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強
蘋果汽車,流產了
不久前,有關蘋果密謀已久的汽車項目流產的消息,開始在業內瘋傳。
據彭博社近日的報道稱,蘋果的汽車項目遭遇了很大的困難,團隊的規模被迫縮小,甚至已經有幾百人離開了這一項目。來自消息人士的爆料稱,蘋果汽車項目原本有1 000多人,最近幾個月已經有幾百人重新分配職位,或者根據自己的意愿離開。
據悉,汽車項目在蘋果內部的代號為“Project Titan”。2014年9月,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在接受PBC王牌經紀人采訪時就曾透露,蘋果正在從事一些秘密項目,而且外界還沒有相關傳聞。而隨后的幾年,蘋果所公布的Big Deal只有一個Apple Watch,業內人士認為,當時庫克口中所說的這個秘密項目,指的就是“Project Titan”。

事實上,蘋果汽車項目近來的動蕩已早有端倪。為了“Project Titan”,近幾年蘋果從很多傳統汽車公司和特斯拉等挖來了多位工程師。不過,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項目的管理層出現了動蕩—項目主管離開團隊,同時也引發了員工的離職潮。2016年初,蘋果汽車的項目負責人Steve Zadesky宣布離職,更是為蘋果的汽車項目雪上加霜。
盡管蘋果又先后招攬了克萊斯勒前全球質量監控負責人Doug Betts和福特前電動汽車電池專家Mujeeb Ijaz,并由黑莓QNX創始人Dan Dodge負責具體事務,但目前看來作用不大。無奈之下,這個曾被寄予厚望的項目,如今只能被蘋果戰略性放棄,團隊開始遣散人員,項目也開始謀求轉型。
處境困難的還不只是蘋果的汽車項目。具有很大聲量的樂視汽車項目,也同樣遭遇了危機。10月20日,樂視在美國舊金山藝術宮舉辦了一場其創辦以來最昂貴的發布會,宣布進軍美國市場。樂視董事長賈躍亭在發布會上開玩笑稱,遺憾未能如計劃乘坐無人駕駛的樂視汽車LeSEE PRO登場??删驮趲滋旌?,樂視合作伙伴Faraday Future(法拉第未來)的工廠就被曝出了停工傳聞。隨后,一封被曝光的建設承包商發送給法拉第未來的信件顯示,法拉第未來于9月份拖欠了2 100萬美元的工程款。
相對于樂視LeSEE PRO的第一款量產車還未發布便遭遇資金危機,阿里巴巴和上汽共同打造的榮威RX5似乎要順利很多。然而,這款號稱是“全球首款互聯網汽車”的產品,并未因其強大的互聯網功能掀起旋風,智能化程度并不如業界所期待的高。
回過頭來看,除了蘋果、樂視和阿里巴巴的汽車項目之外,國內如車和家、威馬、蔚來、小鵬和前途等一眾主打新能源方向的互聯網造車創業項目目前也還未能掀起多大波瀾??萍计髽I的造車之路,看起來并不好走。
互聯網造車,難在哪?
在《西游記》中,每當師徒四人遇到較難的關卡,導致取經之路陷入困境之時,豬八戒便會提出分行李各奔東西。其實做項目也一樣,當項目進展順風順水之時,也是團隊最為穩固之時,相反要是項目陷入困境,隨之而來的便是人心浮動,甚至團隊分崩離析。這或許也是蘋果汽車項目的真實寫照,團隊在實現蘋果定下的“小目標”時陷入了困境,不同的產品方向上的分歧割裂了團隊的凝聚力。
在媒體的報道中,蘋果的汽車團隊內部就自己的產品是否要和特斯拉進行正面競爭在戰略方向上一直存在分歧。而這背后的最根本原因,還在于目前的技術條件不成熟,造車過程中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即便強如蘋果,依舊造不出一輛自己滿意的汽車,那科技企業造車的難點究竟在哪呢?
不同于傳統的汽車企業,科技企業的口頭禪是“革命”和“顛覆”,尤其是對于存在了100多年的汽車產品,科技企業們早已卯足了勁兒要鬧出iPhone之于功能手機那樣的大動靜。既然要實現彎道超車,那么在項目立項之初科技企業們所定下的目標就更高。然而,他們忘記了自己是“外來的野蠻人”,想要一步登天難度實在太大—初來乍到的他們很難讓汽車領域冗長的供應鏈傾力為其服務。

