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心怡
幾年前,旅居海外的舅公突然打電話給媽媽:“孩子,幫我訂一份《昆山日報》,每星期給我寄過來,費用我來出!”對于舅公的殷殷囑托,媽媽鄭重應允。
是呀!不用解釋,大家也能深深理解一個海外游子魂牽夢繞的思鄉情:“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舅公,一定會用他睿智的眼睛看這別樣的昆山。
今年,舅公回來了,仔仔細細游遍了昆山每一個角落。我不禁問道:“舅公,您看了那么多的報紙,相信您對昆山的了解不比我們少,那說說您對新昆山的理解吧。”
老人沉思片刻,緩緩道出了兩個字:“包容。”
“包容——”,我反復回味著這兩個字。
“中國有句古話:‘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你聽說過嗎?那可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喔。我們國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需要的就是一個能夠兼容并包的境界、一種包容萬物的坦蕩。我在國外這幾十年,外國人都提倡‘開明、開放、接納、多元的精神,實際上啊就是‘包容。可是我萬萬沒有想到,在我的家鄉——昆山,我見到了,見到了這種人類最為寶貴的意識——包容。”舅公說得異常激動。
“真不愧是老昆山啊!一語中的!同感同感!”爺爺贊嘆道。
是的,包容,現在我懂了:
看,那些外來的昆山建設者們,我們曾經叫他們“外地人”,可是現在,他們融入了昆山的血脈里,成了地地道道的“昆山人”。現在走在街上,你已經分不清是哪個是“本地人”哪個是“外地人”了;
看,公交車上,學生卡、老人卡,市民出行方便、快捷。一遇到有出行不便的,就有不少主動讓出自己的座位的好心人;
看,社區里,廣場舞、卡拉OK、老人活動中心,最最幸福的是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在“中大”集團的幫助下,享受著幾近免費卻又健康營養的午餐;
看,那排起的隊伍,是醫院在對市民進行免費的體檢;那新建的野馬渡廣場上人流如潮,電影院、游泳館、籃球場……市民們有了更多休閑娛樂的空間。
……
這座城市驕傲、自信,對待自己的市民,它有一種寬廣的胸懷和兼容并蓄的精神;而居住在這里的人,也因此有了開闊的心胸和真誠的品質。我想,這就是另一種包容吧!
“孩子們,作為新一代的昆山人,你們肩上的責任可不輕啊。記住,做人也要像這座城市一樣,擁有虛懷若谷的品質,善良、真誠、與人為善。”舅公鄭重地對我們說。
“嗯!”我若有所悟地點了點頭,媽媽說過:“任何一項偉大事業的背后,都必然有強大精神力量的支撐。”舅公所說的“包容”不正是習主席提出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好解讀嗎?
舅公,放心吧!雖然我現在還小,但是我相信,昆山經濟和社會各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既是咱們昆山人艱苦創業、不懈奮斗的精神展現,更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碩成果。我們會繼續努力,我們會讓“包容”成為這個城市最響亮的名詞,讓昆山的明天變得更加友愛、更加文明、更加美好!
指導老師:謝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