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2000年我市成立第一批高職類院校起,筆者即工作在高職教育的第一線。十幾年間,親眼目睹一批批畢業生從校園走向社會,其中只有極少數的學生從事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多數學生畢業后均就職于與所學專業無關的工作。筆者認為,高職院校的學生不同于本科院校的學生,無需掌握過多理論知識。只要能將一份具體的工作內容圓滿完成即達到了其培養目標。
關鍵詞:培養目標;專才;專業知識
在實際工作中,面對一項具體工作內容,高職院校的學生無需考慮為什么要這樣做,只要能按照要求將工作完成即可。而現實并非如此,絕大多數高職學生經過三年在校學習后,即便是面對一個非常簡單的項目也不知道從何處入手,更別提相應項目如何完成了。其原因不外乎所學專業知識不過關,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這樣的結果呢?下面,就以計算機專業為例,談談筆者對高職類院校培養目標的一點看法。
筆者所在學校的計算機專業包括網絡、信息管理和軟件設計等專業,盡管每個專業在申報時均通過上級主管部門的審核,但每個專業的課程設置上卻幾乎一樣。比如:網絡專業開設了VC、Android、VB、瑪雅等課程,而軟件專業卻同樣開設網絡基礎、綜合布線、網絡服務器配置等課程。眾多課程均需要進行考核,無疑占用了學生大量的時間,分散了學生的精力。高職層次的學生,盡管參加過高考,但其文化素質普遍較低,根本無心理論知識的學習。對其進行眾多科目的學習教育,無非導致一個結果——更加厭學。這就是老話所講的貪多嚼不爛。
筆者認為,高職類學生的教育應當以專業技能訓練為主,輔以少量選修科目。讓學生掌握的是一技之長,而不是什么都學一點,什么都學不深,最后什么也沒學會。比如網絡專業,能否將其分為兩個方向,一個偏軟,一個偏硬。軟件方向,學生可著重學習各類網絡操作,交換機、路由器等連網設備的調試,防火墻等設備的部署等。硬件方向,著重以網絡規劃、設備的維修調試、綜合布線原理等作為重點。教學上可以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以項目作為教學內容,使學生在學期間或多或少能接觸到一些實際的項目。從而能夠在面對一個具體的工作項目的時候知道從何處入手、如何完成。
經過9年制義務教育后,就已經有一部分人轉向進行職業技能教育了。如果繼續進行深造,也只不過再經過三年高中學習,之后所有的教育均圍繞具體專業進行展開。越臨近就業越應具體化,而不該是遍地撒網。比如一個人什么都會一點,維修只會重裝系統、網站制作只會制作靜態頁面、編程只會編寫個計算器類的簡單程序……另一個人只會維修,且達到芯片級維修。試問,哪個人更容易找到滿意的工作?
經過十數年的實踐,筆者覺得高職類院校的現行教學計劃不是很科學,其原因在于將本該以培養專才為目標的教學過程變成了培養通才的過程。教學中,凡是與專業沾邊的課程都要涉及一點,又因學時等原因的限制無法深入展開。同時,高職層次的學生又缺乏學習的自覺性,很少有利用課余時間去弄懂課堂上沒弄懂的問題。由此造成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越來越多,干脆再往后連學都不學了。使得本該掌握的專業技能輕易的被放棄了。包括部分在校學習成績所謂比較好的學生在內,最終根本無法勝任社會上的具體工作內容。
如果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將專業細化,即使是某一具體專業。比如網絡管理,細化到軟件管理、硬件管理,甚至再細化到服務器操作系統、設備調試等。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以組為單位,以實訓為方式,針對某一項目反復進行實際操作。使學生由不會到會、由會到理解、由理解到自己找出更好的方案……實訓過程中,學生能在有限范圍內相互討論、陳述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和觀點,并在實際設備上加以驗證。縱然這樣經過三年的學習,學生學到的東西似乎少了很多,但學生可以在某一方面取得比較好的成績。不怕千招會、就怕一招精。如果真能達到所謂精的程度,可以說與之相關的知識也就掌握的差不多了。因為事物之間相互都有聯系,知識也不例外。精通某一專業知識,意味著與之相關的內容多多少少都已經學會了,否則不會達到精通的程度。
盡管筆者就職于高職院校,但在課余時間也接過一些弱電工程項目。如邢臺某金屬制品廠的監控系統、招商銀行某部的綜合布線、某網絡公司的網絡維護等。在教學中灌以實際問題發生的現象、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筆者覺得往往比鋪天蓋地講述理論更能引起高職學生的興趣。如筆者曾舉過這樣一個例子:在給某公司布網線的過程中,最后的測試階段發現某一節點數據傳輸率達不到要求,讓學生判斷問題出在哪里。馬上有同學說線接錯了,全班都笑了。筆者糾正說線接錯了應該是不通,而現在的現象是通,但傳輸率沒達到要求,此時全班沒人說話了。為活躍氣氛,轉而說是鉗子三號線的壓腳壞了,線沒壓實。部分同學起哄,課堂又活躍起來。繼而說是開個玩笑,真正的原因是模塊搞錯了,本該是6類模塊,打上的卻是5類模塊。同時讓學生考慮,如果距離過長會不會造成這個現象,還有沒其它因素會影響傳輸率。簡單的一個問題,占用近半個小時的時間,但學生對這個例子記憶非常深。線路問題是在網絡維護過程中常見的故障現象,一旦將來學生遇到此類現象,他們的能夠做到從眾多方面去排查故障點。
所以筆者認為,高職層次的學生,應當具備的是按照要求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他們只需要知道6類模塊250M傳輸率,5類模塊100M傳輸率。至于為什么6類能達到250M,沒必要對高職層次的學生講解。
以上為筆者在高職類院校的培養目標方面的一些粗淺的觀點,如有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作者簡介:
龐恩彤,漢族,籍貫天津,大本,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網絡方向。
(作者單位: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