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
三星怎樣保持節奏
2015年,S6在《福布斯》雜志網絡版評選的年度十大智能手機中排名第一,而剛面世的S7則在S6的基礎上,進行了全方位的優化升級。S7在發布會上祭出的三大殺手锏更是成功地彌補了前作的不足。來勢洶洶的S7讓整個市場和消費者對其充滿了期待。
其一:攝像頭,用手機拍照逐漸成為現代人一種必不可少的社交方式。針對消費者的需求,三星在攝像頭技術上下足了功夫:雖然S7是以1.7的大光圈和“500萬+1 200萬”的前后攝像頭組合面世,但是由于采用了堪稱黑科技的索尼全新“雙像素傳感器”,S7的攝像優勢將不再局限于戶外,而是表現在任何情況下。此外,S7在攝像頭設計上,還充分考慮了消費者的使用體驗。去年S6的凸起攝像頭被稱為整部手機設計中最大的問題,而S7把鏡頭的凸起降低到0.46毫米,相較去年凸起達到1.7毫米的S6攝像頭,下降幅度超過了70%。
其二:屏幕,S7 edge的曲面屏幕功能也在繼續加強。在新的系統上,雙曲面屏可以支持至多10個應用的快速呼出。S7 edge的側面屏幕還支持第三方應用,用戶能夠在側面屏上快速查看比賽比分、新聞和股票等信息。

為了增加曲面屏幕的實用性,三星還為S7 edge增加了一個名為Always-on Display的技術。這項功能借助AMOLED自發光的機制,在屏幕保持全黑的狀態下,只顯示用戶定制需要顯示的內容,比如時間和日歷等。據稱由于引進了此項技術,S7 edge屏幕每2個小時耗電僅1%,解決了2K屏幕所帶來的耗電問題。
其三:系統,當今手機市場上,幾乎所有的手機廠商都意識到系統優化的重要性。在S6面世的時候,三星就表現出了要美化TouchWiz UI的決心。而在S7身上,經過優化和改良的TouchWiz UI已然成為S7的核心競爭力。
除了系統版本更新之外,三星還在手游上開發出了新的玩法。三星在系統內打造了一個名為Game Launcher的游戲平臺。用戶可以在玩游戲的時候使用勿擾模式,讓自己在游戲時不被中途彈出的信息打斷。中途有事時,還可以將游戲最小化到桌面懸浮圖標中,再想玩的時候一鍵切換到原來的進度。
三星在高端手機市場如何保持地位?
近幾年,隨著蘋果手機向“大屏化”過渡和中國“高性價比Android手機”的崛起,三星的手機業務逐漸步入窘境。甚至有的國外分析師明確表示,三星手機正在步諾基亞的后塵。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HS Technology發布的2015年第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報告,小米和華為依然占據中國手機市場前兩位,其中小米手機第二季度市占率為18%,華為16%。
據IHS Technology中國研究總監王陽提供的供應鏈消息顯示,2015年第二季華為智能手機出貨量為3 000萬臺,其中幾款中高端的新品市場表現非常好,華為手機中國區營收已經超過小米。在中國市場,華為的優勢在于,中高端市場旗艦產品多,不同的子品牌針對不同的消費者群體,覆蓋面廣;小米的優勢在于價格,豐富的產品品類也能夠提升消費者忠誠度。
不過由于國內絕大部分手機廠商沒有獨立研發實力,大多靠廉價組裝機盈利,難言創新力,所以三星手機依然占據了很大市場份額。
作為在產業鏈上優勢減小的三星來說,想要在高端手機市場上保持地位,必須要拓寬自己的手機營銷渠道。作為一家傳統企業,三星更多地是依靠傳統的廣告營銷模式來攪動市場需求。在互聯網和電商領域,中國本土公司則顯得更加有優勢和經驗。不過,令人欣喜的是,三星已經在計劃效仿小米,希望通過電商渠道在印度等市場銷售手機。
蘋果銷量疲軟,三星的機會來了?
