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如意
需求巨大,出行平臺集體發力拼車
拼車出行是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和上班族出行難問題的一個有效方式,隨著拼車需求的日益增加,拼車行業也迎來了春天。2015年6月1日,滴滴順風車在北京上線,這也是滴滴快的繼打車、專車和快車之后,推出的又一個在出行服務領域的作品。滴滴快的此舉,給原本已眼花繚亂的市場注入了一劑猛藥,在嘀嗒拼車、微微拼車和51用車等十余家互聯網拼車企業已經占據自己陣地的大背景下,拼車這個已經逐步形成的紅海市場,注定要上演一幕幕血拼的大戲。
年初被稱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周期性人口遷徙”的春運,恰好為拼車企業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戰場。在春節返鄉的這個特殊節點,搭順風車成為很多人無奈卻又唯一的選擇。在常規交通形式不能滿足人們返鄉需求的當下,順風車的出現不失為一種很好的補充。
對于互聯網平臺加入春運之舉,交通運輸部表示支持。在2016年1月21日交通運輸部召開的春運服務新聞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王水平明確表態,春運期間互聯網平臺推出的“拼車回家”,交通部持支持鼓勵態度。

巨大的需求加上政府的鼓勵,讓眾多拼車企業干勁十足。嘀嗒拼車曾宣稱,自2月8日~16日9天時間里,全國范圍內返程訂單高達到63萬單,總計有81.9萬乘客通過嘀嗒拼車順利返程。
如今滴滴順風車已成為國內最大的拼車平臺,占到了國內拼車69%的市場份額。滴滴順風車已在343個城市上線順風車服務,目前使用過的乘客超過1 820萬人。滴滴快的總裁柳青表示,拼車市場規模巨大,但滴滴快的做順風車并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在公司創始之初就有規劃。目前平臺上的車主和乘客可以通過專車、快車遷移過來,車主和乘客的信譽度等也有寶貴的數據支撐。
在滴滴順風車的重壓之下,真正能坦然自若的拼車企業并不多,愛拼車這個拼車市場的第一批創業者甚至因資金供給不足而停止了服務。滴滴順風車的背后是騰訊和阿里巴巴,能與之抗衡的恐怕也只有獲得百度巨額投資的天天用車和51用車了。除此之外,還有創下拼車應用最高融資記錄,曾獲得1億美元C輪融資的嘀嗒拼車。
事實上,百度地圖早在2013年就曾開放接口,接入《滴滴打車》等打車軟件,但后來《滴滴打車》、《快的打車》分別在“大金主”騰訊、阿里巴巴投資逐漸壯大后,百度地圖悄然撤下打車入口,目前僅剩下與Uber的合作。現在百度頻繁出手順風車市場,并上線百度順風車,有可能就是在試圖彌補此前在打車市場的遺憾。
業內人士認為,百度在基礎定位、路線規劃等方面的技術優勢明顯,百度地圖的大數據應用,對于打車出行行業來說作用頗為重要。路況狀態,車輛信息等大數據信息能夠更加具體地解決出行問題,這也是百度地圖的優勢所在。

公益之下,收費標準缺少具體細則
據統計,2015年全國已經有二十多個城市的機動車保有量超過了百萬輛,到2020年全國汽車保有量將超過2億輛。而根據國外經驗,順風車每天可有效減少10%~25%的車輛,這對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有很好的作用。毫無疑問,順風車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這個市場注定是寡頭的游戲。業內人士表示,現在投資圈對于拼車企業的投資需求已近乎飽和,尤其是在BAT和國際巨頭Uber都已經全部入場的情況下,再投資拼車領域的回報率太低,成為炮灰的可能性太大。
未來的拼車大戰,將在滴滴順風車、天天用車、嘀嗒拼車和百度順風車之間上演。但即便是這幾家實力相對雄厚的參戰者,也面臨著巨大的困難,首當其沖的就是順風車的收費問題。與專車、快車等飽受質疑不同,順風車一直以公益的姿態出現在用戶面前,收費自然成了敏感話題。

