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報告通過對上海市徐匯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踐進行了調研,重點是對徐匯區養老服務體系——“多元化”模式:居家養老 +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居家養老 + 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居家養老 + 居家養老互助組、居家養老 + 養老機構合作、居家養老 + 服務志愿者隊伍等形成的具有上海老城區特色的養老服務體系進行了調研并提出了幾點思考,以期達到可復制、可推廣的社會效果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居家養老多元化;體系;調研報告
“十一五”期間上海市確定了“9073”的養老格局和模式,“十二五”期間,上海市做了大量的實踐探索,徐匯在建設具有上海特色的多元化居家養老服務體系方面做出了重要探索,本報告將對此做一調研,以期對“十三五”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以借鑒。
一、徐匯區養老服務多元化主體建設新探索
1、居家養老 +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近年來,徐匯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社區、家庭和居民為服務對象,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貧困居民等為服務重點,開展了“六位一體”包括:醫療、預防、保健、康復、計劃生育指導和健康教育服務探索,其主要內容有:
第一、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徐匯區現有1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下設7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組建了56個全科服務團隊,共有近400名醫務人員深入街道社區,開展“家庭-社區衛生服務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三站式”服務模式。
2010年底在斜土街道、康健街道等中心試點的基礎上,1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全市率先實行“全程診療一次收費”改革,減少了病人就醫反復排隊,大大方便了患者。2010年已建家床約4571張左右,家庭病床上門診療92417人次,出診37568人次,深受社區居民的歡迎和好評。2011年,試點社區家庭醫生責任制工作,由家庭醫師團隊為簽約者提供24小時免費咨詢、普通門診、預約門診、出診及家庭病床、定向轉診等服務。
第二、不斷創新服務項目。從2005年徐匯區衛生局開始為老服務實事項目,為社會救濟孤老、80歲以上老人、離休干部等老年人群免費提供社區保健服務。2008年更是主動走進托老機構,為高齡及特殊老人配備家庭醫生,并提供健康咨詢、家庭保健、慢性病管理、“五優先”等服務。
2005年起,徐匯區衛生局邀請來自復旦大學、中山醫院、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等專業院所和三級甲等醫院的50余位醫學專家組建起區健康教育講師團,同時,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組織高級別、高年資的醫生組建了13個社區健康教育講師團。每年講師團都深入社區開展大量的健康講座。普及健康知識,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2008年初康健、楓林和長橋社區在全市率先開展了慢病關愛家園工作,“慢性病關愛家園”為患者服務。經過2年多的努力,已開展專家咨詢門診539次,接受患者診治咨詢6629人次,向上級醫院轉診614人次。開展專家講課417次,志愿者培訓活動46次,發放管理手冊3417本。對此,區衛生局決定此項工作將在全區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行,受益面將更廣。
第三、不斷創新服務載體。2010年起,徐匯區衛生局和區老齡辦對區內65歲以上居民提供免費健康體檢服務。當年經康健、徐家匯兩街道試點成功后,兩部門聯合發文《關于開展65歲以上居民健康體檢服務的通知》(徐衛局〔2010〕73號)并向全區推開。截止2010年11月底,全區共為12614名老人提供了免費體檢。
2、居家養老 + 社區文化活動中心
隨著國際化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區建設步伐的加快,城區老年人的文化需求日益提升,對此,徐匯區嘗試了以社區文化中心為養老工作提供更多的服務的新實踐。
第一、不斷創新服務時空。區文化局繼續盤活存量,指導社區文化中心廣泛開展為老年人服務的文化工作。其中,在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開設的讀書、看報、戲劇、音樂、合唱、舞蹈、書畫、攝影、手工藝等許多適合老年人參與的活動項目,要繼續提升品質。同時與時俱進、因地制宜地拓展為老文化服務的新領域。區文化局通過進一步辦好文藝團隊進社區、流動圖書進社區、公益電影進社區、戲曲名家進社區、文化講座進社區、藝術展覽進社區、文藝輔導進社區等文化“七進”社區活動。
目前,徐匯區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開放時間都達到了國家和上海市的要求,其中徐家匯街道、田林街道等有條件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還超過了上級規定的開放時間。
第二、不斷創新服務特色。目前,徐匯區有1500余支業余團隊,有多支老年團隊在國家、市級重大文化活動中取得了驕人成績,展現了國際化大都市老年人的風采。如2008年區“樂滋滋”老年舞蹈隊的舞蹈《留守媽媽》榮獲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文化部、中國文聯主辦的第六屆“四進社區”文藝展演銀獎;2008、2010年區金秋合唱團代表上海市參演的節目榮獲文化部第十屆、十二屆中國老年合唱節最高獎(第十一屆未參加)。
