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
【摘要】我國婚姻法對夫妻財產制有法定財產制和約定財產制兩種規定。本文分析了約定財產制的立法背景,闡述了約定財產制中的約定需要具備的條件。
【關鍵詞】婚姻關系;約定財產制
夫妻間的財產關系是婚姻關系中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作為調整婚姻關系的重要法律,我國婚姻法對于夫妻婚前財產和婚后財產的歸屬、管理、使用、收益、處分,夫妻婚前債務、婚后債務的清償,婚姻關系消滅時財產的清算等規定了兩種制度,即法定財產制和約定財產制。法定財產制,是指在夫妻雙方婚前或婚后沒有對夫妻財產的歸屬等作出約定或者約定無效的情況下,適用法律的直接規定的制度。約定財產制,是指婚姻當事人以協議的方式,對夫妻在婚前和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財產的歸屬、管理、使用、收益、處分以及對第三人債務的清償、婚姻解除時財產的分割等事項作出約定,從而排除或部分排除夫妻法定財產制適用的制度。法定財產制是依照法律直接規定而適用的財產制,而約定財產制是夫妻以協議、契約的方式依法選擇適用的財產制,其效力要高于法定財產制,只有在當事人未就夫妻財產做出約定,或所做的約定不明確,或所做的定無效時,才適用夫妻法定財產制。
1980年《婚姻法》為適應社會政治、經濟、家庭關系發展的需要,使婚姻當事人有靈活處理夫妻財產關系的余地,明文允許婚姻當事人以契約方式規范其夫妻財產關系。在原第13條第1款規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財產歸夫妻雙方共有,但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該規定表明,在夫妻雙方婚后財產的歸屬、管理、使用、收益、處分等方面,我國的法律既承認夫妻共同財產制(即法定財產制),同時又以但書的方式允許夫妻雙方對夫妻財產制另有約定,而且該約定排除法律直接規定的夫妻共同財產制。自此,夫妻約定財產制作為法定財產制的必要補充,得以正式確立。但是,該規定對夫妻約定財產制無具體規范,現實中缺乏可操作性。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我國公民個人財產構成出現了新情況,財產種類不斷增多,財產價值日益增大,部分社會成員擁有巨額個人財富;婦女普遍就業,經濟地位有了較大提高;夫妻之間的財產結構變得日益復雜,既有夫妻雙方各自的婚前財產,也有夫或妻一方在婚后接受贈與或繼承所得的財產;既有家庭一般財產,也有夫妻所經營的企業財產等。夫妻財產的結構越來越復雜,財產的金額也越來越大,夫妻雙方當事人對于財產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因此,進一步完善夫妻約定財產制,就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980年《婚姻法》雖然規定了夫妻約定財產制,但是對于約定的具體條件、范圍、方式等沒有做明確的規定,而且采取了“除外”式的而非設置專門條款的立法模式,在夫妻約定財產制的規定方面的不足比較明顯,實踐中缺乏可操作性。為此,我國在2001年對1980年《婚姻法》的修改中,增加了完善夫妻約定財產制的相關規定,對夫妻財產制度作了重要的修改和完善,明確規定了夫妻財產的約定方式,將夫妻約定財產制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樣的規定尊重了夫妻的自由意志,體現了私法領域意思自治的基本精神,同時使這一制度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也為司法實踐中認定夫妻對財產的約定的效力提供了標準。修改后的《婚姻法》第十九條規定:
“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采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p>
根據上述規定,夫妻可以對相關財產的歸屬等進行約定,從而排除法定財產制的適用。雖然婚姻法對約定應符合哪些條件并沒有作出詳細規定,但參照我國《民法通則》、《合同法》、《物權法》的相關立法精神,夫妻訂立財產約定,依法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才能對當事人雙方產生預期的法律效力。
根據民法規定,當事人在從事民事行為時,必須具有相應的行為能力,而且意思自由。夫妻雙方對相關財產的約定,事關重要的民事權利之一——財產權,所以在進行約定時,必須符合相應的法律規定。夫妻訂立財產約定,必須具備下列成立要件,該約定才有效:
