掛鉤,不具備科學的考核體系與激勵制度來激勵銀行工作人員積極創造銀行利益最大化[2]。基于上述商業銀行治理機構不健全的問題,其對會計信息披露的影響表現在由于商業銀行的治理體系不健全,導致銀行經營管理人員會選擇有利于自己的信息,掩蓋真實信息,甚至為了自己的利益披露虛假會計信息。
2完善商業銀行會計信息披露的相關建議
2.1完善商業銀行會計信息披露法規
在完善金融法律法規政策時要關注商業銀行會計信息披露的相關問題,并且給予高度的關注。政府可以根據當前《會計法》等相關法律制度,在依照會計標準的基礎上指定并執行銀行會計信息披露準則,利用宏觀手段來對商業銀行的會計信息披露行為進行規范。為了強化商業銀行會計信息披露相關責任人員的意識,必須在法律層面上來對商業銀行會計信息披露的行為進行嚴格的規定。尤其是要加重對重大虛假信息披露性的懲處,同時,完善金融法律法規,指定完善而又詳盡的金融監督管理法律,例如《反壟斷法》、《金融監督管理辦法》等,以對金融行業進行完整而有效的監管。
2.2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
要完善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體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借鑒參考國外經驗與方法,引進風險管理評估與管理技術;第二,健全商業銀行內部評價數據體系。針對市場環境中不同行業的特征、發展方以及主要風險項目進行系統的深入挖掘,給不同行業的測評對象進行風險判斷提供真實、完整的數據與信息依據。第三,使用定性與定量結合的風險管理模式。根據當前巴塞爾協議中的要求開展優化改革,使用更加科學的風險評價體系。根據我國行業、企業的信用等級與特點、行業環境、經濟發展趨勢等,通過國外科學的風險評估方法建立一套能夠滿足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現狀的風險評估體系,以滿足商業銀行會計信息披露的需求[3]。
2.3優化商業銀行治理結構
根據市場環境需求優化商業銀行的治理結構不單單是商業銀行會計信息披露的需求,更加是商業銀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平衡商業銀行決策權、執行權與監督權之間的關系,賦予不同機構不同的權利,保持各個機構的權責,以達到相互制衡的目的。第二,完善商業銀行激勵制度。建立激勵制度鼓勵銀行經營管理者能夠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同時通過激勵制度來強化銀行經營管理者抵御風險的意識,將其績效與薪資掛鉤,摒棄以往只重視資產與存款規模的傳統理念,實行商業銀行管理年薪制度,保證銀行經營管理者的合理利益。通過完善商業銀行的治理結構,可以為商業銀行會計信息披露施加外部壓力,釋放內在動力。
3結束語
當前我國商業銀行會計信息披露的工作存在眾多問題,其中包括商業銀行會計信息披露法規缺陷,風險管理體系有待完善以及商業銀行治理結構不健全等問題。要提高商業銀行的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營造健康有序的金融市場環境就必須要完善商業銀行會計信息披露法規,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以及優化商業銀行治理結構,從不同方面來改善當前商業銀行會計信息披露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王斌.議我國商業銀行會計信息披露上的缺陷及改進措施[J].中國市場,2015,(32):124-125.
[2]李嫻.商業銀行會計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河北金融,2013,(10):69-70.
[3]顧巖.完善我國商業銀行信息披露制度的措施[J].當代經濟,2009,(12):122-123.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銀行牡丹江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