在距離第一代iPhone發布的九個年頭后,市場上唱衰蘋果的聲音比之前的任何時候都來得猛烈,缺乏革命性創新是喬布斯死后蘋果一直無法根本解決的問題。
如果說蘋果的優勢是倚仗iOS封閉的生態鏈系統,那么三星憑借的就是多領域的豐富產業鏈資源。
雖然三星在中低端市場上屢屢被山寨,但是曲面屏等高端手機核心配置和技術是其他商家很難抄襲的。所以迄今為止,三星依然在高端手機市場上占據重要的地位。
去年九月份蘋果發布的iPhone 6s系列,雖然拋出的一些新賣點在短期內拉動了銷量的增長,卻也為iPhone銷量的持續性增長埋下了隱患。三星選擇在這個時間內推出新一代旗艦手機,本就是瞅準了iPhone的市場空白期。而在定價策略上,三星似乎精準地抓住了用戶的消費心理:除了產品售價較于前代有所下調外,提前預定可以免費得到Gear VR虛擬現實眼鏡的手段,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在年末眾多產品發布的時間點上,LG和HTC等傳統手機品牌以及國內新崛起的手機廠商紛紛推出了自家的旗艦產品。不過,不管是在渠道覆蓋還是在品牌宣傳上,LG和HTC早已淪為二三線手機品牌,產品銷量并不樂觀。小米與華為等仍然死磕在3 000元人民幣以下的市場,避開了和S7的直接競爭。再加上2015年二三季度蘋果旗艦新品的空缺,三星著實迎來了一個銷量豐收的機遇期。
回顧去年同期的銷量成績,S6首月的銷售成績不僅讓三星重回美國手機市場領導地位,更令它的市場份額增長到了55%。但三星S7能否借此機會復盤,還必須要經得起營銷和銷售策略的考驗。
在這個非常階段,三星想要反超蘋果,除了繼續深耕、優化產業鏈,以及突出自己的特色之外,還要潛心學習蘋果的生態系統。在智能化手機越來越同質化的時代,誰擁有了持續創新的實力和廣泛的資源,誰就可以抓住成為行業領頭羊的機會。

從產品轉型,看三星的自我救贖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三星飽受抄襲蘋果的指責。雖然S3的面世奠定了三星手機霸主的地位,但是在此之后,三星始終抱著S3的輝煌不放,S4只是更大尺寸的S3,S5是更大尺寸的S4。三款手機除了不斷擴大屏幕尺寸,難找到任何突破。產品創新上的乏力讓三星手機的銷量從2014年開始急速下滑。
三星采用的高中低端全線產品覆蓋的策略受到了嚴峻的考驗—一方面,在高端市場受到蘋果的強勢打壓。另一方面,中低端市場手機廠商之間的價格戰愈演愈烈。三星可謂是腹背受敵。
按照三星的慣例,一旦遇到銷量下滑的情況,便會采取大打價格戰的策略。由于三星在市場的地位和雄厚的企業基礎,一旦采取犧牲利潤率換取出貨量增長的策略,將可能對智能手機市場產生影響,令整個智能手機行業的利潤率萎縮。但采取這種措施,只能暫時挽回銷售頹勢,想要在如雨后春筍般冒出的競爭對手中突出重圍,三星不得不從產品轉型上找尋自我救贖的道路。
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爬滾打,三星手機徹底拋棄了不斷被消費者吐槽的塑料外殼,轉而大量采用金屬材質。從S6開始,三星開始為自己正名。
從擺脫畫地為牢的S6到最新面世的S7,三星在產品設計創新和提升軟硬件技術上下足了功夫。不管是AMOLED屏幕、全像素雙核傳感器、Always-On Display技術還是雙曲面屏幕,S7成功地為自己貼上了差異化的標簽。而在專利盾牌的保護下,競爭對手在短期內很難超越三星。
總的來說,S7的工藝水平和創新元素不亞于前代產品,而且在硬件配置、做工和體驗方面處于Android手機領域的頂尖水平。S7的面世被三星寄托了更多的野心。從三星的地位看,它的產品轉型不僅將會給手機供應鏈,還會給整個智能手機市場帶來更為深刻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