第三、不斷完善服務機制。文化部、上海市及《徐匯區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管理辦法》均明確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對居委綜合文化活動室具有管理和指導職責。徐匯區結合《徐匯區公共文化設施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的推進,進一步加強指導和考核,支持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將功能和服務進一步向居委活動室延伸,持續豐富居委文化活動室的活動內容,提升活動品味。
3、居家養老 + 居家養老互助組
實踐證明,在養老服務領域組建居家養老互助組是非常值得探索的一種居家養老的新模式,適應上海養老服務的實踐要求。
徐匯區針對目前上海養老服務硬件約束的現狀提出:提倡和鼓勵一部分老年人根據具體條件,因地制宜地自由組建居家養老互助組,每個組的人數可以從五人到十幾人不等,其集中活動地點可以選擇在房子比較寬敞又好客的老人家里,也可選擇幾戶老人輪流接待。成員一般以本居住小區為主,也可以跨小區組合。有些養老互助組,還可以在社區內參與公益活動,如綠化種養管理、黑板報宣傳等,進一步增加老年人的成就感。
社區居家養老互助組應本著自愿參加、自由組合、民主管理、費用自理、政府支持、社會關心、財政貼補、企業服務、團結互助、共享晚年的原則運行。
關于“積極組建居家養老互助組”。徐匯區已在凌云街道試點“夕陽互幫”項目。建立獨居、純老家庭電子檔案,進行老年志愿者的招募登記工作,實行一人一表,建立老年志愿者電子檔案。逐步建立八種形式相結合的助老志愿服務模式,即連鎖助老、重點助老、活動助老、公益助老、市場助老、夫妻助老、分類助老和技術助老。
4、居家養老 + 養老機構合作
目前,上海城區內的養老機構從各個方面的考慮方面,絕大多采用封閉式管理模式,自我獨立,與周邊的居民(包括老年人)基本上處于隔絕狀態,資源的使用效率效益不高。對此,徐匯區建議部分養老機構可辟出一部分場地為周邊的老年人服務,如有的養老機構的食堂辦得比較好,可為周邊的老年人供餐或提供餐飲服務。
目前,徐匯區有相當數量的老年助餐點、日間照料中心是依托周邊敬老院資源設立。通過互動,拓展和創新社區服務功能,鞏固居家養老基礎地位;延伸和輻射機構專業力量,提高居家養老整體水平。
5、居家養老 + 服務志愿者隊伍
目前,上海世博志愿者服務精神,已經成為上海乃至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標志和品牌。居家養老服務也應倡導志愿精神,徐匯區對此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第一、大力倡導志愿者服務。居家養老服務志愿者隊伍可由在職人員、青年學生甚至老年人組成,使他們各盡所能、各施所長,開展全方位的關懷和服務。當然,政府部門和志愿者的所在單位也應關懷和愛撫志愿者,尤其是為其他老年人開展志愿服務的老年人,更加值得社會尊敬,特別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
目前,本區登記在冊(50-70周歲)的老年志愿者共有29377人。本區除設有“五個員”即:安全巡查員、義務講解員、環境保護員、社區接待員、義務講解員之外,各分隊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成立了各具特色的志愿者服務隊伍,如:“夕陽互幫工程——健康低齡老人志愿者特需服務隊,定期或不定期的開展各類活動,讓老年人得到更多的幫助和服務。
第二、編制志愿者服務網。徐匯區積極動員社區單位和志愿者參與到養老服務中,逐步編織起了三個網絡,即三級結對網絡(主要由子女、志愿者、居委干部組成)、愛心助老網絡(由區域內的企業、愛心助老基地等組成)、預備隊網絡(主要由在校學生、團員青年組成),以這三個網絡為基礎向老人提供關愛服務,積極營造“我為人人服務,人人為我服務”的社區助老氛圍。現有2900余支位志愿者隊伍,5萬余人與8366 名獨居老人結對。由醫院、學校、工商企業、機關事業單位等組成的101家愛心助老特色基地和愛心助老之星,為老年人辦實事,辦好事。
二、徐匯區在養老服務多元化建設的思考
近年來,徐匯區相關部門按照上海市構建“9073”養老服務格局的要求,進行了有效的探索,但是在實際運行中還有一些值得思考和改進的方面:
1、在養老設施建設上和養老服務管理上,著力于社會化的推進,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一方面,但是僅僅依靠一些不太穩定的自愿的資源來進行拾遺補缺,現在來看依然是一種臨時措施,對服務管理的有效性、規范性都缺乏長期有效的基礎,還是建議引入相關的政策措施,比如“以房養老”,從根本上解決設施不足問題。另一方面,引入社會化管理團隊實施規范的管理,達到提升服務水平的要求。
2、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上,著重于老年人急難愁問題的解決,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老年人的一些難題。但是隨著大眾化、普及型的養老問題解決之后,已經顯現出養老服務在精神層面需求的滿足上流于表面,而且政府所能起到的作用也非常有限,對個性化方面的需求也有待進一步研究,如何讓這部分需求通過市場化的運作達到和諧滿足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探索。
3、在在社區家庭自我照顧上,著眼于與社區服務的結合,努力構建起老年人生活照料、衛生保健、安全保障、慈善救助、權益維護和文體教育六個網絡。這方面的成效尤其突出,但是他們提供的服務如何規范、評價,政府還應當在政策、體制、機制和法律法規等方面做出進一步的研究探索。
總之,通過不斷探索,不斷完善,徐匯養老服務的新模式會對上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提供良好的借鑒。
(本調查報告特別感謝徐匯區衛生局、文化局、民政局的大力支持)
作者簡介
張建國:男,漢族,籍貫:河南、單位:上海市徐匯區委員會黨校、職稱:副教授。學位:經濟學學士。研究方向:經濟管理、社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