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能文


摘 要:本文根據翠屏山煤礦301采區F8斷層以南+80、+120探巷的揭露情況,進行該區地層構造的分析對比,推翻了原資料的地層構造,重新確定該區地層為童子巖組三段地層,并提出礦井今后找煤建議。
關鍵詞:地層構造;重新認識;找煤建議
1 概況
1.1 礦井開發情況
福建煤電股份有限公司翠屏山煤礦于1976年建礦,1981年11月投產,原設計生產能力9萬噸/年,采用平硐開拓(+380主平硐),礦井現設計生產能力為51萬噸/年,主要開采童子巖組22、28、37、38、38下、39等煤層,從建礦至2015年12月底,累計生產原煤700.72萬噸。
1.2 主要生產采區
1.2.1 301采區概況:301采區可采儲量408萬噸,設計生產能力15萬噸/年,設計服務年限為21年。開采范圍北以第9勘探線以北40m為界,南以17勘探線為界,采區開采標高在+200~±0m之間。區段垂高40m,共分5個區段開采,目前301采區為主要生產采區。
1.2.2 305采區概況:305采區可采儲量280萬噸,設計生產能力9萬噸/年,設計服務年限為18.6年。開采范圍北以礦井北部邊界為界,南以301采區為界(9線),采區開采標高+200~±0m之間。區段垂高40m,共分5個區段開采,目前305采區為主要生產采區。
2 資源儲量情況
2.1 表上資源儲量
2015年末,翠屏山礦表上保有儲量為1822.36 萬噸,其中(122b)755.80 萬噸,(333)995.56 萬噸,(2S22)71.00萬噸,2015年末可采儲量為1049.57 萬噸。
2.2 實際資源儲量
經核實,扣除F0斷層抬升等造成的構造損失、小煤占用、煤柱損失等資源儲量,翠屏山煤礦2015年12月末核實保有儲量213.27 萬噸,可采儲量154.09萬噸,服務年限為4.01年。因此,對翠屏山煤礦開展擴邊探底工作,通過投入硐探工程進行地質找煤,是延長礦井服務年限的主要途徑。2014年末,礦井決定從2015年1月開始,對301采區F8斷層以南一段煤層進行補充硐探。
3 301采區F8斷層以南原地層構造情況
翠屏山礦以前沒有對該區進行過探采,該區一段煤層位于F8斷層上盤11線~15線之間,標高-50~+160m的范圍。從原13勘探線剖面圖看,如從+80水平掘探巷,過F8斷層進入其上盤后為文筆山組地層,再進入標Ⅰ,再往前陸續出現39#、38下#、38#、37#等煤層,在揭露F3斷層后進入三段地層(見附圖一)。
3.1 地層
本區含煤地層為下二疊統童子巖組(P1t)地層,由一套海陸交互相沉積的細砂巖、砂質泥巖、泥質砂巖、泥巖及煤組成,厚度785m。根據巖性和古生物特征可分為第一、第二和第三段。
3.1.1 童子巖組第一段(P1t1)
厚255m。煤層編號31~45,分上、下兩個亞段。
上亞段:第Ⅱ標志層~36煤層,厚約100m。上部以細砂巖為主,含煤4層,均不可采,產雙園海百合莖、黃氏新輪皺貝、直形貝等化石。中部以砂質泥巖為主,產燕海扇、古尼羅蛤、壽昌菊石等化石。下部以細砂巖為主,其中35、36煤層頂板均含豐富的動物化石舌形貝。
下亞段:自36煤層~第Ⅰ標志層,厚約155m。為一套淺海相為主的海陸交互相沉積。由砂質泥巖、薄層細砂巖組成,含煤10余層,編號37~45,其中39煤層可采,37、38、38下煤層局部可采。
3.1.2 童子巖組第二段(P1t2)
厚103m。為一套淺海相沉積。巖性自下而上由泥巖、砂質泥巖、漸變為泥質砂巖夾薄層細砂巖。以不含煤為特征,見較多鈣泥質、菱鐵質結核。底部為一層厚1.5m的鈣質細砂巖,為標Ⅱ。
3.1.3 童子巖組第三段(P1t3)
厚427m。根據化石組合特征進一步分為上、中、下3個亞段。
