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慶先
1817年,瑞典化學家阿爾費特遜從礦石中發現了一種新元素——鋰。1818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用電解法首次制得了鋰單質。銀白色的單質鋰,生性活潑,在空氣中不僅可以跟氧氣化合生成氧化鋰,還能與“生性孤僻”的氮氣反應生成氮化鋰。因此,在空氣中,鋰的表面會產生一層黑色的固體。為了“嚴加管束”,人們不得不把制得的金屬鋰“囚禁”在石蠟或凡士林中,或者密封在金屬罐中。鋰不僅在堿金屬中密度最小,在所有金屬中也是最輕的一個,密度只有0.5g/cm3,它的質量只有同體積鋁的1/5。
鋰是金屬王國中的“小弟弟”,但能耐卻相當大。鋰及其化合物有多種非其他金屬可比的用途,現介紹一些如下。
在冶金工業中,金屬鋰可用作脫氧劑和脫氣劑,以改善有關金屬及合金的性能。例如,金屬鋰可提高銅的導電性。鋰是鉛基軸承合金的成分之一(含鋰約為0.01%~0.1%),也可與鈹、鎂或鋁等形成輕質合金,這種合金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和抗腐蝕性,已試作火箭、導彈、人造衛星和宇宙飛船的部件。熔融的鋰能跟氫氣反應生成氫化鋰,氫化鋰遇水即產生大量的氫氣,可用來制作宇宙飛船中的燃料電池。
鋰的熔點低而沸點高,即液態范圍大,傳熱性能好,蒸發熱高,所以鋰是原子核反應堆中的優良熱載體,也可用作火箭噴嘴的冷卻劑。
然而,鋰最重要的用途是作為核聚變反應的原料之一。自然界中的鋰有兩種同位素:鋰-6和鋰-7。前者約占鋰總量的7.4%。其中,鋰-6是核聚變反應(又稱熱核反應)的原料之一。氫彈的強破壞力來源于熱核反應發生時釋放出的巨大能量,其發生的是不可控制的熱核反應。有關科技人員已在研究控制熱核反應中能量釋放的方法,一旦研究成功,就能夠利用這種新能源。這種新能源比起現有的利用核裂變反應的核電站來說,優點在于核聚變反應的產物是穩定同位素,不像核裂變反應那樣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放射性物質,另外,自然界可提供的核聚變反應的原料要比核裂變所需的原料豐富得多。
鋰和某些鋰化合物還在高能電池和醫藥方面得到應用。
鋰電池是一類由鋰金屬或鋰合金為負極材料、使用非水電解質溶液的電池。鋰電池由于具有自放電率低、放電電壓平緩等優點,最早應用在心臟起搏器中,使得植入人體的起搏器能夠長期運作而不用重新充電,拯救了數以萬計的心臟病患者。用鋰電池作動力開發的新能源汽車,可以反復多次充電,是解決汽車用油危機和汽車尾氣污染的重要途徑。1992年,科學家成功開發了鋰離子電池,將鋰離子嵌入化合物中作為電源的正、負極。這種鋰離子電池由于工作電壓高、體積小、質量輕、能量高、無記憶效應、無污染、自放電小、循環壽命長等優點,被廣泛應用在移動電話、筆記本電腦、計算器等便攜式電子設備上,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鋰離子電池也成為21世紀發展的理想能源載體。
另有研究發現,鋰是有效的情緒穩定劑,對治療急性躁狂癥有良好效果。此外,鋰還能改善造血功能,提高人體的免疫機能。更有意思的是,有人研究發現,狼吃下含有鋰化合物的肉食后,會引起消化不良,食欲大減,從而改變狼食肉的習性。這種習性還具有遺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