年初,滴滴快的針對每單的順風車都會收取5%的費用,如果一個行程的順風車有4名乘客搭車,滴滴則可以分別收取4單各5%的費用。這5%的費用也引起了不少爭議,有的順風車車主說,車費少了干著沒什么意思了。有的車主說,沒有免費的蛋糕。有的車主說,還是收費好一點,不然依靠風險投資也無法長久。也有車主表示,收取服務費與順風車公益的身份不符。
除了出行平臺收取的服務費,順風車司機向乘客收取的費用也沒有明確的標準。2013年底,北京市交通委出臺關于合乘的指導意見,給出“合理分攤油費”為判斷標準。這一條款也被多家拼車企業寫入拼車條例中,作為乘客需要知悉的重要條款。但具體到操作中也有不少問題,是否應該收取平臺服務費、收取多少油費才算“合理分攤”,都沒有具體細則。
對于順風車司機來說,費用是首先考慮的問題。有車主表示,“順風”的標準確實不易界定,某些車輛的保養、維修費用都比較高,車輛耗油也遠高于經濟型車輛,很難制定統一的收費標準。滴滴順風車事業部負責人黃潔莉介紹,跨城順風車有一套復雜的計價原則,但基本上是根據公里數和座位定價。乘客付款之后,車主可以收到費用,滴滴會抽取每單5%的平臺服務費。
阻礙重重,未來仍需摸著石頭過河
除了收費問題,順風車面臨的阻礙還有不少。由于順風車還是一種剛剛擺上臺面的新鮮事物,即便是走在前列的滴滴順風車也還處于摸索狀態,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拼車的隨機性太大,很難讓出行平臺像對專車、快車那樣更加嚴格地當面審核駕駛人。拼車不僅對車型、價格等要求更低,甚至連審核流程都更加簡化。
弱審核的監管方式,讓拼車更容易出現問題。更讓人無奈的是,信息網站上層出不窮的拼車信息,更是處于無監管的狀態。用戶在選擇的時候只能是比較車型優劣和價格高低等,卻對背后的風險高低不能有明確的了解,只能是靠運氣。
在這樣的態勢下,搭順風車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諸多問題。如司機都是非專業司機,面對緊急交通情況、復雜路況等時應變能力較低,很容易出現大大小小的交通問題,影響乘客行程不提,更有可能會對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損害。一旦司機沒有上足保險,或保險公司不予理賠,那乘客只能將希望寄予司機身上—但這可能嗎?
此外,專車上也曾經出現過諸多違法事件,而順風車由于乘客和司機較多且復雜,更容易出現問題,讓不法犯罪分子有可趁之機。如果在偏遠地段實施不法行為,無論是求救還是事后的取證都會有很大難度。往小了說,如果車內都是不熟悉的人,倘若都不善于聊天,在轎車狹窄的空間內也存在氣氛尷尬的問題。
如果說上述問題還只屬于司機、乘客之間容易發生的問題,那么在春運這種特殊節點,行李將是最大的安全隱患。多人拼一輛車,往往會造成行李過多,無法安置的問題。如果行李擺放不當,很容易在行駛過程中遇到撞擊、上下坡和滑行等造成的人身安全問題。而這樣的問題很難善后,雙方容易各執一詞。
當然,最重要的是誰也沒有權利去搜查行李。司機沒有權利去檢查乘客的行李,乘客之間也沒有權利互相檢查,用戶也沒有權利檢查司機的行李。這就造成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司機和乘客都有攜帶違禁品的可能性。尤其是可燃和易爆物品,一旦在途中出事,肯定就是大事。而如果是其他違禁品被相關工作人員檢查到,司機和其他乘客也都有被牽連的危險。這樣看來,搭順風車回家風險還是很大的。如果不能消除司機和乘客的這些疑慮,順風車市場很難做到良性發展。
雖然交通部鼓勵和支持非盈利的順風車,但這也只是一個積極的信號,沒有真正落實到法律法規和日常的執行上。可以這么說,順風車現今完全沒有法律地位可言,即使是披上滴滴快的外衣,卻依然屬于非法營運行為。一旦被逮到,就只能繳納巨額罰款。出了事故,保險公司也可以拒絕賠償,讓司機全無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