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
到底誰山寨了誰?
關于這一次事件,Boss直聘官方微信號推送的緊急聲明是這樣寫的:2月19日凌晨,不明身份人士趁開發小哥帶孩子睡覺的空檔,用極端手段攻擊Boss直聘App Store開發者賬號,冒充Boss直聘開發者,提請App Store官方刪除了《Boss直聘》APP,導致蘋果用戶無法正常下載。Boss直聘還在聲明中表示,搜索“Boss直聘”后出現了拉勾網的馬甲APP。Boss直聘的這一番言論將矛頭直指拉勾網。
隨后,拉勾網在官方微信推送了《拉勾的聲明:不好意思,這個黑鍋我們不背》,對Boss直聘的聲明作出了正面回擊。拉勾網指出,Boss直聘的官方APP在App Store被下架的原因是長期在蘋果商店進行違規操作,采用機器刷量的行為,搶占行業同類APP的流量。
此事件一爆發,Boss直聘和拉勾網的員工從知乎撕到了《微信》,吵得不亦樂乎。到底是Boss直聘賊喊捉賊的碟中諜計?還是拉勾網對Boss直聘下的技術黑手?目前還沒有定論,不過Boss直聘已經不滿足口水戰的形式,已經于今年2月底正式向法院起訴拉勾網。
招聘旺季前,炒作必須“來一發”

參考Boss直聘和拉勾網兩家招聘網站之前的行為,本次撕逼大戰更像是一場相互利用對方的炒作行為。在此之前,兩家公司在宣傳營銷上一直處于針鋒相對的狀態,而且還時不時秀一秀下限,丟一丟節操。
2015年3月,數名穿著暴露、身材火辣,胸部位置寫著“Boss直聘”的美女出現在北京望京,手中舉著印有“馬桶招聘節”二維碼貼的廣告牌,任由路人拍照。這種博眼球的營銷模式被媒體曝光后,被吐槽俗不可耐。不僅如此,Boss直聘隨后還發布了一張營銷海報,上面的配文是“從勾著到直立行走,猴子用了300萬年”。
除了兩家網站本身熱衷于炒作外,本次撕逼大戰更像是招聘旺季前的熱身賽。招聘行業對每年的三、四月有“三金四銀”的說法,因為每年的三四月份是跳槽的高峰期。根據某招聘網站發布的《2015春季白領跳槽報告》顯示,去年春節過后,有13.7%的職場人正在辦理離職或者入職手續,有47.8%的職場人在尋找新的工作機會,僅有6.1%的職場人表示肯定不會跳槽。
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招聘旺季,每家招聘網站都想盡各種辦法,搶占頭牌位置。而在求職高峰期,各大招聘網站除了在線下大搞廣告營銷活動,也不能忽視線上推廣的力量。App Store作為蘋果唯一的官方渠道,下載率的搶奪更為激烈,這也是Boss直聘和拉勾網不惜采用違規手段的深層原因。
市場烏煙瘴氣,互聯網招聘舉步維艱
在2015年,中國網民總數已經達到7.5億人,讓互聯網成為影響力最大的媒介,對很多傳統行業造成了革命性的沖擊。由于占據人數眾多,人口紅利大的優勢,中國的招聘市場是一塊巨大的蛋糕。根據速途研究院發布的《互聯網招聘行業報告》顯示,2015年互聯網招聘市場的規模已經突破39億元人民幣,2017年預計達到55.8億元人民幣。
但一切只是看上去很美,由于激進融資、大打廣告價格戰和企業管理層多番洗牌,中國的網絡招聘市場一直處于舉步維艱的低迷狀態。筆者列舉了現階段網絡招聘市場的三宗罪。
一宗罪:多數簡歷石沉大海。根據某媒體的專項調查顯示,65%的求職者曾經通過招聘網站進行過求職。不過,其中有近九成的受訪者對求職的效果表示不滿,更有63%的人表示通過招聘網站投遞平均每100份簡歷僅收到了0~5個回復。智聯招聘CEO劉浩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包括智聯招聘在內的各大招聘網站,對簡歷的反饋率目前都沒有跟蹤和統計。“求職者在向企業方投遞簡歷后,我們沒有對企業方設置是否給予求職者反饋的技術跟蹤。”
二宗罪:招聘信息實則變相廣告。易觀國際網絡招聘行業分析師劉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直言了網絡招聘的這一潛規則:“名為招人,其實一些招聘網站上的招聘信息都只是變相的企業廣告而已。”也有企業的HR私下里坦言,在招聘網站上“招人”所產生的廣告效應非常好。
三宗罪:出賣求職者信息漁利。由于近兩年經濟不景氣,靠向企業端收費來實現盈利的招聘網站由于日子不好過,便打起了求職者信息的主意。深圳一家網絡招聘的負責人揭露了行業的一個潛規則:幾乎所有小型招聘網站甚至一些培訓機構都有三大招聘網站的資料庫。
招聘網站的本質工作是為招聘方和求職方搭建一架精準對接的橋梁,顯然很多招聘網站并沒有發揮真正的實效。參照Boss直聘和拉勾網的撕逼大戰,由于現階段無法擺脫單一的盈利途徑,同行業間很容易走向由于同質化引發的惡性競爭。招聘網站只有從客戶和用戶的根本需求出發,升級優化服務,對運營模式進行創新,對市場進行專業化細分,走差異化發展道路,才有可能打開目前面臨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