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臣



摘 要:回收汽車制動能量能在很大程度上節約能源,因此在混合動力汽車及純電動汽車上已普遍存在,在傳統內燃機汽車上卻難以發揮大的作用。本文主要對將內燃機汽車制動能量轉化為電能的可行性進行分析,為內燃機汽車制動能量的回收方法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內燃機汽車;制動能量;回收利用;可行性
1 前言
汽車在摩擦制動過程中將大量動能轉化為內能散失掉,如一輛質量為m的汽車在平順道路上以速度VA行駛,制動后速度為VB,忽略空氣阻力做的負功,則由制動器轉變成內能的動能為W(VA2-VB2),其中(旋轉質量換算系數,取1.2),分別為車輪及飛輪的轉動慣量,r為車輪半徑。質量為1500kg的汽車,速度由30m/s減至10m/s的過程中,轉化為熱能散失掉的機械能為W(302-102)=720000J=720kJ,這些能量可驅動該車在水平良好路面上以最高車速行駛約500m。
2 制動功率
不考慮制動力上升期,假設制動期間汽車減速度a為常數,則車速VB=VAat,W(VA2-VB2)VA2(VA)2],制動功率P==(VA),其隨時間t變化的函數如下圖左(減速度a1a2a3),如果駕駛員在制動過程中增加制動力,制動功率突然增大,制動時間縮短,如下圖右。
一輛1500kg的轎車,在干燥路面上從15m/s開始減速,減速度為4m/s2(中度制動),則初始制動功率P0=VA=1.21500154=10800W=108kW,假設平均分配到4個車輪,則每個車輪的制動功率為27kW。
3 發電機回收內燃機汽車制動能量的不可行性
(1)內燃機轎車配備的發電機(下稱電機)額定功率遠小于27kW,僅憑電機有效地吸收制動功率須換用大功率電機,而車載蓄電池不能承受過高的功率,故也需要升級。蓄電池及電機組成的電力系統功率密度較低,增大功率意味著大幅度增大體積和質量;在汽車電網電壓不變的情況下,功率增大電流就會增大,這會對汽車電子元件造成很大的損害。所以要換用大功率電機就必須全面改動汽車電網,顯然得不償失。因此只能將小功率電機與機械摩擦制動配合使用。轎車的電機功率一般在800W~1200W,為獲得較高的能量回收效率,選用2kW的電機進行計算。制動功率變化圖如下:
陰影部分表示電機回收的功。計算得回收的功僅占總功的14.2%,若電機效率為85%,則只有12.07%的能量轉化為電能。據功率圖知初始車速高,減速度大時,回收能量所占的比例更小。
(2)電機阻尼扭矩變化曲線如下:
電機在高速運行時具有恒功率特性,阻尼扭矩會隨轉速升高而減小。為保證足夠的制動力矩,必須增大機械制動的比例,這樣電制動回收能量的效率就會更低,故應使電機工作在最大扭矩區。制動過程中由于車速降低,電機轉速會脫離最大扭矩區,這時候就需要增大車輪與電機之間的傳動比以擴大電機的工作范圍。機械制動器與電機如果采用并聯方式,由于電機阻尼扭矩保持不變,增大傳動比會導致傳遞到車輪的制動力突然增大,這將使駕車的舒適感下降,嚴重時導致車輪抱死。若將電機與機械制動器串聯,即駕駛員通過制動踏板同時控制機械制動器和電機與車輪的傳動比,在駕駛員不改變制動踏板位置的情況下,由于電機阻尼扭矩的自動下降會出現制動不足的現象,這是非常危險的。
(3)內燃機汽車有獨立的電機為其電網供電,用電設備的用電量可以得到滿足,蓄電池也不會長時間處于虧電的狀態,這樣,電機的負載很小,驅動它所需的功率也很小,回收能量的效率就更加低。根據公式T=知,達不到額定功率時阻尼扭矩也比額定扭矩小,在制動減速度比較大的情況下容易出現制動力的不足。
綜合以上分析,用電機將內燃機汽車制動能量轉化為電能對于制動來說不可靠,對于能量回收來說效率太低。且根據制動功率圖,制動力增加時功率突然增大會引起汽車電網中電流的瞬間變化,易損壞電子元件。故該能量回收方式不可取。但這種方式廣泛應用于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上,因為這種汽車的電動機用于驅動汽車行駛,其功率很大,在汽車制動時可直接轉化為大功率大扭矩的發電機,所以能高效地回收制動能量。這種汽車的蓄電池用于儲存驅動汽車的電能,容量大而且不會隨時保持在電量充足的狀態,能保證電機需求功率足夠大。
4 能量回收方案建議
對于內燃機汽車制動能量的回收,使用由液壓蓄能器和液壓馬達組成的液壓系統比電力系統更加適合。因為液壓系統的功率密度比電力系統大得多,能量回收效率高,且不易出現制動不足的情況。液壓系統的可靠性和壽命都遠優于電力系統,使用及維護成本低。但是,液壓系統能量密度相對較低,所以當蓄能器中的壓力達到上限時應及時釋放能量,比如設置限壓閥等。蓄能器儲存的液壓能可通過液壓馬達轉化為機械能,在汽車起步或者上坡時驅動車輪以起到助力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余志生.汽車理論[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2]劉博,杜繼宏,齊國光.電動汽車制動能量回收控制策略的研究[J].電子技術應用,2004,30(1):34-36.
[3]婁潔,戴龍泉.電動汽車制動能量回收控制策略研究[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0,24(3):13-18.
(作者單位:長安大學汽車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