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銳
【摘要】教育攸關國運,教師成就未來。教師的質量影響國家的命運和民族的未來。因此,教師職業道德的好壞對于國家和民族至關重要。本文首先對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定義、特點和內容進行了分析概述,然后分析了我國當前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最后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高校教師;職業道德;愛國
教育攸關國運,教師成就未來。一個國家教育的水平和質量直接關系國家未來的發展和命運,而教育質量的決定性因素就是教師的質量和水平以及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因此,可以說,教師的品質直接影響國家的未來命運。教師品質除了專業素質外,最重要的就是師德,也就是教師的職業道德。德者,才之師也。可見,師德較之專業素質尤為重要。教師為人師表,是學生的最好的模范,是最接近學生的榜樣。學生的模仿性、可塑性十分強,良好的師德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十分重要的導向作用,對學生的未來也有更深遠的影響。
一、教師職業道德概述
教師職業道德,首先是國家和社會對教師提出的道德品質方面的要求,還包括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形成的道德品質、道德行為和道德情操等等。它貫穿教師職業的全過程,是教師行為的靈魂。教師職業道德具有如下四個特性:
第一是職業性。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在教育教學的職業活動中應當遵守的道德要求和逐漸形成的道德品質。教師職業本身決定了其職業道德不同于其他行業,因此具有典型的職業性。
第二是具體性。教師的職業就是教育教學,其職業活動的具體性決定了教師職業道德也具有具體性特征。這一特性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形成的,也有利于教師將職業道德付諸于具體的教育教學活動中。
第三是有限性。各行各業的職業道德都只能約束行業內的人員,教師職業道德也不例外。同時,教師職業道德只能約束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行為,而不能無限延伸到教師的日常生活中。
第四是適用性。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明確具體可行的,對教育教學活動有很強的適用性。
二、當前我國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現狀
當前我國大多數教師都具備較良好的職業道德,能夠做到愛國守法、愛崗敬業、熱愛學生、為人師表。但也有部分教師職業道德存在問題,具體表現為:
(一)個別教師被境外媒體和敵對勢力蠱惑,違法犯罪,背叛祖國
2014年1月,中央民族大學教師伊力哈木·土赫提涉嫌違法被公安機關逮捕。據警方調查,伊力哈木與境外“東突”勢力勾結,參與新疆分裂活動。伊力哈木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公開煽惑維吾爾族人要與中央進行暴力抗爭、像抗日一樣打倒政府;將疆獨、藏獨等分裂分子稱作“英雄”,視祖國和漢族人為仇寇,煽動學生怨憤仇恨情緒。伊力哈木還拉攏、誘惑、裹脅部分學生組織團伙,與境外敵對勢力勾結,參加分裂新疆的活動。
(二)部分教師急功近利,熱衷賺錢,對教育教學缺乏興趣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得到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很大一部分人富裕起來。社會上也逐漸興起拜金主義風潮。而長期以來,我國教師工資整體偏低。在拜金主義、趨利風氣的影響下,部分教師難以承受心理壓力,開始熱衷于賺錢,對教育教學感到厭煩,工作上敷衍塞責、得過且過,懶得備課,課堂教學十幾年都是老一套,不研究教材、照本宣科。對工作之外的副業卻十分操心,總覺得教學耽誤了賺錢。部分教師熱衷于能評職稱的學術研究和課題,對教育教學漠不關心,總覺得教育學生是吃力不討好的差事,導致師生關系淡漠。部分教師甚至為評職稱,在論文寫作中弄虛作假、剽竊抄襲,不僅不利于自己學術水平的提升,還敗壞了學校形象,更給學生作出了極壞的榜樣。因此,急功近利可以說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最大忌諱,害己害人。高校教師一定要熱愛教育事業,淡泊明志,嚴謹治學,唯此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
(三)為人師表意識淡薄
我國古代先賢孔子曾說,為人品行端正了,即使沒要求百姓遵紀守法,百姓也會自覺遵守;如果為人品行不正,即使命令再嚴苛,老百姓也不會遵守。高校教師也一樣,如果品行不端,不會得到學生的尊敬;而品行端正的老師總會贏得學生和社會的尊重。部分教師不注重自身修養,課堂上不遵守教學紀律,心口開河,不自尊自愛,以胡扯怪力亂神為能事,以狂傲悖妄為自尊。不僅自己傲慢不可一世,也給學生帶來了極壞的影響。個別教師更是借個人成見和對社會問題的怨氣不滿胡發牢騷,嚴重影響了學生正確價值觀、人生觀的培養。因此,身為教師一定要嚴于律己,時刻注重自身形象,堅持不懈提升自身修養,自尊自愛自重,隨時隨地都要以別人的榜樣和表率來要求自己。課堂上嚴格遵守教堂紀律,認真備課,兢兢業業,細致教學。
三、提升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培養高校教師的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部分高校教師叛國犯罪,根本原因是對國家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缺乏信心,為西方馬首是瞻。高校教育對于社會風氣和社會輿論的影響至關重要,必須重視高校的愛國主義教育,讓高校學生對西方價值觀有深刻的理解。這就要求高校教師必須破除對西方頂禮膜拜、馬首是瞻的思想,深刻領悟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在學習西方長處時,能辨別其問題和缺陷,去偽存真、去蕪存菁,真正學會學習和教育。對于中國當前存在的社會問題,要有客觀的認識,要通過深入調研,細致分析,得出科學的結論,對癥下藥,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真正為國家深化改革作出貢獻,更教會學生正確看待認識社會,通過實踐得出真知,通過解決問題,去為祖國為社會做貢獻。
(二)優化教師工作環境和工資待遇條件,提升職業自豪感,維護師道尊嚴
如上文所述,教師工作生活條件低下是教師缺乏教育熱情和師道尊嚴的重要原因。管仲曾說,衣服和實物充足后,人們才更會重視榮辱和禮儀。用現代的話說就是,中產階級更加遵紀守法,自尊自重。因此,要提高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必須為高校教師創造更好的工作生活條件,通過體面的生活激發教師的師道尊嚴感。此外要豐富校園生活,弘揚傳統師德文化,增進師生之間的溝通和感情交流,讓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感到職業的幸福感,增加教師的人格魅力和學生對教師的向心力。(下轉187頁)
(上接184頁)
(三)多措并舉,使職業道德教育培養融入教育全過程
首先,要重視教育教學與科研的融合,在教育教學和科研中,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其次,重視工作作風建設,將職業道德教育與工作作風相結合,在作風建設中提升教師職業道德。再次,將人格培養作為職業道德教育的基礎,讓教師在嚴于律己、淡泊明志中提升自己的職業道德。最后,要引導社會尊師重教,讓社會充分認識教師的偉大和不易,尊重教師、關愛教師,讓教師感受到師道尊嚴,提升職業自豪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
參考文獻
[1]韓迎光.《與時俱進培育英才——新時期高校教師應具備的素質與師德》,載于《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第4期.
[2]李翠泉.《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對策思考》,載于《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第8期.
[3]耿博超.《促進當代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建設的途徑和方法》,載于《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