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成長的歲月里,母親關愛我的事情實在是太多太多了,我記憶最為深刻的是母親的“嘮叨”。
記得剛上小學那年,我6歲。跨入校園的那一天,媽媽為我準備了上學所需要的物品。因為不放心我,便將我送到學校門口。當媽媽轉身準備離去時,我“哇”的一聲哭了。媽媽聽見我的哭聲后停住了腳步,一邊幫我擦眼淚,一邊喋喋不休地說著:“學校里有很多小朋友,可好玩了;老師們個個都像魔法師,能給你們帶來種種驚喜。勇敢一點,做個女漢子。放學不要亂跑,要和同學交朋友,不要打架……”看到我還沒有完全停止哭泣,媽媽還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兩個人結伴而行,來到河邊,他倆想要過河,可木板橋晃晃蕩蕩,兩邊的繩索也搖擺不停,橋下更是湍急的水流。一個人左思右想,躑躅不前,滿臉愁容地蹲在橋邊,最終敗興而回。另一個人勇敢地踏上木板橋,緊緊地抓住繩索,成功地走過對岸。此時的對岸,陽光明媚,春暖花開,景色優美。”聽了這個故事,我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背起書包走進學校。我不經意地回頭,看到媽媽似乎還沉醉在對岸的迷人風光中,一直看著我的背影,遠去,消失。
9歲那年上四年級,一場場文化學科的考試及各種興趣特長班的學習忙得我抬不起頭來。幾乎每晚我都要奮戰到10點。媽媽這個時候是不嘮叨的,她安靜地在廚房里忙碌著,每天都像變法術似的煮了好多菜。但吃飯時,媽媽的“嘮叨病”又會重犯,她一邊嘮叨著說這個有營養,那個有維生素,一邊還拼命地往我碗里夾菜。吃完飯后,媽媽又嘮叨著“快快快,吃點水果,看看書,睡覺去……”。
爸爸說媽媽是一個“話嘮”,但我知道,媽媽的每一句嘮叨都是滿滿的愛。哪怕她真的成了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太太,我也希望能繼續聽到媽媽的嘮叨。那聲音,動聽、悅耳,能永遠聽著,是一種幸福。
陽光姐姐伍美珍點評:
玥玥的詩歌《春天,你在哪里》是仿照詩人柯巖的作品《周總理,你在哪里》寫作而成的。不同的是,柯巖的詩歌里飽含悲痛和懷念的情思,而玥玥的詩歌里則是充滿尋找春天、發現春天的驚喜,寫出了對春天的喜歡和感激。這首詩歌寫得活潑而別致。小朋友們在學寫詩歌之初,可以像玥玥一樣,多多讀詩,模仿著寫詩。
《母親的嘮叨》一文中,玥玥抓住了母親“愛嘮叨”這個特點寫作,用以小見大的方法,描繪出了母親的形象。上學第一天,媽媽的嘮叨是鼓勵,教會了孩子勇敢;吃飯時,媽媽的嘮叨是關心,讓孩子感受到溫暖和幸福。細心的玥玥發現了,這些“嘮叨”千變萬化,但不變的是,在愛媽媽的孩子心里,它永遠是一首最動聽悅耳的美妙樂曲。
本欄責任編輯 張家瑜
作文PK臺,好看你快來!
本期主題:周末
本期大作者:李少杰
本期小作者團隊:廣東實驗中學順德學校附屬小學五(1)班
本期指導老師:徐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