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近年來,金沙縣城鄉活躍著一支由老領導、老干部、老職工、老教師、老農民組成的以弘揚傳統文化為已任的“老”字號的文化隊伍。
隊伍成員大都是在該縣詩聯創作、書法、繪畫領域內有一定造詣的“名人”,人們戲稱這支隊伍為金沙文化建設的“白發軍”。他們不辭辛勞,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增加金沙縣文化軟實力發揮了余熱。
近年來,這支文化“白發軍”,以創“詩鄉、詩校、詩縣、詩教”為主要任務,在金沙縣新農村建設,廉政、校園、計生文化等建設方面獻計給力。并逢年關節日自發組團到鄉村的集鎮鄉場擺攤設點,無償給群眾書寫春聯,深受群眾的歡迎。通過他們建立了各類詩聯學會、社團組織60余個,鄉鎮詩聯學會18個,中、小學校詩社文學社等社團近50個,且均創辦了自己的詩刊。
金沙縣這支文化“白發軍”還組織了有關人員,利用縣老年大學平臺,深入鄉鎮、學校、企業及縣直有關部門,舉辦詩詞理論普及、創作技巧等專題講座或培訓,擴大了傳統文化建設隊伍。且打造了一條1000余米的深藏文化底蘊、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長廊。期間,他們參與建設的創作詩詞作品有500余件。為該村榮獲“全國文明村鎮”稱號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內涵。
通過文化“白發軍”的努力,金沙縣詩詞文化得到了長足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文化“白發軍”在積極組織參加詩聯、書畫創作比賽中,先后獲獎,獲獎人數達100人次以上。
金沙縣“白發軍”把“抓詩教、創詩縣”為已任,奔走鄉村、學校,為弘揚傳統文化嘔心瀝血,截止2015年,獲貴州省文明辦、省教育廳、省文聯等命名授牌的“詩詞之縣”“詩詞之鄉”“詩詞校園”等殊榮。
金沙縣文化“白發軍”由傳統而起,因傳承而生,目前涌現出來的大批優秀人才和領軍人物,正在引領全縣詩詞愛好者和學校師生,緊緊圍繞“弘揚中華國粹,傳承優秀文化,創建中華詩詞之鄉”的最高目標而努力。(金沙縣離退局 ?熊益剛)