下亞段:標Ⅲ1至標Ⅲ2,厚128m。為海陸交互相碎屑沉積。巖性以泥質砂巖、砂質泥巖為主,夾薄~中厚層狀的細砂巖,含煤12層,編號23~30,其中28煤層可采。
中亞段:標Ⅲ2至標Ⅲ3,厚124m。含煤23層,編號13~22。為海陸交互相碎屑沉積。巖性以砂質泥巖、泥質砂巖、薄層細砂巖夾煤。含豐富的植物化石:蕉羊齒、櫛羊齒、帶羊齒以及舌形貝為主要特征。其中14、16煤層頂板產豐富的裂齒蛤,17煤層頂板產豐富的戟形華夏貝、燕海扇等海相動物化石。
上亞段:標Ⅲ3至翠屏山底礫巖,厚175m。含煤12層,編號1~12,上部以泥質砂巖為主夾薄層細砂巖和煤線,富含完整的植物化石。下部為標Ⅲ3,厚20m,其頂部的12煤層頂板砂質泥巖中富含單網羊齒,往下為中厚層狀的細砂巖。
3.2 構造
3.2.1 褶皺
本區處于永福復背斜和龍巖復向斜之間,勘探區地表基本為一個向東、部分向東南方向傾斜的單斜構造,而深部為大幅度倒轉褶曲,淺部和深部均有緩斷層破壞,褶曲在剖面上成反S型,幅度大小不一,形態各異,軸面呈波狀起伏。
3.2.2 斷層
本區斷層發育,構造復雜,主要斷層有緩傾角斷層、正斷層和逆斷層。
緩傾角斷層有:F0斷層:為隱伏斷層,上盤為文筆山組地層或童子巖組第一段地層,下盤為棲霞組地層;F3斷層:出露礦區中部,傾向東南,上盤為童子巖組第三段地層,下盤為童子巖組第一段地層,出露長度約3150m。
正斷層有:F南1斷層:出露本區北部,上盤為文筆山組地層,下盤為童子巖組第一段地層,走向東西,傾向南,斷距50~100m。
逆斷層有:F8斷層:出露本區北部,上盤為童子巖組第一段地層,下盤為文筆山組地層。走向北東,傾向南東,傾角50°~65°,出露長度約1500m。
3.3 煤層特征
3.3.1 22#煤層。下距Ⅲ2標志層約10m。平均厚度1.21m,可采系數0.80,為較穩定煤層,直接頂板為砂質泥巖,含腕足類動物化石,底板泥質砂巖含植物根莖化石。
3.3.2 27#煤層。下距28煤層25~30m,全區平均厚度0.55m,可采系數0.60,為局部可采煤層,直接頂板為砂質泥巖,含豐富的植物化石,底板泥質砂巖含植物根莖化石及白云母片。
3.3.3 28#煤層。上距Ⅲ2標志層約60m。結構簡單。煤厚0.36~2.11m,全區平均厚度1.09m,為較穩定煤層。直接頂板為砂質泥巖,水平層理或脈狀層理,含豐富的單網羊齒、櫛羊齒等植物化石。底板為薄~中厚層狀的細砂巖,層面上含較多白云母片。
3.3.4 38#煤層。為塊煤或含塊煤的粉煤,平均厚度1.6m,除少數點因受擠壓變薄外,均達可采厚度,煤層結構簡單,屬較穩定煤層,頂板為厚層狀泥巖,底板為細砂巖。
3.3.5 39#煤層:下距Ⅰ標90m,平均厚度2.1m,簡單結構,為較穩定煤層。頂板泥巖,含涇縣矮小戟貝動物化石。底板泥質砂巖,含豆狀泥質結核。
4 探巷設計方案
為搞清F8上盤含煤塊段的構造情況和38#、38下#、39#煤層煤炭賦存情況,2014年末,礦井布置兩條探巷對本區進行生產補充勘探,具體布置方案如下:
(1)從301采區+120區段南大巷16#測點進去50m處開始施工,按160°方位掘250m后,以90°方位掘160m,再以平巷迎頭27°傾角施工下山90m至+80區段作為回風上山,再從+120區段下山口附近按140°方位掘220m揭露39#煤層。
(2)從301采區+80區段南集運巷8#測點開始,以方位180°施工120m探巷后改方位為123°施工367m,再轉為方位90°施工163m,預計520 m見39#煤層、570 m見38下#煤層,594m見38#煤層、650 m見37#煤層。
5 探巷揭露情況與原地質報告情況對比分析
從兩條探巷的揭露情況看,+80區段探巷揭露的地層較完整,構造較簡單,應作為對比分析的主要依據。+120區段探巷地層倒轉,構造復雜,可作為對比分析的輔助依據。從實際揭露情況對比分析,兩條探巷所揭露的煤層為童子巖組三段煤層,并非原資料推測的一段煤層,依據如下(見附圖二)。
