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
故事還得從“賣吧”說起
百度“賣吧”事件,發酵于“血友病吧”被賣。1月11日,“血友病吧”原吧主上網發帖揭露百度貼吧將“血友病吧”原吧主、小吧主等管理權限解除,引入一位“血友病專家”成為新吧主。而這個新吧主,是曾經被媒體曝光過的“騙子”。隨之,網上討伐百度貼吧的聲音響起。
其實,血友病吧的事情并不是個例,去年1月,百度貼吧就曝出過類似貼吧買賣的爭議事件。當時一款日本網頁游戲貼吧“艦隊collection吧”的原吧主在莫名其妙中被撤,新吧主換成同類型國產游戲“艦娘國服”的管理者,隨后置頂的帖子也換成了“艦娘國服”的新聞。同樣的例子還有國產端游《九陰真經》的“九陰吧”,也是突然間貼吧的管理權限就由玩家手中轉移到游戲運營團隊手中,掌控貼吧管理權限后的運營團隊,刪除一切不利于本游戲的帖子,其中包括很多對游戲的正面建議。

而在業內盛傳的是,從2009年開始百度貼吧就接受第三方代運營公司的服務,吧主、廣告和運營早就已成為能被商業公司認證和購買的服務了。事實上,購買貼吧運營權也早已成了“產業鏈”,按官方價格,百度貼吧運營權價格最低每年3萬元人民幣,代運營最低每年6萬元人民幣。更嚇人的是,據統計,截至發稿前約40%熱門疾病貼吧被賣。
此次百度貼吧的“賣吧”事件在互聯網上掀起了軒然大波,迫于輿論的壓力,才有了前言中百度決定病種類貼吧全面叫停商業合作,只對權威公益組織開放。
為啥“賣吧”?10億用戶的利誘
對于“賣吧”事件的起因,百度方面解釋,初衷是“為了規范具有明顯商業屬性貼吧的運營管理,并提升貼吧的內容質量和用戶體驗,百度貼吧在2015年針對一些垂直和專業領域,開始嘗試引入專業機構,創新嘗試以‘專業機構+吧友的模式,與吧友共同管理相關垂直類目吧”。的確,百度貼吧里的不少貼吧都存在商業性質,百度副總裁、移動服務事業群副總經理陸復斌也在媒體采訪中說道:“貼吧誕生以來的前12年沒有盈利、沒有商業化,一直在虧損。2015年是貼吧的商業化元年。百度有超過1 900萬個貼吧,我們商業化的貼吧只是其中的萬分之一,約2 000個。在整個醫療健康領域,有十萬多個貼吧,其中只有約五六十個貼吧被商業化。同時,后臺數據顯示,所有引入商業化合作的貼吧用戶活躍度均達到此前的2倍以上?!?/p>
因此,不論是處于管理還是商業的目的,百度貼吧似乎都很有必要進行商業化。百度貼吧在開啟商業模式前,一沒有良好監管,二對于百度自身而言也沒有收益。開啟商業化模式,既能收錢,也能更好的管理百度貼吧的用戶環境,何樂而不為呢?然而這只是百度貼吧商業話的推進者們的美好想象。自從百度貼吧推出商業化合作后,負責管理的公司出于追求商業利益的目的,強加了不少廣告貼,使貼吧環境混亂、不公平現象頻出,造成吧友們的不滿,使百度貼吧的體驗環境混亂,用戶流失。
另一方面,百度貼吧之前的會員制度和貼吧植入廣告,帶來的收入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于是百度貼吧開啟了更深層次的商業化模式,但卻因為過度商業化,引起了不小的爭議。這次血友病吧被賣的事情引起激烈的討論,成了百度貼吧引起公憤的導火線,不過是因為疾病和醫療內容更加具有公共服務性質而已。
自我救贖?百度貼吧不能操之過急
近來,《百度貼吧》的移動端用戶或許都發現了,強行植入的廣告像牛皮癬一樣穿插在主題帖和回復貼之間。此舉有抄襲《微信》在朋友圈推出廣告的嫌疑,不過《微信》官方推廣在朋友圈出現的頻率很低,一般不影響用戶使用。而百度的推廣,翻十頁主題帖,就能看見好幾個官方推廣廣告—帶圖帶文,占用一個很大的頁面,極大的影響了用戶的體驗。
種種跡象表明,網友和用戶們對百度貼吧的商業化很是反感。而其他社交平臺的商業化模式卻沒有受到如此大的聲討,一是因為百度貼吧步子夸得太大,急于將自己的商業化搬到臺面上來,二是因為百度貼吧的公共服務性較強。百度貼吧一開始是產品,但如今百度貼吧不僅僅是產品那么簡單了,還被賦予了社會性。因為涉及到太多健康、醫療和美容等敏感領域,就不能同于《微信》和QQ等基于朋友發展起來的社交平臺。百度貼吧的用戶粘性并沒有那么強,讓其他企業參與到貼吧管理中,勢必會對用戶的言論和興趣造成影響,用戶逃離百度貼吧也就不是沒有可能的。所以,百度貼吧應該放慢腳步,先將保持目前擁有的巨大流量,而不要急于變現,不然只會適得其反。
其實社交平臺的商業化一直是個大難題,以《微信》和QQ來說,它們依然在商業化的道路上匍匐前進。而這次百度貼吧的商業化試水,也以失敗告終。甚至很多網友表示,如果百度貼吧繼續商業化,將會放棄百度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