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MOOC浪潮下新建本科院校計算機類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2016-05-30 03:15:04李建輝
軟件工程 2016年4期
關鍵詞:教學模式

李建輝

摘 要:大規模在線課程(MOOC)的興起對傳統高等教育的影響,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利用MOOC浪潮帶來的機遇,克服師資、硬件、辦學經驗的先天不足,形成有自己辦學特色的計算機類人才培養模式,是高等教育改革與創新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對MOOC浪潮的形成進行了溯源,就其發展和趨勢進行了較為詳盡的論述,并以MOOC為借鑒,提出參與MOOC實踐、借鑒和利用MOOC優質資源打造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校本教材及師資建設等四個方面的建設性舉措,以期為新建本科院校的計算機類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MOOC實踐;教學模式;MOOC教材;師資建設

中圖分類號:TP301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For traditional higher education,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is not only an opportunity but also a challenge.It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field of high educational reform for new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o study how to take advantage of opportunities of MOOC,and overcome difficulties in lack of qualified teachers,physical infrastructure and school-running experience to form its own unique computer science talent training mode.As a result of tha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key disciplines of MOOC,and points its progress and developing direction.Learning from MOOC,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major measures such as participation in MOOC practice,innovation of class teaching pattern,school-based material and faculty reconstruction etc.Hope that this paper can provide a help for the research of MOOC,as well as for further creative practice of computer science talent training mode for new undergraduate colleges.

Keywords:MOOC practice;class teaching pattern;MOOC material;faculty reconstruction

1 引言(Introduction)

2014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在南京大學召開了第三屆高峰論壇,會議的主題是“計算機類專業教學質量建設與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本屆高峰論壇相關數據顯示,截止到2014年7月,全國已有2481個專業點的計算機類專業,其中,約有1/3分布在研究型大學,另外2/3分布在應用型本科院校,而近十年新建的本科院校已經占應用型本科院校總量的一半左右,是全國本科院校的中堅力量。相較于具有豐富厚重的辦學經驗和科學人文積累的部屬重點大學,新建本科院校面臨著諸多挑戰——大多數新建本科院校是在近十年創建,由地方專科學校升格而來,本科辦學積累較少,人才培養的目標主要著眼于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師資與科研的實力顯著偏弱。眾所周知,高校計算機類專業人才的培養需要具有較強科研能力和實踐經驗的師資隊伍以及較大規模的基礎設施資源,而這恰與新建本科院校的辦學能力形成了尖銳的矛盾[1]。自2012伊始,到2013年興起,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在全球大學教育中異軍突起,形成了一輪席卷世界的MOOC教育浪潮。MOOC充分利用了現代計算機網絡新技術,從理念到手段對傳統教育包括遠程開放教育進行了大規模的更新與演進,它顛覆了傳統課堂教學乃至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將開放教育資源組織所推崇的開放教育理念推向了一個新的巔峰。面對MOOC浪潮的沖擊,中國高校展開了積極的應對,2013年初便參與到MOOC實踐中。率先開展的八所高校中,既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等部屬知名重點大學,也包括深圳大學等地方性本科大學[2]。新建本科院校如何根據自身特點,在深入開展計算機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同時,抓住MOOC對傳統高等教育沖擊所帶來的機遇,探索適合本校人才模式培養的新模式,目前已經成為高等學校教育改革創新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

2 溯源與趨勢(Trace and trends)

僅從MOOC的名稱來看,容易將其理解為開放教育領域內一種在線課程模式,并將它與傳統的遠程教育掛鉤。然而,這種理解是片面的,在MOOC出現之前,不少公司和高等學校利用在線課程模式已經對開放教育進行了大規模的嘗試,包括公開課件和課程、網絡在線、網絡學歷教育等形式,但這些努力均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早在2001年麻省理工學院就開始了開放課件項目(MIT Open Course Ware)的研究,到2007年,常青藤成員之一的耶魯大學推出了大學公開課(YOC),并且借助YouTube等視頻共享平臺走向大眾。類似的例子還有美國著名的網絡學歷教育大學“鳳凰城大學”、免費的“紐約大學生在線”、“虛擬坦普爾”等在線教育,都曾風靡一時。2003年到2005年,中國大學在教育部的批準下,如雨后春筍般地產生了68所“網絡教育學院”,并由外包公司提供課程內容。實踐證明,這些嘗試均在一段時間后熱度消退、發展停滯或者直接消失。人們對于在線教育模式的詬病通常包括:網絡基礎設施落后、缺乏質量監控、課程內容貧乏、沒有社交網絡,以及缺乏人情味等等。MOOC能夠興起并成為席卷全球的教育浪潮,并非偶然,它是時代背景、大學改革、教育成本、人力資源市場需求等多種因素密切作用的結果。

