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敏
摘 要:防火疏散是現代建筑安全設計中所必須考慮的,學校建筑也不例外。如何盡可能地杜絕學校建筑火災事故發生,火災發生后如何減少火災事故的波及范圍,同時又如何保證建筑內人員能夠安全、快速地疏散撤離逃生,降低火災危害損失,成為建筑設計工作者不斷追求探索的目標。本文主要對現代學校建筑中的防火與安全疏散設計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學校建筑;防火與安全疏散;設計探討
學校是人員密集集中的場所,并且火災隱患因素多,人員疏散難度大,一旦發生較大火災事故的話,往往容易造成較嚴重的人員傷亡損失。因此,學校也是火災事故防范的重點區域,在學校建筑中也必須對建筑的防火與安全疏散方面進行充分的設計考慮。隨著現代學校建筑的樓體高層化、規模大型化、功能綜合化發展,學校建筑在滿足學校教學、住宿等功能需求的同時,其建筑設計中對于防火與安全疏散方面的考慮越來越多,要求也越來越嚴格。科學合理的建筑防火疏散設計成為保證學校建筑正常安全使用,減少火災事故發生,降低火災事故災害損失的關鍵。
1 現代化學校建筑火災狀況的分析
1.1 建筑功能復雜,火災因素多
現代學校建筑的綜合性極強,各種綜合教學大樓、學生公寓等常常配置了大量的現代化的電氣設備,如照明燈具、空調設備、電子計算機、電梯等等,同時建筑中還布置了與之相關的,密如蛛網的各種供配電設施和線路,一旦出現線路老化或其他電器電路故障,容易引發電氣火災;并且為了滿足現代化的教學需要,很多教學樓當中還設置了大型的圖書閱覽室、化學實驗室等等,這些情況無疑增加了學校建筑火災發生的可能性,而且還容易導致火災的迅速蔓延,造成較大事故的損失,增加了火災的危害性。
1.2 建筑樓層高,火災危害大
現代學校教學樓、宿舍樓等多為高層建筑,高層建筑的火災蔓延途徑更多,火災危害更大。高層建筑在其內部必然會有垃圾井、樓梯井、電線電纜井等設計,如果缺乏水平或豎直的防火隔斷措施,一旦發生火災,火勢竄入井道中的話,將會在這些井道中產生“煙囪”效應,使火勢迅速向建筑上部蔓延,火災更加難以控制。
1.3 人員眾多,疏散壓力大
學校建筑是學校功能的主體部分,學校的辦公、教學、住宿等日常活動都離不開各種樓宇建筑,學校建筑也是人員非常密集集中的地方,火災情況下人員疏散壓力大,且容易發生擁擠和踩踏事故,造成人員傷亡。如何保證大量人員能夠在火災緊急狀況下快速安全疏散也是學校建筑設計中所必須考慮的。因此,在學校建筑設計中應盡量減少火災疏散距離,增加疏散通道,減少疏散障礙,避免火災發生大量人員緊急疏散時的擁擠和踩踏情況的發生,保證人員快速安全撤離。
2 學校建筑的防火與安全設計
通過對學校建筑火災狀況的分析,學校建筑防火安全設計應以杜絕火災事故發生,控制火災事故蔓延,方便事故救援,確保大量人員緊急安全疏散為原則。
2.1 建筑的總平面設計
根據高層民用建筑防火疏散要求規定:高層建筑主體部分間距不得小于13m,消防車道與建筑距離不小于5m,且車道凈寬不小于4m。足夠的樓體間距可以避免火災發生時,火勢向臨近的建筑蔓延,減少火災事故范圍,建筑四周較空曠的區域也為大量人員的疏散提供了足夠的外部空間。并且較寬的消防車道和間距也為火災事故的外部救援提供了保障,使消防車輛能夠靠近事故建筑,便于展開事故處理和救援。有條件的學校建筑選址布局時應盡量靠近校內河流、人工湖等,便于滿足消防取水需求。
2.2 防火分區設計
防火分區是指采用防火分隔物人為劃分出的,能在一定時間內防止火災向同一建筑的其他部分蔓延的局部區域。在火災發生時,防火分區可以有效地把火勢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減少火災損失,并為火災撲救和人員疏散提供有利條件。防火分區設計分為豎向防火分區和水平防火分區,分別控制防止火災向豎直上部樓層和水平同樓層其他區域蔓延。常用的防火分隔物有防火門、防火墻、防火卷簾、耐火樓板等。在學校建筑中,一般下部為大空間的教室、閱覽室等,上部為小空間的辦公場所,這樣布局便于下部人員密集區域的火災疏散。防火分區越小,越有利于建筑的防火安全,在建筑防火分區設計中,防火分區應根據建筑內部空間功能布局進行靈活、合理的布置,同時保證防火分區最大面積不大于2500㎡。
2.3 安全疏散設計
為了滿足學校建筑的火災疏散要求,根據相關規定,建筑物的安全出口應盡量分散布置,且雙向分散,安全門一律向建筑物的外部開啟。同時,應保證每個不同的防火分區有各自對應的安全出口,提高建筑物的火災疏散能力,避免大量人員疏散時產生扎堆擁擠的情況。為了減少疏散障礙,確保人員快速安全疏散,在學校建筑設計中,應保證疏散門為雙向開啟,每扇門寬度不小于1.5m,空間寬度不小于3m。
2.4 建筑內部防火設計
火災發生時產生的大量濃煙和毒氣是造成人員損失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建筑內部裝修時不能只考慮裝修的外觀效果,同時應注意裝修的安全性,尤其是在學校這種人員密集的場所更是應該把防火安全性放在首位。同時,在學校建筑內部應保證各種消防設備,如自動噴水系統、人工報警系統、滅火器等設置齊全,使火災事故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
3 結語
現有的建筑防火疏散設計是在以往火災事故經驗和建筑消防實踐中不斷總結修改而形成的。但是,隨著未來大型高層建筑在結構形式、使用功能、配套設施等方面的不斷改進,我們也必須不斷加強學習、不斷總結研究,使建筑防火設計能夠適應未來建筑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會英.淺談超大空間建筑的防火疏散設計[J].山西建筑,2010,36(27):17-18.
[2]魏昌貴.關于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設計的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9):230.
(作者單位:邯鄲市大友建筑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