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摘 要:伴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和經濟的快速騰飛,民生問題成為了一個新主題,逐漸被提上了重要的議事日程,各國的科技政策和科技投入的重點也隨之轉變,民生科技開始成為各國科技政策的一大亮點,創新民生科技的發展路徑,推進民生改善進程,成了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
關鍵詞:民生科技;創新發展;路徑
從當前我國民生問題來看,也迫切需要民生科技的發展,因為民生科技本身的宗旨就是解決人民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圍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社會發展重大需求,開展的科學研究、產品開發、成果轉化和科技服務。可以說,科學技術最終是聯系著國計民生的,因此發展民生科技也是當前科技發展的大勢所趨。如何更好的發揮民生科技在我國民生建設過程中的作用,離不開以下幾個方面:
1 打造民生科技創新范式
民生科技把以人為本作為價值取向,是人類科技活動向服務于人、造福于人的本來目的回歸。追求幸福和諧是民生科技的基本定位。無論是在其發展要求、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發展目標上,還是在其思想緯度、價值選擇、問題視閾和基本走向上,民生科技都以造福民眾為目的,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所以民生科技其創新目標不僅是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還創造更多的社會效益[1]。所以當前我國民生問題的解決離不開民生科技的支持,其中民生科技的創新勢在必得。
1.1 豐富民生科技創新主體
民生科技創新主體是民生科技活動的行為主體,也是國家創新體系中重要的額組成部分。只有明確了民生科技的創新主體,才能行之有效的激發起活力,最終實現民生科技創新。近年來,民生科技創新,尤其是與“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直接相關的科學技術,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社會公益性特征,所以政府的主導作用尤為關鍵。雖然,政府在民生科技創新的發展中,在創新鏈條的研究開發環節起到引導、推動和組織的作用。但是企業作為市場活動的主體,有企業的積極參與才有科技創新的活力,可以減少創造成果的宣傳推介環節,靈敏的決定科技創新的內容。此外,一些區域性的民生科技創新的任務同樣需要地方科研機構來積極承擔,所以還應不斷加大對政府設立的科研機構的投入,帶動科技創新的活力。再者,高校作為民生科技創新的一支有生力量,也是民生科技創新的巨大潛在主體,應不斷發揮其知識傳播創新和人才優勢更好的造福民生科技創新。
1.2 大力發展民生服務業
關注民生、服務民生始終是服務業發展的最高目標。半個世紀以來,全球各主要發達國家不斷將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其產業發展的戰略重點和增強競爭力的重要任務,產業結構呈現出由“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的迅猛轉變。而目前,高投入、高消耗、難循環和效率低下的粗放型增長方式長期得不到解決與現代服務業落后有直接的關系。服務業落后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因此,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充分發揮服務業的支撐作用,才能更好的服務群眾、方便群眾、造福群眾。首先,應在政策層面實現服務業的民生轉向。國家政策法規作為服務業民生轉向的重要引擎,需要進一步加大政策法規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還應在價值取向方面實現服務業的民生轉向。從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與共同富裕的角度對中國服務業發展模式進行有理性的整體規劃和頂層設計,使產業結構調整與勞動者的需求相一致,更好的保障和改善民生。
1.3 構建民生科技評價體系
民生科技是事關億萬公眾生計的重大問題,任何項目的結果都要經歷一段時間來顯現,這就要對民生科技項目適時監控、有效反饋,完善評價機制,切實把民生質量的提高作為評判科技發展的重要緯度。這就需要在評價民生科技的過程中堅持科學性、系統性、公正性、實用性的原則,結合我國民生科技在全國范圍內的實際情況,根據公正合理的統計分析指標確立起來的民生科技評價指標體系,嚴格篩選出具有代表性的民生科技。這也就要求必須做到:首先,認真搜集、分析各地區有關民生科技的額資料,進行體系結構框架的設計;其次,構建統計分析指標,確定衡量標準;最后,認真分析統計分析指標,確保指標的科學性、公正性。民生科技體系的確立將為民生科技在全國范圍內的推廣提供堅實的理論依據,將為我國民生科技指明發展方向。
2 加快民生科技技術擴散
發展民生科技必須重視技術的擴散。民生科技是服務于民的科技,要讓更廣泛的人群最便捷、最廉價、最快速、最充分地享受到科技成果。民生科技擴散作為民生科技創新過程中的子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完整的、獨立的技術、經濟與社會發展相結合的過程,是民生科技創新成果效應的放大過程,對于民生科技創新價值的全面實現具有重要的意義。一項民生科技創新的成果,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擴散,沒有讓最廣泛的民眾享受到創新成果帶來的便利,就不能充分發揮其服務民眾生活、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作用。因此世界上,無論是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還是印度、巴西等一些發展中國家,都十分重視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相關的法規和政策、措施,對加快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的進程,具有很大的啟迪作用。
