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無論走哪條路,老人的感情需求都不能缺位。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這是需求,也是目標。”
—— 老無所養之憂永遠能戳中大家的痛點。且不說養老的經濟壓力問題,如何實現老人身邊“有人”,在人員快速流動的今天,更是一個大問題。《人民日報》發表評論說。
“趕快把廣場舞申遺,趁還來得及。”
——“拔河比賽和儀式”由韓國與越南、柬埔寨、菲律賓4國聯合申遺成功,成為韓國第18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中國網民這樣表示。
“隨著我國逐步建立統一的基本醫保制度,并不斷完善大病醫保、大病救助及社會救助制度,實現各種社保制度之間的無縫銜接,這樣的違法犯罪才能在制度上避免。”
——日前浙江省諸暨市患有高血壓的鄒某,讓女兒用老伴的社保卡買藥,合計報銷11376.64元,結果母女倆雙雙獲刑。《京華時報》發表評論說。
“只有子女將‘常回家看看坐實,當‘真親情回歸,來自騙子的虛情假意也就不攻自破了。”
——聽信講座,老人一年花10多萬元買保健品,85歲老人成“月光族”……近年來,關于老人身陷保健品騙局的新聞屢見不鮮。《廣州日報》發表評論說。
“當我們不斷發明新的節日,又將西方的節日不斷復制到東方,還在改變每一個傳統節日內涵的時候,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都演變成了大大小小的購物節,我們面臨每一天都將被節日填滿的困境。”
——科技財經作家陳世鴻在專欄文章《人造的剁手節讓世界更加混亂》中寫道。
“作為伊核談判的重要參與方,中國通過積極斡旋、主動作為,展現了新時期中國外交的大國氣派和大國風格。”
——伊核全面協議達成,西方國家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人民日報》發表評論說,無論在伊核談判中,還是協議后續落實中,都離不開中國的積極斡旋和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