(1)+80區段探巷開口處屬于38#煤層附近層位,施工至35m處見F南1斷層,由一條破碎帶寬0.6m的主斷層及一組產狀一致的派生斷層組成,從周邊及現場揭露情況分析,該斷層為一向南傾的高角度正斷層。從F南1斷層往前掘30m見31#煤層及標Ⅱ,標Ⅱ由1m厚砂巖組成,經鹽酸實驗為鈣質砂巖,產豐富的希瓦格蜓、雙圓海百合莖等動物化石,定為標Ⅱ沒問題。再往前即為二段地層,巖性自下而上由泥巖、砂質泥巖漸變為泥質砂巖夾薄層細砂巖,見較多鈣泥質、菱鐵質結核,產豐富的雙圓海百合莖、菊石、齒狀鉤蓋貝等動物化石。315m處見標Ⅲ1,由一套厚8m的硅質膠結的細砂巖組成。450m處見28#煤層,結構簡單,煤厚0.9m,直接頂板為砂質泥巖,水平層理,含豐富的單網羊齒、櫛羊齒、樹枝等植物化石,底板為中厚層狀細砂巖,層面上含豐富的白云母片。
(2)+120區段探巷從301采區+120區段南大巷16#測點進去50m處開始施工,施工至30m處見F南1斷層,由一條破碎帶寬0.5m的主斷層及一組產狀一致的派生斷層組成,從周邊及現場揭露情況分析,該斷層為一向南傾的高角度正斷層。過F南1斷層后地層倒轉,為二段地層,巖性自下而上由泥巖、砂質泥巖漸變為泥質砂巖夾薄層細砂巖,見較多鈣泥質、菱鐵質結核,產豐富的雙圓海百合莖、菊石、齒狀鉤蓋貝等動物化石。365m處見標Ⅲ1,由一套厚9m的硅質膠結的細砂巖組成。590m處見倒轉28#煤層,結構簡單,煤厚1.2m,直接頂板為砂質泥巖,水平層理,含豐富的單網羊齒、櫛羊齒、樹枝等植物化石,底板為中厚層狀細砂巖,層面上含豐富的白云母片。
(3)如探巷所揭露的煤層為一段煤層的話,中間要過一條斷距約500m的F8斷層才能成立,但從兩條探巷揭露情況看,并未揭露如此大的斷層,因此,探巷所揭露的煤層只能是三段煤層。
6 結論
(1)從以上地層構造分析可知,兩條探巷所揭露的煤層為童子巖組三段28#煤層,并非原資料推測的一段煤層。
(2)由于三段煤層總體煤厚較薄、煤質較差,加上該區控制程度低、構造復雜,因此,該區地層構造及資源儲量還不明朗,不宜馬上進行采區建設,今后,要加大對該區的探采、開拓力度,早日探明該區地層構造,確保采區正常接替和礦井長期穩定生產。
7 今后找煤建議
7.1 做好探底擴邊工作
翠屏山煤礦深部受F0斷層控制,已無找煤空間,F8斷層南塊段揭露的雖然是三段煤層,但仍是找煤的最重要的區域。由于該區16、17勘探線有兩個鉆孔揭露28#煤層,通過分析,16、17勘探線附近構造較簡單,煤層賦存條件較好,應作為今后主要的探煤方向,在探清該區地層構造后,重新編制《301采區F8上盤塊段生產地質報告》,為301采區F8上盤塊段采區設計提供可靠依據。
7.2 加強老區復采
由于翠屏山煤礦構造復雜,復雜構造在破壞煤層連續性的同時,也為老區復采留下可能。要利用現有生產系統,充分了解老區的開采情況,加強地質分析,進一步搞清礦區地層構造,有條不紊地進行復采。除301、305采區+120、+80、+40現有生產區段外,+120以上區段也可作為復采區段。通過復采,增加礦井資源儲量,緩解生產接替緊張局面,確保采掘接替正常進行。
7.3 積極進行表外煤層的尋找
由于控制程度不夠,加上煤厚較不穩定,41#、42#煤層原地質報告沒有計算儲量。通過后期的生產揭露,41#、42#煤層雖然煤厚較不穩定,但在10線以南,這兩層煤都穩定可采。因此,在今后的生產過程中,要利用現有巷道對41#、42#煤層進行探采,以增加礦井資源儲量。
參考文獻
[1]陳泉霖.龍永煤田隱伏區找煤前景分析[J].中國煤炭地質,2009,21(8):17-20.
[2]陳泉霖.龍永煤田東部逆沖推覆構造研究[J].Coal Geology of China,2012,24(6):11-14.
(作者單位:福建煤電股份有限公司翠坪山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