首先,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功不可沒。對于MOOC來說,2012年可謂“元年”[3]。自2012年開始,隨著基礎網絡帶寬和設施的持續改善,云計算質量大幅提升,流媒體視頻普遍向“超清”邁進,各類成熟的在線分享工具有效降低了在線課程的分享成本,更加令人鼓舞的是,伴隨智能手機跨入GHZ主頻時代,新一代學習者更加習慣使用智能手機進行課程學習和社交,進一步帶動了大規模在線課程進入到移動互聯網領域,從小眾快速走向大眾。技術的進步使得大規模在線公開課程領域開始迅速升溫,眾多國際頂尖大學開始設立在線課程,一大批優秀的在線課程外包商涌現,從2011年底開始,Coursera和MITx相繼成立,到2012年,Udacity、edX(由MITx演變而來)、Khan Academy和Udemy等紛紛登場,這些外包商均不但以提供高質量的免費課程而聲名遠播,而且普遍重視在線支持的建設,其角色也由單純的內容提供者轉變為教學內容和用戶體驗并重的頂層設計參與者[4]。目前,Coursera、Udacity和edX已成為MOOC三大主流平臺,MOOC領域的三足鼎立態勢初見端倪。隨后,MOOC進入全球高速發展時期,2013年4月18日,中國首個MOOC平臺“MOOC學院”由果殼網創立,它涵蓋了三大平臺的所有課程,并為Coursera提供全球翻譯合作。2013年10月9日,網易推出“Coursera官方中文學習社區”,幫助中國學生突破語言障礙,更加關注課程的內容。除了專業的互聯網公司外,牽引MOOC在中國高速發展的主力當然是各大高校,北京大學幾乎與果殼網同時進軍MOOC領域,2013年5月21,北大加入edX高校聯盟,9月宣布與Coursera合作,面向全球提供在線課程,清華大學于同年10月10日推出MOOC平臺“學堂在線”。眾多美國及美國以外著名高校加入其中,在全球教育界掀起了一波熱烈的MOOC浪潮[5]。

其次,大學教育模式改革的強音催生了MOOC的繁榮。中西方的傳統教育(高等教育)或者以赫爾巴特理論為基礎,注重課堂教學,將其視為知識傳授的主渠道,重視教師的主體和主導作用,強調知識的系統系與教育的目的性,或者推崇杜威理論的經驗傳授、實踐至上的思想。上述理論對于一定歷史時期的高等教育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然而,二十一世紀的教育理念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傳統高等教育強調的“教師、教材、教室”的中心論逐步被打破,“以學生為中心”已成為當代教育理念的共識,大學教育改革的呼聲日益高漲,作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創新實踐,MOOC應運而生。MOOC采用在線課程生成的方式打破了教師對知識的壟斷地位,“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的出現更是改變教師課堂灌輸知識的教學方式,學生通過觀看課程視頻,提前熟悉學習材料,在MOOC上貼出學習中疑惑的問題,教師針對這些問題來安排教學活動,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通過答疑、討論、激勵等行為維持著MOOC課堂的社交網絡,同時,線上客觀的評價方式避免了評價過程中的情感化因素,種種變化,使得MOOC徹底顛覆了人才培養過程中教與學的主從關系,取而代之的是“學生為中心、教師和網絡為主導”這樣一種全新的“雙主”關系,是教育公平化思想的延伸,它的出現得到了大量學習者的推崇[6]。

