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豐
暴虧的美圖,光有流量可不行
圈用戶!圈流量!做體量!在互聯網的世界里,流傳著一條如摩爾定律般的定理—“有流量就能變現”。為此,投資人和創業者們,前仆后繼、不計成本地燒錢。然而伴隨美圖的上市,投資人的眼鏡碎了一地。
美圖的上市招股書顯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美圖系列產品總月活躍用戶4.46億人,其中《美圖秀秀》月躍活數1.03億人。作為一個工具類APP,這樣的流量成績,不可謂不靚麗。然而,細看它的營收構成,2016年上半年的營收有95.1%來自手機銷售,而2015年的營收也有89.9%來自手機銷售。也就是說,這4.46億用戶,在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只貢獻了10.1%和4.9%的收入。這是一組令人尷尬的數據,號稱擁有4.46億用戶的美圖系APP們,好像真的變不了現。

2012年,作為第一批“獨角獸”工具類APP中的一員—《印象筆記》,最高時估值超過10億美元。然而三年后,《印象筆記》裁減了大約18%的員工,還將關閉海外辦公室。無獨有偶,《墨跡天氣》這個曾經的天氣類APP狀元郎,日子也不好過。它為變現做的努力—空氣果空氣凈化器,銷售數據也相當的慘淡。
毫無疑問,這些工具類APP雖然能夠滿足用戶剛需,但是過于低頻,很難培育用戶粘性,從而出現用戶在線時長不夠,轉化率太低,變不了現等問題。
巨幅虧損,真相在哪兒?
美圖公司的招股說明書透露,截至2016年上半年,凈虧損人民幣22億元人民幣,累計一共巨虧62.258億元人民幣。就算是除開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和一般會計原則(GAAP)之間的不同,美圖公司的累積虧損也達到了11.39億元人民幣(通俗點講就是,多出來的虧損其實就是美圖提前預支了上市的募資,從投資人那里獲得的“高息借貸”)。美圖的虧損確是不爭的事實,但是這其中的真相又是什么?
一方面是盈利模式單一,前文講到,在2016年上半年,美圖公司在互聯網服務及其他業務中只有《美拍》和《美美小店》有盈利占美圖總收益的4.9%,而收益最多的美圖手機占比95.1%。有分析人士認為,美圖的手機雖然在總收益中功不可沒,但不代表其有戰略地位。因為美圖的大部分APP都偏工具性,對硬件的依靠很小,手機銷售額的提高對美圖旗下APP的流量沒能起到作用。對于靠工具類APP打天下的美圖來說,半吊子的手機業務無論如何盈利,也只能是杯水車薪。而除了《美拍》,大量用戶對于工具類APP的隨機性需求也是直接導致用戶黏性偏低的原因,這也是美圖盈利模式相對單一的罪魁禍首。
另一方面,除了手機業務,美圖在其他渠道上的變現能力也不明朗,包括在線廣告、電子商務和互聯網增值服務。而借由這次上市,美圖還收購了Bellus3D約33.3%的股權。這家公司專注于整合3D人臉識別技術,以使用3D繪圖對視頻中的動態影像進行改動。盡管對于前沿技術的投資是值得期待,但對現階段的美圖而言,想要依靠這些前景尚不明朗的業務來快速實現盈利仍不現實。
未來,美圖如何證明自己?
表面上看似巨額的11.38億元人民幣虧損,其實是由于美圖的諸多產品還在布局拉量階段,需要大量的前期資金投入,再加上營銷開支和研發開支龐大所致。不過筆者認為,雖然目前美圖用戶增長已經達到一定量級,但是想要成功撐到商業化變現的收割期還需要學習另一位互聯網巨頭—騰訊。
眾所周知,美圖最核心的資產是其龐大、活躍及快速增長的用戶基礎。而我們看到在美圖通過諸多產品矩陣的布局與商業模式的打造中,美圖的商業模式其實越發像騰訊。騰訊是通過QQ建立起的用戶基礎,最開始用彩鈴變現,之后是QQ會員,再到后面的游戲和廣告。同時,騰訊也把流量輸出給其他的戰略業務形成戰略協同。即通過免費產品與服務連接用戶,在龐大的用戶基礎上再通過增值服務與廣告游戲等盈利模式來變現。
美圖則通過《美圖秀秀》、《美顏相機》和《美拍》等產品建立用戶基礎,構建產品矩陣,吸納大量活躍用戶,各個產品流量與用戶可以互相輸送,再通過在線廣告、電子商務和互聯網增值服務,增加新的變現途徑。在目前來看,這部分商業變現,占比仍然很小,但美圖的主流用戶群體是女性,社交意愿、消費能力和消費潛力都很大,同時正在將其用戶從圖片到視頻的活躍轉化,并著手打造視頻直播社群,這里面盈利空間還是比較充足的。
此外,美圖還可以大力推進智能手機軟硬件融合的模式,形成精準廣告、社區電商、直播道具和游戲等盈利途徑,與美圖的各個戰略產品進行流量互輸和協同互補。這樣下來,美圖的未來還是有相當大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