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雨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企業預算管理作為企業內部管理比較科學有效的方法,正逐漸成為眾多企業越來越重視的提高自身競爭力的一種管理手段。而實現企業預算管理的信息化是在借助信息科技力量的基礎上,使企業的預算管理更加合理化、高效化、清晰化,從而提高企業的預算管理水平。本文針對企業在預算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對信息化在企業預算管理中的應用研究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信息化;預算管理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于這條自古以來就存在的智慧結晶,同樣適用于當今節奏越來越快,壓力越來越大的社會現狀。對一個企業的長遠發展來說,高效預算管理的實施不僅可以避免企業因盲目發展遭受不必要的經營風險,還可以避免因急于求進造成的財務風險。而如何實現企業預算管理信息化這一戰略目標,對大多數企業而言,都是其生存和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共同挑戰和必經環節。
一、企業預算管理的現狀
1、預算管理模式老化
企業預算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企業預算管理趨于形式化。企業對預算管理的重要意義認識不深刻,導致對預算的編制主要依靠歷史數據及經驗判斷,預算的分解過程更多的體現在經營預算、采購預算、成本預算等大項目方面,沒有細化到具體的成本和費用等。而且各部門在為財務預算管理提供相關數據時,存在一定的主觀性,會出現高估企業成本和費用的現象,導致數據缺乏一定的可信度,這種落后的預算管理模式,嚴重阻礙了預算管理發揮其與生產業務結合、合理優化企業資源配置的功能。雖然某些企業對預算管理模式進行了改革,但是卻沒有按照改革后的模式嚴格執行,從而失去改革的意義,預算管理失去發揮其功能的機會,企業也就失去了提升自身預算管理實力的機會。
2、缺乏高效的預算管理體系
企業預算管理不能有效發揮其功能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學高效的預算管理體系。一是缺乏有效的預算執行監控體系,在預算執行的過程中不能做到實時的流程監控和預警機制,無法做到預算執行的事中控制,造成預算數據調整的彈性較大,預算目標無法起到對企業經營活動的指導作用;二是未建立預算分析考核體系,在預算執行過程中不能實時對數據進行反饋,及時分析預算數據與實際數據差異的原因,數據缺乏時效性;三是未健全預算動態調整管理體系,在年度環境發生變化時,沒有對預算做出相應的調整或是無法保證動態調整數據的及時性和完整性,從而無法保證預算目標在各個不同期間的合理性。
3、缺乏統一集成的預算管理數據平臺
企業缺乏統一的信息化預算管理平臺,不能形成完整的預算信息數據庫對數據進行實時的整理,從而無法提供動態的報表分析。特別是在預算的執行控制、動態調整和實時分析過程中,面對龐大的信息量,使用EXCEL等辦公軟件形成一套表格,數據對比分析工作都依靠表間轉換來完成,會使預算管理人員被繁瑣的表格數據、公式鏈接所困擾,不僅需要應對大量日常性的數據匯總分析,還要在預算出現偏差和動態調整后對數據的影響進行更新追蹤,并對預算與實際執行的差異進行實時地財務分析,處理大量的財務數據,造成工作效率降低,信息披露滯后。同時由于沒有統一的信息化預算管理平臺,對于預算的審核采用紙質單據審批的方式,甚至出現事后補簽的情況,導致企業預算管理的審批流程后置化,預算沒有得到有效地執行,從而影響到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
二、信息化在企業預算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1、加強部門合作,重視預算管理信息化建設
