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小悅 王娟
【摘要】近年來,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而老年人的養老問題也備受關注。社區居家養服務是目前解決養老難題最經濟,最可行的方法之一。發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有助于和諧家庭、和諧社區和和諧社會的建設。
【關鍵詞】老齡化;社區居家養老
課題項目:贛州市社會科學研究課題(課題編號: 15372)
一、研究背景
根據聯合國提出的標準: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的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人口總數的10%以上,或者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數的7%以上,就被認為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了人口老齡化行列。我國國家統計局2015年的統計數據表明,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全國總人口數137462萬人,其中60周歲及以上人口22200萬人,占比16.1%,65周歲及以上人口14386萬人,占比10.5%。年末全國各類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3.2萬個,其中養老服務機構2.8萬個。社會服務床位[47]676.3萬張,其中養老床位669.8萬張。年末共有社區服務中心2.4萬個,社區服務站12.5萬個。隨著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老齡化社會問題尤為突出,如何解決社會老齡化問題更顯得尤為重要。
我國提出了社會化養老的總體要求,并頒布了系列政策法規。近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各地出臺政策措施,加大資金支持力度,使我國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養老機構數量不斷增加,服務規模不斷擴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
傳統文化影響下的中國老年人,普遍希望在人性化、個性化和舒適化的家庭環境中養老,他們認為在家中養老是天經地義的,而去養老院的老人是因為無兒無女或者是因為兒女不孝。隨著現代化的進程,傳統社會逐步演變為現代社會,在這個過程中,原來由家人承擔的家庭服務照料的勞動力不斷被削弱。人口老齡化,尤其是高齡化,致使失能老人增多;家庭小型化,又使提供服務照料的人力資源不斷減少。隨著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實施,以及經濟社會的轉型,家庭規模日趨小型化,“4-2-1”家庭結構日益普遍,有兄弟姐妹的家庭可以共同承擔對父母甚至是祖輩的照護,現在演變成由獨生子女獨自承擔所有的一切。社會競爭的加劇,工作壓力的增加更是加重了照護者的負擔,容易陷入事業和家庭的沖突中。家庭規模的縮小和結構變化使其養老功能不斷弱化,必然導致服務功能外移,對專業化養老機構和社區服務的需求與日俱增。
眾多研究和實踐表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即是目前解決養老難題最經濟,最可行的方法之一,也是發展社區服務業,推動社區就業與再就業的新的著力點,同時又是促進家庭和諧,社區和諧和社會和諧的重要舉措。
二、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概念界定
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是以社區村,居委會為核心,社區居家養老為依托,社會化專業服務和非專業化服務相結合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作為一種社會化的養老服務模式,仍強調家庭在老年人照料中的重要地位,包括提供精神支持、照顧支持、經濟支持等。但更強調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導下,將社區照顧與家庭養老有機結合,充分整合社會資源,為老年人提供更多持續性幫助,以減輕家庭照顧的負擔。
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從低成本、多樣化、高效性和可行性為基本原則,充分整合社會資源,讓老年人享受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以促進我國社會的和諧發展。
三、贛州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現狀及問題
根據贛州市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數為954.21萬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124.5萬人,占比13.1%。全市有綜合福利院18個,敬老院248個,光榮院44個,民辦養老服務機構26個。數據顯示,養老服務現狀并不樂觀,還有待于發展和全面提升。
2013年,為解決“空巢”老人日常生活有所依靠,章貢區民政局在水東沿垇村、東外白云村、贛江人民巷社區、解放中山路社區等8個社區村辦起了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解決了城鄉空巢老人生活無人照料的困難。經過調查,目前贛州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如下:
1.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需矛盾及宣傳力度有待加強。在調查的120位老年人中,其中對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非常了解的只有17.1%,而不了解的老年人占有55.7%;而在老年人是否希望由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為其提供服務這一問題上,渴望服務的只有16.5%,而不希望得到服務幫助的高達43.7%。贛州市章貢區共有社區75個,而傳統文化影響下的中國老年人,普遍希望在人性化、個性化和舒適化的家庭環境中養老,他們認為在家中養老是天經地義的,而去養老院的老人是因為無兒無女或者是因為兒女不孝。
2.服務人員素質有待提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人員普遍素質較低,年齡介于40-50歲之間人數較多,大多數服務人員只能完成簡單的家務照料等工作,缺乏專業的養老服務培訓及專業的護理知識。由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經費主要依靠政府的補貼政策和激勵政策,而服務人員的待遇較低,工作辛苦,無法吸引年輕的專業護理人員從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
3.服務缺乏監管。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聚集了來自不同生活環境、不同經濟狀況、不同身體狀況的老年人,因此對于每一位老年人的照料應該進行有效的評估和建檔。養老服務涉及的部門較多,建立長期有效的工作機制尤為重要。我市應結合市情,對于養老服務建立有效的工作協調機制和統一的規范制度。
四、贛州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建議
1.政府的政策支持。贛州市人民政府在2015年8月出臺的《贛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中明確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功能齊全、覆蓋城鄉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發展目標。特別是在發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明確提出為高齡、低收入失能等困難老人免費配置“一鍵通”電子呼叫設備。建立健全以企業和機構為主體、社區為紐帶的居家養老服務網絡,滿足老年人養老需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通過政府補助、購買服務、市場培育等方式,助其擴大規模,增強服務保障能力。在新建城區和老城區的居住(小)區,都提出了相應的建設配套養老服務設施的標準,并提出到2020年,全市建成2400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平臺,覆蓋全市100%的城市社區、90%以上的鄉鎮、60%以上的行政村的目標。
2.建立健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平臺和網絡建設。第一,建立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如為老年人提供緊急救援和生活需求等服務。讓老年人隨時可以在通暢的網絡下尋求幫助。第二,建設老年人活動中心,如老年大學等平臺,豐富老年人的老年生活,幫助老年人學習新生事物。開展老年人心理咨詢中心,緩解老年人的心理壓力。政府可與相關院校簽訂長期合作發展機制,鼓勵學習心理學專業的大學生來做義工,不僅可以幫助老年人緩釋內心,還可以更多的了解老年人的心理變化。第三,鼓勵專業的家政服務機構參與到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在老年人提供專業的家政服務的同時,也解決了下崗或失業群眾的就業問題。第四,鼓勵大學生及志愿者參與到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為老年人提供文化和娛樂活動。
3.醫療服務機構與居家養老服務擰成一股繩。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要有專業醫療服務機構的支持。第一,為老年人建立健全健康檔案,適時安排全科醫生及專科醫生為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第二,采用視頻的方式定期為老年人提供養生講座,豐富老年人的健康意識。第三,提高社區醫療保健隊伍的綜合素質。社區醫療保健隊伍的中堅力量應該是來源于專業衛生護理及醫學院校的大學生,政府應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去,為最需要幫助的群眾提供服務。第四,完善對于貧困老年人的醫療救助制度,讓每一位貧困的老年人老有所養,病有所醫。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老齡化發展速度之快及新問題層出不窮,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它需要政府的支持,企業的支持,人民的支持。相信在社會各界的努力下,通過科學的規劃和有效的落實,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會得到高速發展,讓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安享晚年!
作者簡介:尹小悅(1988-),女,江西贛州人,講師,研究方向:市場營銷。
王娟(1985-),女,江西贛州人,講師,研究方向:醫院信息管理。通訊作者:尹小悅贛南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