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樓
國產手機廠商“瞄準”印度市場
2015年可以說是國產手機國際化的豐收年,出師海外的手機品牌越來越多,華為、聯想、小米和中興等,其中印度市場一直是最被看好。歐洲市場容量夠大,但競爭太激烈。雖然非洲市場智能手機普及率低,但消費力嚴重不足。
反觀,印度市場剛好,人口夠多,大部分消費者都有一定的消費能力。有報道稱,印度是亞太地區手機市場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據美國國際數據公司的統計顯示,2015年印度共銷售1.036億部手機,同比增長28.8%。而且印度缺乏足夠的制造業積累,是國產手機很好的出口區。
而我們知道,包括華為在內,全球智能手機排行前十中的國產手機品牌,市場占有量之所以夠高,低端機做出的貢獻不可忽視。在國產手機品牌之路還沒縷出個頭緒時,隨著4美元手機這個“梗”的出現,假如再喪失廉價這個王牌,其前景真讓人堪憂。更令人擔心的是,依靠國產廉價機生存的整個制造產業鏈的斷裂—去年華為和錘子的供應商和代工廠倒閉新聞就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大批人失業的后果可比國產手機國際化擴張受阻更為嚴峻。
“Made in India”已開始威脅中國制造業
其實,相比中國的發展歷史,印度走的路是比較坑的,印度是世界上有名的軟件大國。比如硅谷中印度人占比很高,有媒體甚至發出“印度人已統治硅谷”來吸引眼球。但是在全球三大移動生態中,谷歌安卓的掌門人是印度裔皮賈伊,2014年新上任的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也是印度裔。不知道蘋果的庫克退休之后會不會再來個印度裔CEO,到那時,印度就真的統治硅谷了。
但是,包括科技發達的美國在內,早在2013年就呼吁過要復興美國制造業。金融和互聯網等第三產業已經是全球發展的大趨勢,但沒了第一產業衣食住行都成問題,沒了第二產業發展第三產業就成了沒有地基蓋樓。印度的問題這方面就很尖銳,高科技很在行,但沒了第二產業這條腿,發展就有些畸形,如今已經跑不動了。
在這個大背景下來看,4美元手機鬧劇的出現,也就不難理解了。對于國產手機廠商們來說,雖然印度的體制運行糟糕到了讓人發指的地步,但印度已有心在這條路上玩命,恐怕后面還有各種大招。中國的制造商們,你們可得當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