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麗玲
【摘 要】高中語文教學在很多學校和地區都是高耗低效的情況,這和新課程要求的教學目標和效果相差比較遠。因此,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我們要積極探索語文教學的規律,找到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方法,幫助學生學好語文。本文從學生參與、利用教材資源、利用學校資源等方面對此問題進行了闡釋。
【關鍵詞】積極參與 語文課 教材資源 學校資源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46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促使學生積極高效的學好語文呢?本文就此問題談幾點自己的思考和做法。
一、利用學生參與上好語文課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學生才能夠更好的學好語文。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絕不是一個枯燥無味的過程。因為語文知識的涵蓋寬度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所以在這些豐富的知識中徜徉,我們一定不會感到厭倦。正是這些知識的豐富,使得我們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將文章所講述的故事,以情景再現的模式展現出來,讓學生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體驗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動,進而對課文有一個清楚的概念,理解起來也就變得更加簡單。比如,在對《廉頗藺相如列傳》這篇文言文進行教學時,我就采取這種辦法,讓一個學生扮演藺相如,另一個學生扮演廉頗,通過表演的形式還原歷史事件。一節課下來,學生不僅對課文有了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還對語文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效提升了教學質量。
對于高中的語文教材來說,有相當一部分內容是要求背誦的,如果只是寄希望于教師在課堂上對詩詞的講解,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我所提倡的方法就是,讓學生每人每天自學一篇詩詞,之后按照座次的順序,輪流在語文課之前向同學講解一篇詩作,包括詩人的生活背景、寫下詩詞的背景,以及詩詞中所涉及的修辭等,這樣就能夠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詩詞。久而久之,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必定會得到明顯提高。當然,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應對不同的教學需求做出相應的調整,不能僅僅局限于詩詞,這樣就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語文的教學質量。
二、利用教材資源上好語文課
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絕大部分都是限于教材。因此,如何更好的用好教材,開發教材資源并靈活的運用教材,是幫助學生學好語文的重要渠道。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面對的是具有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在讓他們對語文知識進行探索時,要使學生體會教材中文章的魅力,既要把教材中教學目標規定的內容合理地安排到課堂學習中,還要針對教材內容在寬度和廣度上進行擴展。例如,在《胡同文化》的教學中,學生在理解“胡同建筑”方正、網絡、四合院的特點之后,才能體會到北京市民胡同文化“封閉”“忍”的精義。正是有了“胡同文化”的這一內涵,才能體會作者對于傳統的“胡同文化”復雜的思想感情,通過結合作者的情感,學生品出“再見吧,北京胡同”所蘊涵著的汪曾祺特有的感情。學生在對文章進行了深入理解之后,把這種地域文化引申到學生的生活當中,尋找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建筑,研究本地人們的生活習俗,給學生提供研究的課題:茶館文化、飲食文化、農家樂文化……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感受到生活中各種事物蘊含的意義,把語文課堂從學校延伸到社會生活中,促使學生把語文知識運用到實際中,體會學習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和成就感。
要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水平,需要從對教材的深入研究出發,依據教材對學生進行素質培養。教學中,教師要用靈活的教學方法進行,不要對學生進行死知識的傳授,而是要把知識講活,使學生能活用學到的知識。學生通過學習教材中的內容,要能提高他們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對教材內容進行靈活教學,不僅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研究,還要使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例如,在教學《竇娥冤》一課時,教師讓學生通過對文章進行閱讀來談自己的感受。有的學生不理解竇娥為什么有冤屈不向官員申訴,而是指斥天地鬼神?對于這個問題,我向學生講述了文章中的歷史背景,通過背景結合竇娥的身份來理解課文內容。學生對文章有了更深的感受。竇娥訴說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動地驚天”。又因為竇娥的沖突對象隱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對象。由于內心的悲憤難以控制,便構成了對天地的怨恨與控訴。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恰到好處的點撥,既能使學生繼續進行思考,使他們的思維獲得發展,又能使學生對疑問具有豁然開朗的感覺,促使他們繼續探究。
三、利用學校資源上好語文課
學校也有讓學生學好語文的資源?當語文老師看見這種提法的時候,可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面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肯定的。其實,學校是學生學習、成長的地方,很多工具、器械都是為學生更好的學習生活而準備的,所以教師在課堂上適當的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來說是非常有效的。以下將結合兩個具體的學校資源來進行分析。
一是對學校階梯教室的利用。學校通常都會準備一些階梯教室,這些教室一般都是用來上公開課使用的,教學器材和多媒體教學工具都很齊全。教室可以向學校申請這樣的多媒體教室,帶學生到階梯教室進行活動課。針對一些重點課文,教室需要讓學生觀看影片和資料的,就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階梯教室來上課。例如:在講到《林黛玉進賈府》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帶學生到階梯教室來上這節課,可以將林黛玉進賈府這段情節的紅樓夢電視劇的影片播放出來。因為《紅樓夢》是四大名著之一,所以被翻拍版本也非常多,教師可以選幾個經典的版本,把這部分的都分別播放出來,讓學生從不同的版本當中體會不一樣的感覺,從而對這部分的內容加深印象。這樣一來,學生可以在活躍的氣氛下學到這節課的知識,達到十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是對教學工具的利用。學校通常都會根據教材配備教學工具,如:數學課上用的教學圓規、化學課上用的分子結構球棍模型等等。針對語文課,學校也配備了相應的教學貼圖和教學掛畫。這些畫往往都是和教材配套使用的,教師可以利用這些貼圖的掛畫來方便教學。例如:在講到《江南的冬景》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將學校所配備的江南冬景的一些掛畫和貼圖給學生展出,讓學生通過視覺的親身體會,再集合課文內容和作者的描述文字來學習這節課。這樣一來,學生有了最直觀的體會,理解和記憶起來也會快很多,對于高中語文教學來說可謂是一舉兩得,即方便教學又可以達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語文教學不應該成為學生打瞌睡的課堂,也不應該是學生埋怨的那樣枯燥乏味的課程。只要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老師注重引導,想法設法創造條件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并注重教材資源和學校資源的有效利用,就能在很多程度上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幫助學生更好的學好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