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我是一個閑不住的老頭!”劉芝棟老人反復地說。1997年7月退休的他,在部隊和公安部門工作長達46年,80歲的他早已到了享受天倫之樂的年齡。然而他一刻也閑不住,每天早晨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去離退休黨支部活動室,打掃好衛生,靜靜等待老同志們蹣跚走來,在歡悅祥和的氣氛中開始新的一天老齡生活。
離退休黨支部現有離退休老黨員40余人,都是從干警生涯退下來的老同志,但生活不盡如意。有的長年患病在身卻難以維持醫療保健費用,有的兒女工作在外無人經常照顧,有的家庭經濟困難生活艱難,有的性格孤僻生活孤獨。劉芝棟記在心里,四處奔走相告,代為申請困難救助,盡其所能想方設法為困難老同志解決困難,讓都能享受到黨的溫暖關懷。自2010年起,劉芝棟先后幫助了62位離退休黨員得到了返還黨費32000元的補助。
劉芝棟不僅關心著老同志,還根據自身的特長和優勢,參加了縣關心下一代委員會的工作,到各地學校為學生做講座報告,調查失足少年社會原因,提出預防辦法。先后參加了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協助調查組寫出了《鳳岡縣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同時,還參與了全縣精神病人的醫治等問題進行調查,并寫出了調查報告。2008年,在市委組織部舉辦的遵義市離退休干部黨支部培訓班中,為進一步搞好鳳岡縣公安局離退休干警黨支部工作指明了方向。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曾任縣公安局政委的劉芝棟退下來后,依然是公安局家屬院的“領導”。用他自己的話說,在小區群眾心目中德高望重,大家樂意聽他的。劉芝棟老人積極爭取向有關部門爭取協調把泥濘的小區變為水泥硬化路面。在小區管理問題上,劉老毅然擔起“領導責任”,想方設法為小區群眾解決困難和問題。
一次,劉芝棟得了肺炎,因小區的物業管理問題,病情尚未全愈就出院了,強忍住劇烈疼痛,就為籌集支付門衛和清潔工的17000元,帶病解決了小區群眾難題。“群眾事無小事”劉芝棟老人身體力行,為在職的黨員干部做出了榜樣。
“祖德馨人傳后代,宗功顯世樹家風”
老伴邱宗碧與劉芝棟是家屬院人人夸贊的一對和睦典范夫妻。老伴邱宗碧1957年參加工作,退休前一直從事教育事業。從1958年結婚到現在,夫妻倆互敬互愛,彼此關照。
共育有五個女兒,父母言傳身教,管教嚴格的家風,為她們健康成長,接受良好教育,順利走上工作崗位奠定了人生的基石。劉芝棟與老伴相互體恤、舉案齊眉的優良家風,給子孫后人做出了好榜樣。在劉芝棟老人生病期間,五個女兒女婿及外孫經常前往看望,讓他們倍感老年生活的溫暖和幸福。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劉芝棟老人半生戎馬的干警生涯,是一摞珍藏完好的勛章和證書。有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司令部、政治部頒發的記三等功證書,有貴州省公安廳頒發的記三等功獎章,有遵義市委組織部、老干局頒發的“四好”老干部黨員獎章等。這些勛章和證書,默默無言地見證著他曾經的工作奮斗經歷。
“我小時候生活在一個放鴨的農民家庭,沒有書讀,后來進了掃盲班才開始識字,全憑自己的努力,才成就了今天……”劉芝棟說。作為一名干警的他,經歷過和無數歹徒殊死搏斗別的場面,有付出也有收獲,人生沒有給自己留下遺憾,盡職盡責就是對自己身為一名人民警察肩負著的使命最好的交待。如今的他生活早已趨于平靜,平日除了喜歡打打門球之外,更多的是在支部活動室這個大家庭里,與大家和睦相處,其樂融融。這就是劉芝棟,一個熱心公益,老有所為的退休老干部。(鳳岡縣委離退局 朱書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