第三,高成本的傳統高等教育加速了MOOC的興起。在MOOC的發源地美國,以耶魯大學2013年公布的學費為例,一名計算機工科類的本科生需交納每年35,300美元的學費,如加上住宿、書本、交通和生活費用,年度總費用約為51 050美元,而美國2013年的人均GDP也不過53 097美元,對于一個普通的美國家庭而言,絕對是一筆不小的開支[7]。相對于上述開銷,在學習者的角度來看,如果不需要學歷認定或教師個別化的服務,MOOC是完全免費的,學習者只需自備電腦等這種很廉價的方式就可以獲得世界頂級大學的課堂教學資源。由于學習方式靈活,成本低廉,再加上多元的在線互動和評價反饋方式,和“面對面講授”的傳統高等學習方式相比較,MOOC更能夠激發廣大學習者的參與興趣。

另外,人力資源市場對于冗長的職業人才培養周期愈來愈缺乏耐心,MOOC的出現迎合了這種非傳統教育路線的需求。以TIOBE編程語言社區排行榜數據為例,Google的Dart語言發布初期位于排行榜107位,只用了不到兩個月時間就竄升到63位,類似的情景在年度排行榜上不斷上演,排名真實地反映了某門編程語言在市場上的認可度[8]。而目前培養一個計算機專業的應用型本科人才,需要四年時間,這與人力資源市場對IT人才需求的時間窗口形成了尖銳的矛盾。MOOC出現后,給了學習者一個自由發展的學習路線,如果學習者不是為了學歷或學位而接受教育,那么一位想掌握JAVA語言的學習者完全可以只選擇JAVA基礎、SSH框架等與職業技能密切相關的課程進行學習,從而跳過冗長的學歷教育周期,直接成為人力資源市場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幾乎每個討論MOOC的人,都會不約而同聚焦于一個問題:MOOC浪潮會不會徹底顛覆傳統的大學教育?以斯坦福大學校長John Hennessy為首的激進派,聲稱MOOC擁有把傳統大學教育“掃地出門”的力量[9];溫和派則認為MOOC的出現并不是要顛覆傳統的大學教育,而是在傳統大學教育基礎上的一次技術優化,包括對學習者提供更加自由的學習方式,如廣泛的在線支持,翻轉型的課程任務布置、學習評估以及學員間的更多互動交流等[10]。無論辯論的結果是什么,可以肯定的是未來MOOC的發展不會停滯,其不斷豐富的內涵將為傳統教育改革注入更多新鮮的動力。

3 新建本科院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Innovation of computer science talent trainingmode of new undergraduate colleges)

受限于歷史原因,新建本科院校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上基本參考甚至照搬了傳統本科院校的方案,較少考慮自身實際情況,這就導致了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千篇一律,例如幾乎所有新建本科院校都開設了軟件工程專業,所有軟件工程專業都在培養創新型應用型人才。事實上,新建本科院校在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上,面臨著師資隊伍、教學能力、科研實力、實驗設施等諸多的不利因素,尤其是師資隊伍和基礎硬件設施方面,與重點大學存在巨大差距。重點大學擁有數量眾多的一流教授隊伍和國家重點實驗室、超級計算中心等優質的基礎設施資源,在前沿技術的信息獲取和創新型人才培養方面,實力遠超過新建本科院校。MOOC的出現,為新建本科院校打破上述學術壟斷性行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契機。

