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富林 章光杰
【摘要】進入21世紀,區域經濟一體化以及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在逐步的加快。對于生產要素進行跨境流動以及對于資產進行優化配置的需求是越來越強烈。在這種背景下,世界各國的經濟的融合程度得到了極大地提升,越來越多的國家都在積極的進行雙、多變貿易談判協定,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就是其中一例,本文主要是對中日韓自由貿易區進行一些相關的經濟學分析。
【關鍵詞】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經濟學;分析
就世界經濟體量來看,東亞地區的中日韓三國占了不小的比例,由于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陷入低迷,金融危機對韓國經濟造成了沖擊導致三國在世界經濟中占的比例有縮小。進入21世紀,中國在加入WTO、西部大開發、完善市場化機制等很多方面政策的實行使得我國經濟到了快速的發展。這樣中國的經濟總量不斷地加大,對外貿易數值也在逐年的攀升;韓國在遭受金融危機沖擊之后進行了一系列的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發展也走上快車道;日本經濟此后也出現了復蘇的跡象,經濟總體狀況在逐步的好轉,由于三國之間的經濟狀況以及地緣關系,三國之間的經濟合作也是在穩定的上升[1]。
一、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相關背景
中日韓自貿區是日本、韓國學者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提出來的,只是由于在自貿區談判以及貿易開放方面中國還沒有具備相關的經驗,還處于摸索階段,貿易開放的主要活動還是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框架內的一些合作為主。進入21世紀中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關于自貿區的相關問題在三國民間機構之間進行研究論證。經過研究論證三國民間可行性研究小組對三國之間的經濟影響進行了模擬,都認為建立自由貿易區對于三國之間的經濟發展都是有很大幫助的。后來到2003年十月,中日韓三國領導人在巴厘島簽署《中日韓推進三方合作聯合宣言》,此后自貿區構想進入官方的視野。在2012年11月20日舉行的東亞領導人會議期間,三國相關部門進行了部長級別的會晤,宣布啟動中日韓自貿區談判。
二、中日韓三國之間的貿易關系
有近些年來中日韓三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都是比較迅猛的,國家間的經濟貿易也是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經濟貿易合作之間的相關合作也是在不斷地加深。這不但是三國之間建立只有貿易區的經濟基礎,也是三國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必然要求。
(一)中國韓國之間的貿易分析
最近幾年,中韓雙方的經貿發展已經成為了我國經貿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部分。雙邊的貿易額每年都以很大的速度向前增長,雙方貿易發展的速度都遠遠的超過兩國總體對外的貿易發展水平,兩國都已經成為對方十分重要的貿易發展伙伴。與此同時,韓國企業在中國的投資規模、增速也是在快速的增加,中國已經成為韓國第一大的海外投資對象,韓國是中國第五大的外資來源國。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在韓國的投資也是在持續的增長,中韓已經互相成為主要的投資對象國[2]。
(二)中國日本之間的貿易分析
自從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日本之間的額經濟貿易始終都保持著高速的發展勢頭,雙方的貿易關系隨著兩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也是日益變得緊密。中國進入WTO之后,日本對中國的出口是貿易全面增長的階段,不僅貿易額增加迅速,貿易的形式也是從簡單的商品貿易增加到包括裝配、補償、加工等多種貿易形式。由于日本國內經濟比較低迷,所以日本國內企業把更多地資金投資到了中國。對于中國來講,日本已經是中國引進技術、吸引外資的主要來源國。在投資額不斷加大的同時,投資領域也是也是不斷地加大,由一些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向技術密集型的企業擴展,這不僅使得中國的經濟得以發展,日本在中國的投資也得到了可觀的回報。可以說,在經濟貿易方面,雙方已經是緊密的共同體了。
(三)日本韓國貿易分析
