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召丹
語文教學中的小練筆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當前作文教學應跳出課堂教學的羈絆,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和廣闊空間,讓學生仿佛一個個小太陽,心情是那么晴朗、愉快、自由、開放,充滿朝氣,讓作文成為學生生活的樂趣,煥發出它應有的強大生命力。
1、開放教材
當前的作文教學,基本上局限于課堂教學,局限于教材的每冊八篇。整齊劃一的課堂作文指導,不可避免地忽視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寫作的興趣和積極性難以調動。布置學生寫周記,這是很多老師常用的方法。確實,在平時加強練筆,寫一周內發生的事,也是作文訓練的一種很不錯的方式。然而,我們都忽略了一個寫作的時機問題。作文是學生表露自己喜怒哀樂的一種方式,如同畫家創作一幅畫,音樂家創作一段曲子一樣,需要在一種情景刺激下立刻完成,這就是激情。因此,我們可以在指導學生學習一些文情并茂的好課文時,在一堂課最感動學生的地方,即興組織學生進行寫作片段訓練。讓作文成為他們宣泄情感的需要,在他們有話要說、有情要抒、有事要述、有理要講的時候,提起筆來,可謂“情動而辭發”。
比如,《恐龍》是一篇很淺顯的文章,主要講述了恐龍生存的環境、各種形態、所吃食物、如何繁殖以及消失之謎,學生多看多讀就懂了。然學生對恐龍的熱衷并沒有因為課文的結束而泯滅,他們迫不及待地要告訴別人自己所知道的恐龍的其它知識。此時,我請學生把自己當作一只恐龍,以第一人稱仿照課文的說明方法,用《_____龍的自述》作為題目,來介紹一種你知道的恐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此時切中了學生的興奮點、熱點,說出來,寫出來的自是他們的真心話,真情流淌,自然這篇文章寫得很成功。
2、開放空間
作文不再禁錮于語文課堂,把作文訓練巧妙地、有機地結合于饒有興味的各類活動中。從而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獲取生活積累和閱讀積累的渠道和方式,更豐富的素材資源、更廣闊的空間,讓他們自由地發展他們的興趣、想象、創造。
例如:冬天下雪時,孩子們興奮異常。下課后,我把他們帶到操場上,一起看雪。他們的小臉迎著雪花,說著笑著唱著,嘰嘰喳喳個不停……男孩子在雪中又蹦又跳,不一會兒頭發上、眉毛上就滿是潔白的雪花了,女孩子們指著他們笑個不停。多么美好的畫面啊,記錄下來就是一篇篇充滿童趣的習作。
再如:科學課上,科學老師讓孩子們吹泡泡,觀察泡泡,他們可高興啦。我抓住這個機會讓他們把吹泡泡記錄下來。這次習作孩子們想象豐富,精彩紛呈,在他們筆下:“一串串的泡泡真美,在陽光的照射下,它們絢麗奪目,赤橙黃綠青藍紫。”“小的泡泡像媽媽帶的珍珠,一串串真美;大的泡泡像我們愛吃的一串串冰糖葫蘆。”……也有的孩子從科學的角度去觀察泡泡,發現它的表面張力,觀察細致、有趣。
體育課上進行的競賽、綜合實踐課上拼水果拼盤、給石頭畫臉譜、文化節進行手工制作;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或成功或失敗,或現實或夢境等都是學生習作的廣闊空間。
3、開放形式
變單一的訓練形式為多樣化的、多功能的、多個性特點的訓練形式。一是口語交際與書面語交際結合,強化口語交際訓練,低年級以各種形式訓練學生愛說、想說、多說、大膽說,一支筆、一朵花、一個動作、一個表情都可以是說的主題;二是作文可以有文有題也可以有文無題,可以先有文后有題或是先有題后有文,只要能圍繞一個意思寫就行;三是多種文體結合,可以寫記敘文,也可以寫童話、寓言、科幻故事、日記、隨筆、詩歌等。總之,給學生自我命題的自由,選擇文體表達形式的自由。
教材的拓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多樣的訓練形式,再加上孩子充滿幻想和想象的內心世界,這些都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有益于他們真切,生動地表達自己的觀察和體驗。這正如宋代大詩人朱熹詩句“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中描繪的意境那樣,東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孩子們作文世界的春天一定不會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