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東
“拜客”“播客”“換客”,這些新鮮名詞在校園中廣為流傳,作為新生力量的“創客”,也正異軍突起,占領校園風云人物榜。
資深“創客”林效宇是長沙市長郡芙蓉中學的學生。高高的個子、俊朗的外表、鏡片后深邃的目光,無不透出他的機靈。
熱情、開朗的林效宇從小酷愛無線電和科技創新,自小學起至今,已獲得國內外各級獎勵近50項。2012年,林效宇發明的“防臭防蚊蟲排水溝蓋”在第七屆國際發明展覽會暨國際教學新儀器新設備展覽會上攬獲銀獎。2013年,他的個人作品“新型樓道提示裝置”獲第三十屆長沙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同時還榮獲第九屆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湖南省優秀獎。
“創客”林效宇的科技創新之路曾有過怎樣的際遇呢?我們一起走進他的小小世界吧!
林效宇從小就愛學好問,勤于動手。他的爸爸從事的是畜牧藥研究工作,所以家里有很多用來做實驗的瓶瓶罐罐。每次爸爸工作時,林效宇總愛圍在他身邊問問這,動動那,為父親“打下手”。
為滿足孩子的好奇心,爸爸一有空就會給林效宇做一些簡單的小實驗。“為什么淀粉遇碘變藍”“為什么醋泡過的雞蛋會變軟”……在爸爸的影響下,林效宇對科學知識的興趣與日俱增,課余時間大多獻給了課外書,《科技博覽》《異想天開》等電視節目也成了他的最愛。
積累了一定的知識,林效宇總想著試試身手,家里的舊電器成了他的“頭號改造目標”。小到舊手機、舊手表,大到舊電視機、舊電腦,沒有他不敢拆的,拆完還琢磨它們的原理,偶爾他還會在馬路上或自行車修理鋪撿些廢零件,制作一些小玩意兒。
漸漸地,他的房間變成了“加工廠”,工具、模型、零件遍地都是。剛開始媽媽還會耐心幫他收拾屋子,可沒過多久,又被林效宇弄得一團糟。一來二去,家人懶得管了,為了不受“打擾”,還專門給他騰出一間屋子當工作室。
小學四年級時,林效宇參加了長沙市芙蓉區少年宮組織的無線電興趣班。在別的同學癡迷玩游戲時,他卻在一邊捧著《愛上制作》看得津津有味。很快,他就從興趣班脫穎而出,不僅多次代表學校在湖南省青少年電子制作錦標賽上摘金奪銀,還遠赴美國參加了第三屆VEX機器人世界錦標賽,并收獲銀獎。
不斷萌發的夢想和不斷實現的愿望,激發了林效宇對科技創新的熱情。有段時間,家里飲水機的報警器出了問題,加水時容易溢出,不僅造成了浪費,還得拖布掃帚齊上陣,費上一番功夫才能弄干凈。
聽到家人的抱怨,林效宇決定自己想辦法解決。他找來水位提示器,把原本提示器只有到達水位時才會響的功能改為在不同水位提示音不一樣,徹底解決了困擾家人的難題。
“創新比玩游戲更有樂趣,那種成就感只有喜歡它的人才能體會到。”林效宇說。
“遇到問題時,林效宇喜歡思考如何解決;遇到新事物,他會思考是否可以做得更好。”指導老師陳水章如此評價他的得意門生。
剛進初中,林效宇就加入了學校的科技創新社團。那年,恰逢長沙申報文明衛生城市,大家都想盡一份力,林效宇也不例外。在上學的路上,他經常會路過一些下水道口,臭氣從里面溢出,行人無不捂著鼻子匆匆走過,這讓林效宇有了創作靈感。
“我想做個防臭的下水蓋,讓城市變得更加美麗。”為了盡快把想法變成現實,林效宇和社團里的曾子毅、楊侃組成了一個團隊。三人先測量各種下水蓋的尺寸,再各自設計圖紙,最后選擇最適合的方案。“開始我們計劃利用類似廁所下水道‘S形存水彎的設計,但這樣只能阻隔臭氣,不能防止蚊蟲的滋生。”林效宇說。
緊接著,曾子毅提出利用彈簧原理的想法——利用水的重力與彈簧的拉力,開啟和關閉排水井,阻隔臭氣與蚊蟲。
“不行,彈簧壽命有限,不可能每隔一兩年就換一次。”林效宇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這個方案的缺陷。
“設計成連動裝置呢?利用人工踩踏的方式使下水道口發生位移,從而達到阻隔臭氣的目的。”楊侃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然而這一方案又被林效宇否決了——雖然密封性很好,卻需要人工控制。
經過近半年的不斷嘗試,參照杠桿原理,林效宇和其他兩位成員終于設計出利用水的重力與擋板自身重量保持平衡、進行開閉的裝置,既能讓排水順暢,又能防臭、防蚊蟲。
這個費盡心血的“防臭防蚊蟲排水溝蓋”不僅榮獲第三十屆長沙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第三十三屆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還在第三十屆長沙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收獲青少年優秀專利獎。
雖然發明“防臭防蚊蟲排水溝蓋”占用了不少休息時間,但看到自己的作品得到大家的認可,林效宇很自豪。“現在正忙著對作品進行推廣,希望早日發揮它的真正價值。”
林效宇的愛好廣泛,從小對音樂癡迷的他還特意學了二胡。在工作室的一角,就擺著他心愛的二胡。“壓力大時,我就會拉上一曲,放松自己。”
攝影也是林效宇的興趣愛好之一。每到周末,他常常拿著相機,記錄這座城市的故事和美景。
更令人驚訝的是,作為典型理科男的林效宇竟然是班級的語文課代表!他笑著解釋說:“我平時愛看‘雜書,文學作品讀了不少。”在2012年第四屆“創作杯”全國青少年作文大賽上,林效宇還獲得了優秀獎。
“科技創新中養成的嚴謹思維方式適用于其他科目的學習,”林效宇說,“科技創新不僅沒有影響學習,還帶來了正面幫助。”身為副班長的他,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如今,他已不滿足簡單的小制作,而是希望早點進入大學,完成夢想中“科技含量更高”的發明,做一名真正的“創客”。
編輯/呂秀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