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凌全 盧曉春


摘 要 專業認證對于確保工程教育質量的提升有著重要意義,它有助于引導專業辦學模式由重規模的外延式發展向重效果的內涵式發展轉變。地方高校的特色專業應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為契機,通過與用人單位共同商討明確專業目標,制定合理培養方案,依托區位優勢加強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可以全面提升水利水電工程人才培養質量,培養高水平的水電工程師。
關鍵詞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水利水電工程專業 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10.014
On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DAI Lingquan, LU Xiaochun
(College of Hydraulic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Hubei 443002)
Abstract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It helps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school running mode from the heavy scale to the important effect.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based on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as an opportunity, by the employer and discuss specific professional goals, develop a reasonable training plan, relying on regional advantages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can enhance the quality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talent cultivation, cultivation of high level hydropower engineer.
Keywords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
0 概述
專業認證是指專門職業或行業協會、專業學會會同該領域的教育和相關企業專家針對高校開設的工程類專業教育實施的專門性認證,旨在為相關技術人才進入工程界執業提供預備教育質量保證。教育部于2006年正式啟動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試點工作,并聘任了工程教育界和企業界的專家組。2013年6月19日,國際工程聯盟大會在韓國首都首爾召開,接納我國為《華盛頓協議》簽約成員。2016年6月2日,在吉隆坡召開的國際工程聯盟大會上,中國成為國際本科工程學位互認協議《華盛頓協議》的正式會員。
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是國家重點發展和培育的本科專業。三峽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源于1978年原葛洲壩水電工程學院水利水電工程建筑專業,1998年成為“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2003年水利工程被批準為博士學位授予權學科;2014年被批準新設水利工程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為進一步提升該專業工教育質量,學校于2014年決定申請專業認證,并成立了專業認證工作領導小組,即將迎接2017年專業認證復評。本文闡述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能力、分析專業認證前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淺談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水工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升我校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建設水平及在行業內的影響力。
1 水利水電工程專業人員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水利水電工程必將是一個更加復雜的系統工程,它要求從業者具有廣泛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工程動手能力,其核心工程能力包括:資料分析能力、簡單的計算能力、繪圖和報告編寫能力、施工方案制定與施工組織管理能力、施工質量控制能力等。該專業畢業生主要從事國內外各型水利工程設計、施工、監理及基層水利管理等工作。其中從事施工的畢業生包括施工員、測量員、質檢員、材料員等;從事監理的畢業生就業崗位是監理員,主要對施工現場進行質量、進度、合同、造價等進行管理;從事工程管理的畢業生就業崗位是管理科員。
2 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水利水電工程專業自設立以來培養了數以萬計的水工規劃、設計、建設和運行管理人才,為國家和社會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隨著行業的發展,對專業技術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養具有創新型和強應用能力的水利水電工程專業人才,使該專業畢業生將來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揮更大的作用,是該專業在教學改革中面臨的重要且具體現實意義的課題。我國的教育教學長期以來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則被動地按著教師的安排學習,這種模式基本忽略了國高等教育對創新人才的培養的初衷,導致的結果是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與創新應用能力日趨降低。因此,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創新型的人才,這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點和方向所在。
3 專業認證背景下水工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
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是工科中最強調學生實際工程應用能力的專業之一。其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應以學生為主體,學校、教師只是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在這種理念下,學生要具有清晰的水工創新發展方向,進而獲取創新方法、途徑的能力。對于以專業為特色的院校來說,專業認證意義更為重大。專業認證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充分領悟認證標準,扎實推進工程教育專業建設,通過專業認證,可以更加明確和細化針對工程實際的人才培養目標。因此需整合學校教學資源并優化課程體系、提升教師工程教育素質、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和促進專業的良性發展(圖1)。
圖1 專業認證背景下人才培養模式
3.1 綜合考慮各方期待明確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需要在培養方案中予以明確,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必須根據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標準、國家及社會需求、行業產業發展需求、學校定位和發展目標、學生發展及家長校友期望的實際情況明確專業定位。三峽大學作為水利部與湖北省共建、以湖北省為主的水電特色鮮明的地方高水平大學,須認真調研師資和生源情況,從而明確水工專業以獲取知識為基礎,以增強能力為核心,以提升素質為宗旨,培養具有扎實的工科和人文社科基礎,具備較強的的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能在國內外水利及相關行業從事勘察、規劃、設計、施工、建筑和運行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術人才。
3.2 面向目標精心制定培養方案
在明確培養目標后,培養方案的制定應以工程化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為準繩,結合水利水電工程用人單位需求,對現行的專業課程體系進行優化調整,充分聽取用人單位和行業專家的意見,認真考慮企業技術領域的要求,設置具有水電特色的專業課程體系。整合教學內容時要根據具體就業崗位對人才的需求,重組本專業的專業知識、結構和綜合素質,增強人才培養的崗位針對性和適應性。
3.3 依托區位優勢,培養水電英才
三峽大學坐落于湖北省宜昌市,宜昌市是世界水電之都、三峽工程和葛洲壩工程所在地。學校水電特色鮮明,周邊大型水利水電工程星羅棋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工程有長江上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清江上的水布埡、隔河巖、高壩洲水利樞紐工程,黃柏河上的西北口水庫等,水電總裝機容量超過3 000萬kW(見圖2)。距離萬里長江第一壩—葛洲壩僅2.0 km ,距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僅40 km。同時,宜昌有三峽集團公司(三峽樞紐建設運行管理局、長江電力)、長江水利水利委員會(三峽勘測研究院)、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宜昌設計院、清江水電開發公司、葛洲壩集團等大型水電開發的業主、設計、施工、運行管理單位。因此在實踐方面學校具有很強的區位優勢,而且學校還聘請了葛洲壩、三峽集團清江公司的具體豐富實踐經驗的工程師,定期來校開設專題講座或學術報告。這種舉措可將水工專業的學生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 對培養用型人才極為有利,這也是三峽大學發揮獨特的區域優勢、突出水電特色的體現之一。
圖2 學校周邊大型水利樞紐分布圖
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實習分為三個層次: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及畢業實習。認知實習針對水工專業的大一學生,以短期定點參觀形式進行,至少要參觀三種不同類型的大壩,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水利工程的基本概況,獲得對自己將來的就業性質和方向的感性認識。生產實習主要針對大二、大三學生,畢業實習針對水工專業大四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后,結合實際工程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入的了解,有助于畢業后盡早熟悉工作崗位。為使學生有穩定的實習場所,學校從2005 年開始陸續與三峽集團公司、葛洲壩集團公司、清江水電開發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建立了實踐教學示范中心。通過在以上實習基地進行學習,接觸到工程實際,鍛煉了學生的應用能力。
4 結束語
專業認證對促進專業的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用途,學校應以專業認證的理念明確專業定位,制定合理培養方案。在學校培養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區域優勢,突出水電特色,加強水工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進而全面提高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競爭力,培養高水平的水電工程師。
基金項目:三峽大學教學研究重點項目(J2016003)
參考文獻
[1] 田斌,劉依松.水利水電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29(4):105-108.
[2] 曹曉恰.發揮區位優勢培養水電人才[J].湖北水力發電,2007(2):28-39.
[3] 吳海林,周宜紅.水利水電工程專業認證的實踐與思考[J].科教文匯,2015(2):59-61.
[4] 袁前勝,郭寧,錢波.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學生工程能力培養探析[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1(3):104-145.
[5] 王煜,張萍.綜合地域優勢的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工程實習改革[J].科教導刊,2015(4):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