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蔣介石的一生中,曾收過很多賄賂,有三次受賄是最引人矚目的。
收受孫殿英盜墓之物
第一次受賄是在1928年,行賄者是第十二軍軍長、土匪軍閥孫殿英。
孫殿英當時駐守在河北省薊縣馬伸橋一帶,距離遵化馬蘭峪的清東陵不遠。1928年6月,他以進行軍事演習為名,秘密挖掘了慈禧太后墓和乾隆墓,得到了大批的寶物。
孫殿英東陵盜寶的消息很快傳遍全國,各社會團體紛紛發表通電,要求嚴辦盜陵者。閻錫山命令河北省主席商震嚴查此事,蔣介石也發出了“通飭所屬,一體嚴密緝拿,務獲究辦,毋稍寬縱”的命令。
孫殿英見形勢嚴重,便尋找門路,為自己的罪行開脫。打通了宋美齡的關節后,他立刻送上一批稀世珍寶,其中有慈禧太后鳳冠上的特大珍珠。抗戰期間宋美齡去美國訪問,將此珍珠綴在鞋上,使白宮的高官們大吃一驚。
同時,孫殿英又把乾隆墓中的九龍寶劍和一批名貴的古玩、字畫送給了蔣介石。送給宋子文的是慈禧太后頭枕的翡翠西瓜,送給孔祥熙的是慈禧太后鞋子上的寶石。閻錫山等高級官員也都有饋贈。
這樣層層賄賂的結果,終于使孫殿英化險為夷。
宋美齡收馬步芳賄賂的皮大衣
第二次受賄是在1935年,行賄者是號稱“青海王”的馬步芳。
馬步芳原是馮玉祥的部下,中原大戰時叛馮投蔣,被任命為第九師師長,后被擴編為新二軍,但蔣介石只給番號,并不發餉,目的是控制地方勢力的發展。
為了向蔣介石索要軍餉,馬步芳組織了一個“要餉團”去南京。他們到南京后,經多次申請,蔣介石才答應接見10分鐘。見面后,蔣介石東問西問,故意消磨時間,時間一到,蔣介石就起身送客,“要餉團”無功而返。
“要餉團”在南京活動數月,軍餉還是沒有要到。
經過研究,認為蔣介石還是收禮的,于是他們又千方百計地弄來十幾張海龍皮,做了一件皮大衣。這種海龍皮,毛色黑而褐黃,價格極為昂貴,而且買不到。他們又多次托人,才將皮大衣送到宋美齡手中。
幾天之后,軍事委員會通知“要餉團”說:“年度預算已過,今年不可能照準,但已列入下年度軍費預算。你們遠道而來,留京日久,可撥給臨時費用10萬元。”
“要餉團”終于圓滿而歸。
與李品仙分享盜墓所得
第三次受賄是在1938年,行賄者是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李品仙。
李品仙(1892- 1987),字鶴齡,廣西省蒼梧縣人。1938年1月,李品仙奉命駐防在安徽省壽縣。在他轄區內的壽縣田家庵附近,有一座楚懷王墓,隨葬品為數可觀。李品仙以“軍事演習”為名,歷時3個月,才將古墓挖開。墓內的隨葬品有綠色大翡翠球一個,鑲金柄銅劍兩把,金銀碗瓢數十個,還有一些不知名的奇形怪狀的古物。
最貴重的是大批木材,李品仙設法把這些木材運回廣西老家,再轉到香港,以每根500元的價格賣給了一個英國人。李品仙盜墓的消息,很快就傳到宋美齡耳中,她十分生氣,想當年孫殿英盜寶,還將最好的寶物進獻,李品仙竟敢隱匿不報,一毛不拔。于是她親自把一封舉報信送給蔣介石,蔣立即命戴笠查明此事。
李品仙盜墓后,也忐忑不安,得知蔣介石調查此事,立刻采取了補救措施。
李品仙正式寫了一份報告,說明挖掘古墓是為了使文物不致落入日寇之手。一式兩份,呈報給蔣介石和李宗仁,同時派專人給二人送去厚禮。送給蔣介石的是那個大翡翠球和金銀碗各一對,送給李宗仁的是古劍一把和金碗一對。其它有關人士也都送了禮。
禮物送到,蔣介石、宋美齡也就心照不宣,不再追究此事。
(摘自《南方周末》,包立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