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源
“我即將結束52年的軍旅生涯。我從軍是在本世紀開始之前,而這是我童年的希望與夢想的實現。自從我在西點軍校的教練場上宣誓以來,這個世界已經發生很多變化,而我的希望與夢想早已消逝,但我仍記得當時最流行的一首軍歌的歌詞:‘老兵永不死,只是漸凋零。”
這是1951年4月19日,麥克阿瑟在美國國會大廈發表的著名的演講《老兵永不死,只是漸凋零》的結束語。麥克阿瑟聲明顯赫,現在,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位戎馬半生的美國五星上將。
西點榮光
1899年,麥克阿瑟考入西點軍校。這個阿肯色州的青年來自一個軍人家庭,父親是一名中將。從幼年開始,麥克阿瑟便對軍隊充滿了向往。在美國頂尖的軍校,麥克阿瑟學習刻苦,4年后以破紀錄的成績畢業。麥克阿瑟的畢業成績至今無人超越。
麥克阿瑟與西點軍校的“緣分”還未結束。1919年,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洗禮后,39歲的麥克阿瑟成為西點軍校歷史上最年輕的校長。一些在二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將領曾是麥克阿瑟在西點軍校時的下屬。
兵敗菲律賓
1941年12月7日, 日軍偷襲美國珍珠港海軍基地,第二天,又向菲律賓發動進攻。在菲律賓,麥克阿瑟犯下嚴重錯誤,日軍只用兩天時間就將美軍在菲律賓的空中力量摧毀殆盡。12月22日,日軍登陸菲律賓。兩天后,美國和菲律賓聯軍被擊潰。面對難以抵擋的日軍潮水般的進攻,麥克阿瑟陷入絕望。
1942年2月8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命令麥克阿瑟和家人撤離菲律賓。之后,麥克阿瑟率部從馬尼拉撤退至巴丹半島。然而厄運并沒有遠離,很快,麥克阿瑟的部隊就彈盡糧絕。3月11日夜晚,麥克阿瑟乘坐魚雷艇離開了菲律賓,他發誓一定會回來。4月9日,巴丹半島的美軍和菲軍共約7.8萬人向日軍投降,其中約1.5萬人在隨后的“巴丹死亡行軍”中被日軍虐待至死。兵敗菲律賓,麥克阿瑟無奈之下撇下部隊只身撤離,這是麥克阿瑟軍事生涯中灰暗的一頁。
戰功彪炳
從菲律賓撤離后,麥克阿瑟來到澳大利亞。在澳大利亞,他成為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粉碎了日軍攻占莫爾斯比港,進而挺近澳大利亞本土的邪惡企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3場戰役被認為具有逆轉意義:發生在蘇聯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發生在北非的阿拉曼戰役和發生在太平洋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這3場戰役標志著盟軍對法西斯戰略反攻的開始。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打響前,麥克阿瑟與太平洋戰區司令尼米茲對作戰計劃產生了分歧,兩人誰也不服誰,最后只能由總統羅斯福出面做出決定:戰役第一階段由尼米茲指揮,后兩個階段由麥克阿瑟指揮。在戰爭末期,兩人再次發生重大分歧,麥克阿瑟想奪回菲律賓,而在尼米茲的計劃中沒有奪回菲律賓這一項。這一次,羅斯福批準了麥克阿瑟的計劃。盟軍奪回菲律賓后,麥克阿瑟在雨中向菲律賓民眾發表演講,他滿含熱淚地說:“我終于回來了!”以勝利者的身份重返菲律賓,麥克阿瑟挽回了兩年前丟掉的顏面。
經過一場場血戰,盟軍不斷奪回太平洋上被日軍侵占的島嶼和土地,令日軍淪為甕中之鱉。在整個太平洋戰爭中,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麥克阿瑟戰功彪炳。
5支鋼筆
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投降。9月2日,在“密蘇里號”戰列艦上,麥克阿瑟代表盟國簽署了受降書。麥克阿瑟簽字時,安排在太平洋戰爭初期被日軍俘虜并頑強活到戰爭結束的老部下溫賴特將軍和英國的珀西瓦爾將軍站在他的身后,共享受降的榮耀。麥克阿瑟準備了5支簽字用的鋼筆,第一支送給了溫賴特將軍,第二支送給了珀西瓦爾將軍,第三支送給了美國政府檔案館,第四支送給了西點軍校,第五支送給了妻子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