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口老齡化、高齡化的快速增長,對養老服務工作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如何解決城鄉居民養老問題,是關系到整個社會和諧穩定的大事。本文通過調查走訪深入分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發展建議。
【關鍵詞】圖書館;閱讀課活動;服務理念;全民閱讀
《2014年度中國老齡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4年老年人口基本信息全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1.1883億,老年撫養比為11.9%,較上年末上升0.3個百分點【1】。預計到2040年,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超過20%。同時,老年人口高齡化趨勢日益明顯: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將增加到7400多萬人【2】。這意味著我國即將邁入老齡化時代。南岸區是也是人口老齡化增長較快的地區之一。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我區60歲以上戶籍人口12萬,占全區總人口的16%左右,今年老年人口已達到12萬以上,占我區總人口的16.56%以上,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據調查:老年人群中90%以上仍然喜歡居家養老,6%左右喜歡社區養老,大約的老人最終4%選擇養老機構養老。社會養老問題已為各級政府所關注。
一、南岸區社區養老現狀分析
(一)政府主導 探索有效路徑
2004年以來,南岸通過“規劃布點落實一批、改建擴建改造一批、房屋開發商提供一批、社區共建解決一批”,大力加快養老機構建設和社區老年活動中心建設。一方面,各養老院內環境優美、設施齊全、服務到位,成為許多老人選擇養老的港灣;另一方面,自啟動“社區老年福利服務星光計劃”及實現城鄉社區居民綜合服務平臺全覆蓋,全區所有社區建有老年活動中心。
為探索適合本地特點的養老服務模式,建立覆蓋廣泛的居家養老服務網絡,我區于2007年出臺了《關于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首先讓城市“三無”、獨居、空巢、經濟困難的老人在家享受到各類專業、貼心的居家養老服務,開始探索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實踐。根據老人的具體情況,分別可以享受每月200元、100元的免費服務。在政策引導下,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將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并引進社會組織積極承辦居家養老服務,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水平將得以進一步提升。
(二)需求多元 難以面面俱到
就我區老人實際享受服務的現狀調查表明:28.9%的老人需要社區日間照料(托老所),受到服務的只有1.5%;46.8%的老人需要保健服務指導,得到服務的老人占29.3%;32.5%的老人需要家庭病床,只有14.8%的老人得到服務;45.1%的老人需要應急服務,得到服務的老人約占1%。在今后幾年里,南岸的老齡人口正以每年0.5%的比率上升,幾乎每5個南岸人中差不多就有一個老年人。應對老齡化社會的挑戰,更需要統籌規劃。目前南岸區養老機構入住的老人很多都并不是沒有兒女,往往是老人自己要求住養老院減輕兒女負擔;而另一大批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則屬于臨終關懷型。即由于疾病、孱弱等原因,在被動或意識模糊的情況下,被子女送入養老機構。對于這部分老人來說,不是高質量的晚年生活,而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二、居家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
(一)日常照料專業性有待加強
在走訪調查中了解到,雖然政府出臺了相關政策,也拿出了相當大的資金來做這項工作,但是,由于目前大多數社區主要提供打掃衛生、陪聊等服務,另外一些如諸如家電維修、代購、水電維修、上門理發、送餐服務提供的卻很少,而這些服務卻是老年人十分需要但自己又無法提供的,這就形成了一個困境,需要的服務沒有人提供,而提供的服務又不是老人最需要的。另外,隨著城鎮化的發展,老年人精神慰藉成為一個重要內容。據調查,老年人非常需要精神慰藉,但是,陪聊的服務人員或志愿者大多與他們缺乏共同的話題,缺乏專業性。
(二)硬件設施普及化有待提高
雖然政府已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是,由于住房的老舊,以及經費的有限,在一些硬件上仍滿足不了老年人的需求。如居家絕大部分社區不是無障礙的設計,社區內沒有公共活動的空間,沒有護理的設施及空間,房間的呼叫設施不夠等。如通過走訪,在社區,由于沒有給老年人安裝相關呼叫設施,老人都已經去世幾天才發現,往往都是在發現問題之后,才向民政部門申請呼叫器,硬件上的先天缺陷使得居家養老面臨著諸多的困難與問題。
三、加快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建議
政府要積極爭取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作為我區城市綜合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看待,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長期規劃,尤其是要把發展居家養老服務列為社區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著力改變把社區養老工作僅僅歸結為民政部門負責的福利事業,甚至僅僅是救濟事業的狹隘觀念。要逐步形成街道(鎮)民政辦統攬社區養老這一工作的格局,并從整個轄區范圍、乃至周邊來規劃社區養老服務工作。
(一)建立高素質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隊伍
一是廣泛建立老年協會或老年人互助服務中心。老年人既是社區服務的對象,又是社區服務的參加者和組織者。在一些老年人集中生活的地區,讓老年人自己組織起來,開展各種健康有益活動,使老年人感受到老有所為,既可得到精神上的滿足、獲得生活的樂趣,又可以解決一些具體困難。
二是建立“義工”制度,使青年志愿者服務制度化。做好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離不開中青年群體。一方面有賴于中青年群體中養成尊老敬老的風氣,主動地承擔起贍養自己的長輩的責任;另一方面,解決老年人的實際困難,尤其是精神慰籍等方面的困難也需要青年志愿者的服務。廣泛建立“義工”制度,對青年志愿者的活動作出制度性的安排。
三是強化專業服務隊伍,提高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建立服務人員定期培訓制度,學習如老年心理學、老年社會學、養老設施的經營與管理、護理專業等課程,增長知識和才能,并建議從社會中、各大醫院等公開引進、招聘一批懂專業的人員,提高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
四是充分發揮社區黨員在居家養老服務中的重要作用。由社區黨組織牽頭,建立一支能夠為居家養老提供經常性、專業化的服務隊伍,將社區志愿者有效組織起來,搭建新的服務平臺,如:成立“法律援助、健康咨詢、文化娛樂、家政服務、應急救援”等服務隊。
(二)統籌資源,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提供必需的設施
一是增加社區老年福利設施。通過加大財政投入,社區老年服務福利設施是整個社區內公共服務設施的組成部分,應當與社區舊城改造和小區住宅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建造和同步投入使用。
二是充分利用已有醫療資源。充分發揮城鄉醫療衛生機構服務功能,依托社區衛生服務站開展居家養老服務,注重發展護理型養老設施。積極利用專業養老機構已有的服務網絡、管理人員、設施優勢,開展對社區老年人的日常照顧和上門服務。
三是探索試點,完善社區養老服務多種運營模式。運用市場機制,引進社會組織,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福利資源中的主導作用。對一般離退休人員根據實際承受能力,實行以有償服務為主,合理收費。配合政府老購買服務的措施,做到既有利于社區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老年人得到相應服務,又有利于養老服務產業實現良性發展【3】。
四是構建全域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體系。充分應用現代網絡技術,結合本區實際情況,按照高效、便捷和廣覆蓋的原則,建立完善區級居家養老信息和呼叫服務網絡,真正做到“讓老人生活舒心、安心,老人子女放心、省心”,從而促進家庭和諧、社區和諧、全社會和諧!
參考文獻
[1]http://www.taiwan.cn/taiwan/roll/201506/t20150615_10037068.htm.
[2]陳瑩.中國孤寡老人的社會養老問題現狀及對策研究.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26.
[3]紀珊珊.金華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現狀調查報告.改革與開放,2010,10.
作者簡介
王玥:單位:南岸區委黨校,職稱: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