即便是一部智能手機,也有超過1 000個零部件,就更別提汽車這樣的龐然大物了。它所涉及到的供應鏈,以及相關的利益分配等,比蘋果一手遮天的手機領域要復雜得多。當年,可換電池的電動汽車,就是因為供應鏈和利益分配的原因,而未能在市場鋪開。眾所周知,蘋果在面對供應商時一直都十分強勢,除了檢驗標準異常嚴苛之外,還會要求泄露相關消息的合作伙伴支付5 000萬美元的賠償金。汽車的元器件超過30 000個,蘋果很難在短時間內搞定供應鏈。而在供應商之外,剛入局的蘋果在造車領域也還不具備自己的核心能力,顛覆性的產品也只能存在于圖紙之中罷了。相反,前期巨額的開發賬單卻會源源不斷地出現—即便是光環照耀下的明星公司特斯拉,也是在連續虧損了12個季度之后才開始盈利。
不只是蘋果,所有立項造車的科技企業最終都會發現,自己給自己挖了一個大坑。有高調者,甚至讓自己有些騎虎難下。
軟件先行,蘋果變局過冬
彭博社的消息還透露,蘋果已經基本放棄了自己造車的計劃,留下的項目成員也多與無人駕駛技術、視覺傳感器和模擬器相關—蘋果開始轉型開發自動駕駛技術,以期初期和其他車廠進行合作。
“蘋果是一家軟件公司”,這是喬布斯經典語錄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句話。按照喬布斯本人的說法,軟件才是蘋果產品的靈魂,而硬件產品只是為了給其強大的軟件服務而已。此次,蘋果的造車計劃開始朝智能駕駛系統轉向,或許表明蘋果自己也意識到,目前在汽車領域還沒有足夠“強大的軟件”。
不過,智能駕駛已不是什么新鮮話題。特斯拉、谷歌、百度,以及以沃爾沃為代表的傳統汽車廠商都在這一領域蓄力。目前,智能駕駛還并不能代替人力,反而近來多次被曝出安全事故。更重要的是車OS的數據安全問題,而蘋果就曾在iCloud的安全問題上栽過跟頭。好在蘋果在軟件方面的實力有目共睹,此次蘋果汽車項目中的重要角色Dan Dodge,也曾是黑莓QNX汽車軟件的開發者。
放棄或者暫緩汽車硬件的研發,轉而做好自動駕駛系統—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這種思路竟然和小米先做MIUI再造手機的打法如出一轍。在技術和供應鏈還難以被攻克的當下,蘋果計劃先用自己擅長的軟件技術打入汽車領域,將自己包裝成“局內人”。在獲得用戶口碑和產業鏈參與感之后,再發力自有品牌的汽車項目。不得不說,這真是蘋果現階段的一種頗為實際的打法。

說來也巧,游戲界的暴雪公司也曾野心勃勃地想推出一款驚世駭俗的游戲大作Titan,但最終也是因為想法太過超前而不得不放棄。不過,誰曾想隨后暴雪從Titan項目中取出了“邊角料”,妙手“烹飪”成了《守望先鋒》,同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有傳言說,早在2007年,蘋果的主帥喬布斯就提出了開發汽車的設想,只是因為遇上美國的汽車產業大蕭條而最終未能如愿。蘋果的智能駕駛系統能否成為車聯網時代的MIUI或《守望先鋒》,我們還不得而知,但只要一切順利,蘋果的Titan卷土重來也并非不可能。
在蘋果之外,賈躍亭也表示將改變此前樂視激進的打法。樂視即將發布的人工智能產品,也將應用于包括汽車在內的多個方面。蘋果和樂視開始變陣,也暗示了互聯網造車迎來了冬天,無數PPT上的造車方案或將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