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力
北方四月,大抵春天了。春歸時節,草木蘊芳菲。河流開始松動了,一江春水攜著春雨瀟瀟,一聲雁叫,幾聲鳥鳴,天地便渾然一體了。
一本雜志在文化的思潮中如何涌動, 在紛繁雜亂的聲音中如何打造屬于自己的話語權, 在眾多的分門別類的期刊方陣中如何凸顯一己的文化方略和品牌……似乎一切都潛藏在雜志刊發文章當中了,一期雜志的編排,都凝聚了主編的思想, 編輯的汗水。一期期雜志的出版, 就是在強化一種聲音, 傳達一種思想。《歲月》雜志始終以“推出文學新人,打造文學精品”為辦刊宗旨。小說- 散文- 詩歌- 評論四大板塊,每年又會推出三個專號: 小說專號(4 期)、散文專號(6期)、詩歌專號(10 期),集中推出有分量的作品。由于篇幅的限制,小說專號可以消化一年來發現的好的中篇小說。這是小說專號的一大功用。
本期發表的旅居奧地利的華裔女作家方麗娜的小說《回國清單》,視角獨特,小中見大,折射出許多現實問題,從中我們更能看出作者心中一份焦慮, 國人精神層面的缺失和危機。經濟的發展如果以文化的滯后為代價,形成鮮明的反差,就好比一個瘸腿人走路, 必將拖延文化復興的后腿。如果文化跟不上,反映到國民身上,就是對利益無節制的攫取,道德無序的淪喪。
大慶本土作者劉莉的中篇《女干部》也是很現實的一部作品,提拔在即,檢查出身患腫瘤的主人公葦子在煎熬的等待中,一次次推遲治療的時間。在權力和尊嚴的漩渦中掙扎, 一個女人更準確的說是一個女干部, 當一個男性領導向她暗示著一種曖昧的氣息, 她是否能捕捉到呢?撲捉到是否能放下身段抓得到呢?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趙文輝的小說《聽窗》講述的是一種鄉野習俗, 一次很不刻意的聽窗事件居然成了追求女孩的很好借口。步步緊逼的言語較量中雙方加深了了解, 感情開始升溫。軍旅出身的尹棟對軍隊生活很熟悉,《正步向前走》也許就有自己的影子存在,在軍隊裁軍、改革的今天,能夠從大局出發,拋棄私利的陳腐觀念,是需要極大的魄力和勇氣的。“行無愧怍心常坦,身處艱難氣若虹。”鄭亦男以一個軍人的氣魄給自己的軍旅生涯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這個句號也足夠圓滿。
時令就是命令, 季節的輪回不以個人的意志為歸一。春風浩蕩, 一棵棵小草、一排排樹,綠色軍團仿佛一夜間就侵占了整個城市。城里的男男女女仿佛一面面獵獵的旗幟,招搖在花樹間,迎接侵略者的到來……桃花如火, 燃燒了一座城,掃蕩了一個個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