2.1 加強政府的宏觀管理,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的管理機制
在我國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型過程中,政府對“科技發展是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的重要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要有充分的認識。在“穩住一頭,放開一片”這一科技發展方針的指引下,必須更加深入的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加快我國科技產業化的步伐,促進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盡可能的成立一個職權范圍相對較大的全國科技成果推廣局,由其作為負責全國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歸口部門,組織自下而上的各種相關組織機構,采取各種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管理和促進全國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在政府的宏觀管理下進一步理順并健全我國科技成果轉化機制。
2.2 促進高校的科技成果向企業界轉化
美國、英國、德國等發達國家的高等院校都是各國研究開發的主力軍,它們會集有大批高水平的研究人員,十分重視高校科研力量的充分利用,并鼓勵高校的科研機構與企業合作,采取多種有效措施促進高校科研成果向企業界轉化,并將其盡快應用于生產,在促進經濟發展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在這一方面我國有必要向這些國家學習,加強高校與企業界的合作,密切科技成果創造者與使用者的聯系,提倡科研選題面向生產實際。
2.3 制定并資助技術開發計劃,促進企業的研究開發活動
在企業的研究活動中,國家應對科技成果轉化投入必要的資金,包括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制度,扶持有經濟效益的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此外,企業是技術開發的主體。要充分發揮國有大中型企業在利用和開發科技成果方面的重要作用,重點抓好各行業龍頭骨干企業的技術開發機構的建設、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激勵他們對研究開發進行投資,自主開發科技成果;鼓勵中小型企業積極開發利用技術成果,國家對他們應有傾斜政策,如對采用先進技術的中小型企業應給與優惠貸款等措施,或在技術開發階段采取優惠稅收政策等。
2.4 加快信息化網絡建設
當前,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深入,網絡所帶給我們的便捷無可替代,它已成為現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在民生科技發展的進程中,網絡的優勢不可忽視。加快我國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以此為契機建立全國性的科技成果轉化信息網絡,以科技成果數據庫的形式向各行各業提供信息服務,不僅是加強科技成果轉化研究的一大亮點,也是提高全民對科技成果轉化意識必不可少的途徑。
3 完善民生科技政策體系
3.1 正確引導風險投資
風險投資被稱為“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在現代經濟發展中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目前我國政府對于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又非常重視。因此,有必要針對目前我國民生科技領域風險投資中存在的問題,做出正確的引導。首先,必須制定優惠的風險投資政策。政府應從各級財政中撥出一定數量的資金,建立風險投資基金,加大稅收優惠政策的力度,建立政府信用擔保制度,引導銀行信貸資金投向高科技領域;其次,要完善風險投資的法律環境。完善風險企業和風險投資公司的成立方式、操作程序、產權界定等方面的法律規范;第三,加快風險投資人才的培養。改變傳統觀念,刻意培養富有開拓冒險精神的科技型企業家,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動機制,加強國際間人才與學術交流。第四,創辦科技風險投資的保險業務。通過建立風險保障基金,為風險投資公司投資失敗的項目提供部分補償金,以降低投資風險,促進我國高新技術風險投資業健康發展。
3.2 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政策
當今社會,完善的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體系是科技創新的保障。認識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的互動機制,用知識產權制度保護技術創新活動,可以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首先,要重視知識產權法律體系的建設;其次,加強政府的科學管理,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開發的機制和環境;再次,實施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建議企業重視海外專利的申請,嚴格篩選國內申請,力爭使超前技術在海外取得專利。
參考文獻
[1]張妍.國際視野下民生科技的比較研究[M].東北大學出版社,2014:3.
(作者單位: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