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昌波
兩性市場是國內暫時還“放不上臺面”的龐大市場之一,這個市場在遭遇移動互聯網之后,漸漸顯得“開放”了許多,在越來越多創業者涉足這個市場,在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這個所謂的“移動互聯網新風口”之后,它變成什么樣了?

跨了世紀的情趣用品產業
長久以來,性文化是“羞澀”的國人所恥于提及的東西。比如在上個世紀90年代,內地出現了一家其老板被大眾怒罵為“流氓”,但生意卻越來越火的情趣用品商店—國人一直在“窺視”這個有需求,卻上不了臺面的市場。
十多年前,從第一家情趣用品商店開始,國內如深圳等沿海城市開始陸續出現了更多涉足該領域的企業。這些企業大多做的是OEM(代工)生意。在生意最好時,有坊間傳聞中國OEM占據了這個領域95%的市場份額;在生意跌入低谷時,這些OEM企業要么轉行,要么倒閉了。
在這期間,一些渠道商的命運和OEM企業類似,但和它們不同的是,渠道商給國人帶來的影響更為直接和深刻一些—國內城市落地門店數量增多,如其中一家名為歡樂堂的渠道商,就曾擁有多達三千家連鎖店。
再越過一個時間段,受互聯網和國外開放文化的沖擊,國人擁有了更多接觸情趣領域的機會,思想得以更為開放。時至今日,情趣用品產業已然在不知不覺間落地開花,甚至在各大電商平臺都已經有了專屬的導購頁面,大有“不管你喜不喜歡,我就在這里”的態勢。
“耍流氓”式的野蠻生長
人類對于感情的需求從未變過,互聯網時代讓男女滿足情感的方式變得更加多元。情趣玩具古往今來在兩性關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讓單身者與情侶在探索情趣的過程中,感受到兩性關系的溫暖、真實與親密。所以“有需求就有市場”,這句話放在這里再合適不過了。
愈發旺盛的購買需求
此前,2013年8月,大象保險套獲得泰山兄弟數百萬元人民幣的天使投資,2013年5月,情趣電商“性價比”獲得上海某基金1 000萬元人民幣“大天使”。上面的數字在科技領域還稱不得上規模,但這個勢頭或許正在慢慢改變,資本擔憂這是個一直未公開的神秘領域。但公眾似乎已被啟蒙,去年一款情趣產品于三天內就在淘寶眾籌到了200多萬元人民幣……
更為精細的數據當然也有,同樣是在2013年,聚劃算給出了讓人咂舌的數據:在短短4天內,KEY產后緊致按摩球突破千萬人民幣銷售額,銷售數量近5萬件,是線下單一門店的150倍。2013年可以說是情趣用品行業的爆發年,因為在這一年,情趣用品的市場規模達到300億元人民幣,單在淘寶購買性用品的人數就已經接近2 000萬(2010年時的4.6倍)。
有趣的是,和國內情趣用品的“發源地”為沿海城市一樣,如今增量最多的用戶城市也是諸如廣東、江蘇、浙江、山東、北京和上海等地。換句話說,經濟越發達、觀念越開放的地方在這個領域的適應能力也越強。
發展迅速的行業本身
一個行業的野蠻生長離不開用戶的接受程度見長,但其根本還是在于行業本身的適應能力。在此前,情趣用品在人們心中的概念還是“常規”的一些事物。但時至今日,情趣用品的品類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提兩個還算新鮮的詞,或許你轉瞬間就能明白:智能和虛擬現實。“智能”二字改造傳統事物的能力,如今我們已大多體驗過,那么與智能掛鉤的情趣用品呢?又或者更具“科技感”的其他技術?
目前,市面上已經出現的Realtouch就是采取視覺圖像與體感相配合的形式來滿足生理需求;而谷歌眼鏡一出,MiKandi首部Google Glass拍攝成人電影的信息就出來了;德國FunFactory生產的“沙漠風暴”,充分利用了人工智能設備對人體感官的刺激,從而使兩個人可以遠隔千山萬水卻如盡在咫尺般的享受親吻的感覺。
更新鮮的,是號稱可以“欺騙你的大腦”的虛擬現實設備。這套設備包括VR眼鏡、智能手機和智能情趣產品,三者配合使用,讓情趣產品的使用不再單單只是“釋放本能需求”,而是更具科技感的新潮體驗。
愈發“不保守”的人們
從字面上理解,“情趣用品”一詞發展至今,的確更“有趣”了一些。但實際上,相比于國外技術的日日翻新,國內市場的表現還是頗顯“羞澀”。
這和時代有關系。從諸多數據來看,目前仍是市場消費主力的80后在性的觀念上并不開放。而90后和00后們,不論是在消費能力和生活追求上都已經出現了趕超態勢。他們追求個性獨立,不僅更有意愿為自己健康的生理需求買單,也更在意產品的流行程度和使用體驗。從效果上來看,這就已然不再單純指荷爾蒙經濟的繁榮,而是代表著消費群體和消費理念的更新迭代。
總體上說,情趣用品從“奇怪的東西”變身“日常用品”,不僅僅是因為表面上的行業趨勢,而是實實在在的購買者思想觀念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