要解決預算模式老化的問題,首先必須糾正企業管理者、財務部門、預算部門等企業各個部門對預算管理工作的錯誤認識。企業要加強預算管理的宣傳教育工作,從思想上根除對企業預算管理不重視的弊病,讓企業的員工認識到預算管理工作是每個企業員工共同的職責,只有全體員工在企業的每個部門、每個環節全面落實預算管理工作,才能實現全員參與、自上而下分解預算,將預算落實到位的目的。同時要充分借助信息科技的力量,加強企業預算管理建設。信息技術對預算管理這一工作量大、耗時長、過程復雜、要求嚴格的工作來說,無疑是一種強大的助力。在信息技術不斷推動社會進步的今天,只有牢牢把握科技進步,加強企業預算的信息化發展,才能在促進企業財務預算管理工作順利進行的同時,實現企業對生產經營活動的合理組織,并對企業發展實現規劃性的調控。
2、及時發布信息,健全高效的預算管理體系
要建立高效的預算管理體系,首先要實現預算執行控制信息化,將信息化預算管理系統、ERP系統和資金計劃系統相對接,做到預算執行的事前控制,并做好預算管理的預警工作,一是在外部環境發生變化導致預算目標發生改變時進行預警,以便及時對預算進行動態調整或采取進一步的措施保證預算目標的實現,二是在預算執行過程中達到事前設定的標準時進行預警提示,以提醒相關人員關注業務事項的進展。其次要建立預算分析考核體系,事前對重要信息進行數據收集和統計甄別工作,完善預算指標的分解,定期將預算數據與實際數據進行核對,強化對預算執行結果的差異分析,做到預算執行的事中控制,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考核,實現對相關業務環節的優化配置,同時制定合理的激勵措施,推進企業預算的執行。
3、加強預算管理,建立信息化預算管理平臺
預算管理從流程上包括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調整和預算分析等環節。預算編制涉及預算申報、審批、匯總、調整、最后發布等一系列工作;預算執行涉及預算執行過程中的控制、執行情況的跟蹤及數據發布;預算調整涉及對未包含在預算中的項目進行調增和對已包含在預算中的項目進行修正;預算分析涉及對預算執行數據進行分析對比,進行預算考核。每個環節都涉及大量的財務數據,必須依靠信息化對這些數據進行自動錄入和分析處理。因此,通過建立統一的信息化預算管理平臺,構建動態的財務預算系統,使得企業針對未來發展規劃制定的預算具有實際可操作性和可控制性。
在信息化預算平臺的操作上,同類型業務需要上年度實際發生金額作為參考,預算審核需要設置對應的審批流程,預算發布時將年度公司預算目標進行層層分解,落實到位,每項經濟業務都要與某一預算項目相對應;在預算執行的過程中,按照年度公司預算,根據預先設定的控制條件進行嚴格控制和非嚴格控制,擁有審批權限的人員不僅能看到經辦部門申請的業務信息,還能查看對應業務預算的余額等相關信息,并據此作出同意申請或駁回申請的判斷。如對成本和費用的控制,當系統判斷出實際發生額大于預算額度時,自動在輸入環節顯示超預算并提示審批人員終止實際業務的發生,對不影響利潤預算事項的控制,當系統判斷出實際發生額大于預算額度時,僅向審批人員發出警告信息,由審批人員決定該實際業務的發生與否;在預算調整的過程中,區分調整和調增預算的審批流權限設置。對于部門內項目調整、部門間項目調整而不增加公司預算的,對于直接調增公司預算的,應分別設置對應的審批權限,審批流完成后才能進行預算執行;在預算分析的過程中,通過對系統進行設置,與原有財務系統進行對接,快速完成對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實現數據的橫向和縱向的自動對比,并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為后續進行滾動預算提供數據支持。
三、結論
綜上所述,企業預算管理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需要全員參與、充分重視、激勵與監督相結合的建設性工作。實現企業預算管理信息化建設,以信息化技術手段為載體,完善預算管理體系,將預算管理與信息化相結合,搭建預算管理信息平臺,提高企業預算管理的準確性、時效性和可操作性,不僅有利于企業日常管理工作的高效執行和發展規劃的合理實施,更有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和企業價值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法久.淺談信息化在油氣田企業全面預算管理中的應用——以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為例[J].會計師,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