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日本韓國雙方都經歷比較嚴重的經濟危機,盡管這對雙方的貿易影響是很大的,但是這并沒有動搖雙方作為對方重要貿易伙伴的地位。雙方的經濟合作依然是十分的緊密而且很有成效的。2000年以來,韓國一直是作為日本的第三大的進、出口貿易伙伴,日本對韓國的投資也是保持著逐步增長的態勢。但是與日本對歐美的投資相比較而言,日本企業在韓國的投資貢獻不是特別大,韓國的主要投資大部分集中在中國以及美洲,在日本的投資相對來說是比較小的。
三、建立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經濟學必要性
在世界經濟一體化背景下,作為世界經濟三大支柱之一的東亞國家有必要建立統一的區域貿易合作組織,所以對三國來講,在中日韓三國之間建立自由貿易區是十分的有必要的。
(一)建立自由貿易區可以推動地區經濟一體化
東亞地區在世界經濟活動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本地區的貿易活動中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所以在加快進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建立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則是十分重要的一個步驟。在東亞、東南亞的很多國家都建立了很多的貿易區以及雙、多邊的貿易協定,比方說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日本與東南亞許多國家簽訂的貿易協定等等。從經濟學角度來看的話,進行自由貿易能夠有效的降低貿易所產生的摩擦,降低市場的風險,建立更加規范、公平、公正的貿易市場。相比較于自發性的市場驅動來講,通過建立自由貿易區是最為有效的推進亞洲經濟一體化的重要方式。所以對于中日韓三國來說應該更加積極的借鑒之前的自由貿易區建立的經驗,積極、有效推進中韓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實現區域內的各國比較優勢的發揮,逐步的加強域內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增強國際競爭力、有效應對全球范圍的自貿協定所造成的沖擊[3]。
(二)世界區域經濟一體化帶來的排他性
在世界其他的一些貿易協定中,在成員國家之間實行優惠待遇,對于協定之外的國家是不可能享受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待遇的,不僅如此還會受到排他性的歧視。這樣也就使得很多的國家去加入各種的貿易協定之中,為了盡量的縮小這種貿易協定的排他性。這樣來看,對于東亞國家來說,由于沒有相關的區域經濟合作協定,所以在世界經濟貿易中是有很大的不利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以及歐盟都在積極的進行勢力的擴張,這樣,東亞區域經以一體化的要求就顯得更加的重要了。
(三)可以有效地對金融風險做出防范
上個世紀末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對整個的亞洲經濟帶來了特別大的打擊,通過這次經驗教訓亞洲各國充分的認識到建立國家之間的合作才能有效的預防危機。由于日在這次危機中的損失是比較大的,所以日本政府對于東亞經濟一體化的態度發生了轉變,為了防范類似的風險,他們認為應該設立一定亞洲貨幣基金。還有其他諸如貨幣交換等其他一些方式對危機進行防范,也就是說協議中的某一個國家的貨幣遭到國際對沖基金沖擊而自身又無足夠的儲備進行防御時,參加貨幣交換的國家就應該將之前交換的貨幣換成美元來對該國進行幫助,這樣五一就極大地增強了該區域對危機的防范能力,所以來看,建立自由貿易區或者說通過區域經濟一體化等方式可以對金融危機有一定的防范能力。
(四)減少交易成本
通過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減少該地區因為各種的貿易規則和談判而帶來的各種成本,使得成員經濟體之間的互信增加,有效的減少貿易壁壘。
結語
自由貿易區的建立無疑能夠對東亞區域各國的經濟做出很大的幫助,成員各國之間應該本著務實的精神進行合作談判,共同應對世界性或者地區性的經濟危機。但是,由于美國積極推動TPP,亞洲經濟合作舉步維艱,繼續進行亞洲自由貿易談判固然重要,同時,我國還是應該堅持更加積極的擴大內需,因為這才是中國發展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康學芹,郭娜.后危機時代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發展中的機遇與挑戰[J].特區經濟,2011,02:116-117.
[2]沈銘輝.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經濟學分析[J].國際經濟合作,2011,03:38-42.
[3]倪月菊.日本的自由貿易區戰略選擇——中日韓FTA還是TPP?[J].當代亞太,2013,01:80-10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