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莉
【摘 要】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中,除了勤儉節約,感恩教育也是其一,它是作為人最基本的品德。感恩教育其實是一種知恩圖報的教育,它讓幼兒認識到:別人為他付出的一切并不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
這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需要我們持之以恒,通過堅持不懈地努力,讓孩子們在感激父母養育之恩、感謝師長教育之恩的同時學會了感激他人,并逐步引申到感恩朋友、感恩大自然、感恩整個社會,把我們的孩子培養成有情感,有愛心,能知恩圖報的新一代兒童。
【關鍵詞】傳統美德 感恩 勤儉 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95
對于勤儉節約這個詞語,小南街小學幼兒園的孩子們并不陌生,因為我們早在兩年前就開始做關于對幼兒勤儉節約方面的教育研究。經過長時間的教育,孩子們已經能夠自覺養成按需盛飯不浪費、節約使用繪畫紙、洗手時把水龍頭的水流量開得不那么大了……
但是在和家長們交流的時候,我們又發現一個新的問題:許多孩子在家里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對父母及爺爺奶奶的態度頤指氣使,認為父母長輩理所應當為自己服務。探究其原因:就幼兒園來講,在幼兒園課程里面,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的內容涉及很少,再加上日常教師也缺乏這方面的教育意識。就家庭方面,現在的孩子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們生活太安逸了,認為父母為他們付出的都是應該的,換言之,現在很多孩子根本感覺不到自己的幸福,倒是稍不如意,就怨天怨地,怨父母怨別人。在他們的眼中,別人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必須的,他們坐享其成都是應當的。他們習慣了索取不奉獻,缺乏自理能力,沒有責任感,即使父母再苦再累也必須滿足他們自己的要求,而他們卻從不懂得去為父母親做些什么,分擔些什么。他們的眼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認為自己理所當然地應該擁有一切,別人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此外,孩子們在現實生活中接觸到的種種沒有感恩之心的事實,也對他們產生負面影響。
面對這并不是“個別現象”的現實,我們深切感受到: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不容忽視,它需要多渠道、多方位、循序漸進、潛移默化進行。除了在日常的幼兒園教育中貫穿感恩教育,還要多方面開展有針對性的活動。上學期,我們在全園舉辦了一次以“體驗父母辛,感恩伴我行”的主題式大型體驗活動。讓孩子們分批次去到父母長輩工作的地方,讓他們自己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親身經歷去感受,體驗一天成人工作的不易與辛苦。從而在他們心中培育出一種感恩的情感,讓孩子們學會感謝,學會珍惜,學會感恩。
在感恩活動實施前,我們讓老師們帶著孩子們進行了很多有關感恩知識、相關故事以及歌曲的欣賞。并在一日活動的晨談或課間活動中不斷地滲透給孩子們,然后請孩子們談談他們聽了故事和歌曲之后的體會,說說他們的想法和看法,進一步加深孩子們對感恩的認識,并積極地學習理論上的感恩。?老師們還為本次活動制作了海報,張貼在幼兒園大門口,向家人朋友宣傳感恩的目的及參與方式。誠意邀請家長朋友積極配合。
在孩子們參加活動之初,我們給孩子和家長布置了一個任務:體驗完了父母長輩的工作后,要畫一幅畫來表達自己的感受。而父母則要針對本次孩子體驗的過程進行文字、圖片的記錄以及作為家長參與本次活動的感受。
活動中,我們將孩子分成三批,讓他們跟隨父母長輩一天,全程參與成人的工作。幼兒園里也利用下午放學時段,在長輩來接孩子的時候,讓孩子們送上一份自己親手制作的手工作品當禮物,用說“謝謝”“給父母一個擁抱”“親親我的好媽媽”等方式來感謝自己的家人。
活動匯報過程是感恩活動中最高潮的部分。在幼兒園提供的六塊展板上,展示了來自若干家庭的反饋作品。孩子們繪畫的有“幫媽媽洗碗”“到郵局幫媽媽整理信件”“到水果店父母賣水果”“為勞累的爸爸捶背按摩”“給爸爸換拖鞋”“為爺爺表演節目逗老人開心”的作品。當然,家長們的感受就更為深切,許多家長的反應非常熱烈,有表揚的,也有向我們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與建議的。更多的家長則表示孩子進步了,懂事了,知道為別人著想了,似乎也長大了不少,字里行間無不透露出“感動”二字。
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中,除了勤儉節約,感恩教育也是其一,它是作為人最基本的品德。感恩教育其實是一種知恩圖報的教育,它讓幼兒認識到:別人為他付出的一切并不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無論是養育他們的父母還是教育他們的老師、或者幫助過自己的朋友,得到別人的幫助都是一種“恩情”,讓他們在“知恩”后學會“感恩”。從小培養孩子學會感恩,這不僅是禮儀、更是一種健康心態、一種社會進步的體現,因此,感恩教育應從小抓起,從發生在幼兒身邊的小事做起,讓幼兒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一言一行中潛移默化地學會知恩和感恩。正如英國教育家洛克在他的教育名著《教育漫話》中所寫道的:“我們幼小時所受的影響,哪怕極小極小,小到無法覺察出來,但對日后都有極大深遠的作用。”幼兒就好比是江河源頭的水源,水性極弱,稍加人力就可以使他的方向發生改變,對他們的情感教育、行為習慣教育要從源頭抓起,讓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行。這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需要我們持之以恒,通過堅持不懈地努力,讓孩子們在感激父母養育之恩、感謝師長教育之恩的同時學會了感激他人,并逐步引申到感恩朋友、感恩大自然、感恩整個社會,把我們的孩子培養成有情感,有愛心,能知恩圖報的新一代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