首先,新建本科院校應本著為區域產業經濟服務的辦學宗旨,制定符合市場需求、教育規律、辦學定位等實際情況的人才培養目標,在人才培養方式上注重與MOOC現有資源兼容并蓄,揚長避短,并通過提供優質課程資源的形式參與MOOC實踐,形成以課程體系改革來促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態勢,最終打造出符合區域特色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新建本科院校有望通過MOOC實踐,來扭轉長期以來試圖改變但一直收效甚微的人才培養模式變革局面。以珠三角地區為例,伴隨著廣東省產業結構的升級轉型,現代物流業已經上升為廣東第三產業服務業的主要組成部分[11]。眾所周知,現代物流產業的技術基石是計算機技術,從采購到配送,計算機技術貫穿在現代物流生產活動的全部環節中,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等前沿計算機技術被廣泛采用。與此同時,面向物流產業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則成為物流行業最缺乏的人才。現代物流行業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有著鮮明的特征,它要求專業知識與崗位能力高度復合化,不僅要求具有計算機專業知識,還要具有物流學、經濟學等較強的行業知識,這為珠三角地區新建本科的計算機人才培養活動留下了廣闊的空間。推而廣之,新建本科院校可以抓住產業契機,重新規劃面向本地特色產業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具備良好科學素養,能夠使用計算機技術開展行業生產活動的復合型高級應用型人才。從課程體系改革入手,是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關鍵突破口。課程體系為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提供了課程內容和教育教學活動方面的支持,通過參與MOOC實踐,新建本科院校有機會汲取一流大學先進的教學理念,廣泛接觸到各具特色的課程體系,同時,通過將具有區域特色的課程資源在線開放,新建本科院校首次和重點院校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全面接受學習者檢驗和同行的評價與批判。上述過程對于優化新建本科院校的課程質量,重塑課程體系起到了積極作用。眾所周知,在MOOC浪潮的沖擊下,任何學校和教師都不再是知識的壟斷者,特別是計算機類課程資源,要成為MOOC資源,不僅需要名師授課,更需要重視課程體系結構的開放性和組織結構的嚴謹性,因此,參與MOOC實踐的學校必須對課程資源的體系結構、邏輯關系、教學大綱、教學方法、課程組織、評價方式等整個教育教學的環節,進行從頂層到業務的全鏈條設計。作為人才培養活動的核心組成部分,課程體系的改革和優化必將促使新建本科院校計算機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其次,新建本科院校應當積極探索由MOOC倡導的翻轉課堂、建構型學習、多元學習等創新性教學模式[12],并將其有機融入到日常課程教學和人才培養中。

MOOC課堂是對“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教育理念的最好詮釋,其倡導的翻轉課堂、建構學習、多元學習等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充分發揮了學習者的主體作用,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習者,把發展的空間留給學習者,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通過在校園網絡、互聯網等平臺上提供與課程相關的學習素材,包括課件習題、案例源代碼、視頻等,布置學習任務,在學生先行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再由教師組織課堂討論、提問、評價反饋等活動,以鞏固學生自主學習成果,解決自主學習中的難題,這就是MOOC提倡的“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如果在符合教學規律原則下,再結合學生自主選課等方式,把不同年級甚至是不同專業的學生集合起來,根據所選的同一門課程組織在一起開展教學活動,就形成了MOOC課堂中主流教學模式——建構型課堂[13]。另外,MOOC還展示了多元學習模式,它關注知識來源渠道的多元化,工具多元化,并強調評價方式的多元化,以“教會學生學習,教會學生發展”為根本,促進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回歸和學習能力的提高,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因,促進學習效果的有效提升。新建本科院校應該汲取MOOC帶來的豐富經驗,把“教與學”模式的探索放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核心位置,把課程教學改革作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基礎性工作,以期有效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以軟件工程專業的JSP網站開發課程為例,就可以按照課程要求的能力目標,配置對應在驅動任務后,將課程分解為獨立的教學模塊,在傳統的“講授”教學模式中,融入“翻轉課堂”“建構型學習”以及“多元學習”等不同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如表1所示。

第三,整合MOOC免費資源,多渠道加強新建本科院校自身教材體系建設,是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之基。

教材體系是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從教育部到高等學校,提出了五年規劃教材、精品教材等各種形式的教材體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新建本科院校的計算機人才培養,與傳統本科院校比較,教學上往往具有較強的實務性——理論教學上強調專業與行業的針對性,實踐教學方面強調在現實技術情境中運用專業技術理論知識和能力解決仿真或真實性問題,因此,針對此類人才培養需求的教材資源,目前仍然較為匱乏。我們知道,MOOC提供給學習者的在線資源不但免費,而且是一般是全球名校的經典之作,尤其是2013年5月,三大MOOC平臺提供商之一Coursera宣布,將與全球知名的書籍出版社合作,推出與線上課程配套的免費教材,這些出版社包括Oxford University Press、Cengage Learning、Macmillan Higher Education、SAGE、Wiley等[14],上述MOOC教材的出版,無疑為廣大學習者提供了有別于傳統教材體系的新選擇。新建本科院校如果能夠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整合這些免費的教材,對于完善整個教材體系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從目前已經發行的教材來看,MOOC教材更加注重展現探索科學知識的過程,課本案例豐富,可操作性強,而且表達簡單、易于理解,再加上MOOC線上課程的支持,使用者的學習體驗和成效將會大大增強。另外,新建本科院校的計算機專業教材體系建設,還可以借鑒與MOOC參與高校合作編寫、校企合作編寫等創新模式,使之能夠適應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學改革之需,在其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第四,借鑒MOOC的名師授課機制,新建本科院校有必要設計一套運行規則,既要讓課程順利進行,又要充分保障教師隊伍的健康、有序的成長,彌補師資隊伍的弱項。