一、當事人之間存在合法的婚姻關系,而且雙方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由于是夫妻約定財產制,當然只能是有合法婚姻關系的夫妻雙方才可以對他們的財產做出約定。具備婚姻法規定的結婚條件,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了結婚登記,從登記之日起,男女雙方之間就具有了合法的婚姻關系。
夫妻財產約定屬重大民事行為,進行夫妻財產約定的當事人在約定時必須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民事行為能力是指當事人以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確定一個人是否具備行為能力,看兩方面:年齡和智力發育水平。我國法定結婚年齡男22周歲、女20周歲,均高于民法規定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所應該達到的18周歲,而且我國禁止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為未成年人訂立婚約。因此,具有正常心智從而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婚姻當事人,才能進行夫妻財產的約定。如果夫妻一方由于智力水平方面有欠缺,為民事行為能力受限制的人或者完全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不能適用約定財產制的規定,只能適用法定財產制處理夫妻財產關系。
訂立夫妻財產契約必須當事人親自實施,不適用代理。夫妻財產約定的內容關系到當事人雙方重大的個人財產利益,關系到婚姻共同利益,涉及到夫妻雙方相互扶養的義務,涉及到對未成年子女撫養教育的義務以及對長輩的贍養義務,因此只有當事人本人才能恰當地估計該約定是否合適,只有當事人本人才能恰如其分地進行與其社會、經濟地位相適應的約定。所以夫妻財產約定不同于一般的財產契約,它具有特定的人身性質,必須由本人親自實施,不得使用代理。
二、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
意思表示真實是指當事人在意志自由并能認識到自己意思表示法律效果的前提下,內心意圖與外部表達相一致的狀態。即行為人表示要追求的某種民事后果是其內心真正希望出現的后果。如果當事人的內心意志與外部表現不適應,則意思表示不真實。意思表示真實時訂立的夫妻財產約定,對當事人雙方產生法律效力。反之,如果一方用欺詐、脅迫、乘人之危等不正當手段干涉了對方的認識或者意志的行為,將會導致對方意思表示不真實,嚴重地破壞了意思自治原則,損害了對方的利益,這些行為導致的意思表示于理于法均不能使約定行為產生效力。
三、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
根據法理,當事人的行為要具備法律效力,必須符合法律規定,否則無效或者可請求撤銷。我國《民法通則》《物權法》均規定,財產所有權人對財產的處分不得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夫妻雙方對財產的約定也是如此,這里的“法律”不僅包括民事法律規范,也包括其他部門法的法律規范。夫妻雙方對其財產的約定是一種民事行為,此民事行為必須是合法、有效的,必須是符合公平原則、公序良俗原則的民事法律行為,不得規避養老育幼等法律義務,不得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的合法權益,不得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否則是無效的。所以,夫妻雙方的約定必須尊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不得利用約定規避法律以損害國家、集體或他人的利益,不得違背社會公共利益。
四、夫妻財產約定必須采用書面形式
夫妻財產約定是要式法律行為。要式法律行為是指依法法律規定必須采取一定形式或者履行一定程序才能成立的法律行為?!痘橐龇ā返?9條第1款明確規定,夫妻財產約定應當采用書面形式。書面形式是指用寫成書面文件的方式進行意思表示。書面形式具體區分為一般書面形式和特殊書面形式兩種。一般書面形式是指用文字來進行意思表示;特殊書面形式是指除用文字進行意思表示外,還必須對書面法律行為進行公示才予以確認,即采用可取信于社會公眾的、具有公信力的外部表現形式,如公證、登記等形式予以進一步證實或審核。根據我國婚姻法的規定,我國的夫妻財產約定只需采用一般書面形式即可成立,法律不強制要求采用特殊書面形式,當然,如果當事人自愿采用特殊書面形式的,也為法律所允許。
一般情況下,夫妻雙方的約定同時具備了上述內容,該約定就具有了法律效力,夫妻雙方都要遵守該約定的內容,按照約定的內容來確定各自財產權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