眾所周知,新建本科院校很難吸引計算機專業的優秀教師加盟,即使花費了高昂的代價引進了少數高級人才,對于解決教師隊伍的結構性問題仍然只是杯水車薪。因此,要提高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必須考慮從學校現有的教師隊伍中鍛造一大批名師。MOOC不僅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教學模式,其名師授課機制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師資隊伍建設的有益借鑒。MOOC的重要特色之一,便是注重啟發性思維的培養,注重交流和溝通,這對于習慣了因為掌握知識而具有壟斷性優越感的傳統教師來說,具有很大的挑戰與困惑。而MOOC之所以流行,不僅僅是它公開了知識資源,其更大的魅力在于,授課的教師在MOOC平臺的幫助下,可以非常精準地了解、跟蹤學習者的進度和狀態,包括學生與課程資源的互動、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學習狀態的即時評價等,而這些數據在傳統課堂中是很難掌握的。不難比較,MOOC的學習者相比大學校園的學生,在組織結構上更為松散,學習的管理更加困難,因為MOOC的學習者即使退出,也不會有任何損失,所以,MOOC的教師必須付出更多的精力來掌握學習者的狀態,了解他們的需求、困難和期望,隨時對教學工作進行修正,以期最大程序抓住學習者,降低流失率。大學教師要借鑒MOOC名師掌握教學的機制,勢必也會付出更多的精力,如何在保證課程順利實施的前提下,保障教師隊伍的健康有序成長,這對于學校的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考驗。統計數據顯示,教師準備MOOC課程所花費的時間是同類型傳統課程的六倍[15]。大學的事務性工作已經不少,如果要掌握學生較為精準的學習狀態,教師必須從課堂提問、課堂討論、小組展示、實驗實訓、課程作業、反饋評價等多個環節進行全面了解,課后還要處理郵件、設計課程素材等,單獨依靠專業教師來解決這個問題,無論從時間和精力來看都是不現實的,這顯然也不是新建本科所需要的教師培養機制。學校的管理者必須從頂層設計的角度出發,設計出一整套運行規則,讓課程順利實施的同時,教師能夠得到健康成長。借鑒MOOC的經驗,解決辦法之一是引入助教制度。新建本科院校要打破傳統助教配置制度的羈絆,讓授課教師有權選擇助教來輔助教學工作。助教既可以是在讀的學生,也可以是在職的青年教師,主要解決事務性的工作,比如充當實驗助手,配置軟件開發實驗環境,根據任務書撰寫實驗報告,分發與收集作業、處理一般性的郵件,統計和登記反饋評價結果等,教師則專注于課程的設計,重點關注課堂教學的轉化效率和促進學生的專業能力發展方面。通過引入助教制度,教師不僅可以從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能夠將更多精力聚集在課程內涵建設與學生互動上,而這對于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是極其有益的。其次,參考MOOC課程的背景知識,設計一整套有關教師工作室和相應的獎勵制度的運行機制,鼓勵更多的教師參與到創新與示范團隊中來,帶動全體教師綜合素質的提升。成立教師工作室并提供政策性的支持,有利于整合校內優秀教師資源,研討并解決人才培養模式實踐過程中的實際問題,促進教師專業團隊發展,形成協同創新的態勢。事實證明,教師工作室與完善的獎勵機制,對于打造一支具有專業前瞻性、實際應用性的計算機骨干教師隊伍,具有顯著的示范輻射作用,也是新建本科院校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的捷徑之一。

4 結論(Conclusion)

毫無疑問,MOOC的興起給傳統高等教育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一方面MOOC為新建本科院校帶來了過去二十年根本無法獲取的優質、免費的教學資源,另一方面MOOC還將發展,未來之路如何延伸,人們無法精準預測。但是新建本科院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卻可以從飛速發展的MOOC中獲得不少有益借鑒,MOOC先進的理念和實踐方法,如專業定位、優質課程資源建設、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轉課堂、建構型學習和多元學習的新型教學模式,聯合實體出版商推出的免費MOOC教材以及名師培養機制,都值得新建本科院校在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汲取并效仿,為我所用。通過借鑒MOOC先進經驗,新建本科院校能夠逐步克服師資、硬件、辦學經驗等方面的不足,保證其計算機專業人才的產出能夠與時俱進地向前發展,同時也為中國大眾化的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鑒。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楊雄珍.轉型發展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辦學定位的思考與發展探索——以賀州學院為例[J].賀州學院學報,2014,30(3):93-96.

[2] 陳莉.MOOC發展現狀及其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啟示[D].華中師范大學,2014.

[3] 沈健,杜龍兵.中國式MOOC平臺發展探析[J].廣東化工,2014,41(23):155-156.

[4] 彭耀峰.MOOC背景下我國開放在線課程發展瓶頸及路徑選擇[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25(3):9-12.

[5] Hegyesi F,Kartyas G.Mooc in higher education[C].EmergingElearning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IEEE,2013:119-122.DOI:10.1109/ICETA.2013.6674415.

[6] 趙海濤,王杉,馬東堂.MOOC對高等教育的影響和應對措施淺析[J].Advances in Education,2014,04(05):104-111.

[7] 杜淑婷.SoFi網貸造“大學夢”[J].21世紀商業評論,2014,(13):58-59.

[8] 何成萬,余秋惠.JnetMVC一個新的Java網絡編程MVC模型[J].計算機工程,2001,27(8):74-75.

[9] 曾曉潔.從學分到學位:MOOC與大學的融合[J].比較教育研究,2015,37(8):78-84.

[10] 劉繼斌,等.MOOC對我國大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啟示[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3,36(4):7-9.

[11] 程翥,李貴林,劉海濤.中國高等教育MOOC平臺現狀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4,37(2):15-19.

[12] 孫輝.基于MOOC的翻轉課堂在高校信息素養教育中的應用探討[J].甘肅科技縱橫,2015,44(2):69-71.

[13] 岳金方,左春麗.引入MOOC提升社區公民科學素質初探[J].職業時空,2014,10(10):125-127.

[14] 王友富.MOOC即出版:兼論其意義與應用[J].出版科學,2015,23(4):11-15.

[15] 黃小強.MOOC設計模式及其案例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12.

猜你喜歡
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思”以貫之“學、練、賽、評”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體育教學(2022年4期)2022-05-05 21:26:58
關于應用型復合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探討
遼寧絲綢(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特殊教育學校在線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河北農機(2020年10期)2020-12-14 03:14:40
“以讀帶寫,以寫促讀”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甘肅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48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一精三多”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導航杯”實踐教學模式的做法與成效
學習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
5E教學模式對我國中學數學教學的啟示
高中生物教學模式改革之我見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免费毛片视频| 精品国产自| 伊人91在线|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 国产www网站|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人人艹人人爽| 国产在线无码av完整版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试看| 亚洲天堂色色人体| 国产高清免费午夜在线视频| 精品国产香蕉在线播出|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论坛| 麻豆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无码四虎黄色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亚洲精品欧美重口| 欧美视频在线第一页| 成年人免费国产视频| 免费aa毛片|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无码|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无码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9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 亚洲婷婷丁香| 情侣午夜国产在线一区无码|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狠狠v日韩v欧美v| 亚洲成在线观看 | 精品视频第一页| 国产欧美日韩va另类在线播放| 国产激爽大片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视频一区| 日韩在线成年视频人网站观看| 欧美第二区| 久久伊伊香蕉综合精品|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 伊人激情综合|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大陆国产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国产精品免费福利久久播放 | 欧美在线黄| 精品91在线| 国产成a人片在线播放| 日本免费高清一区| 欧美色视频日本| 欧美日韩福利|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业不| 色噜噜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 91口爆吞精国产对白第三集 | 日韩精品无码不卡无码|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大杂乱 | 欧美一区福利|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福利一区三区|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国产| 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一区女同|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国产AV毛片|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国产精品污污在线观看网站| 午夜视频www| 国产在线一二三区| 国产乱人激情H在线观看|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